提到抗日战争中中日两军的差距,许多人都会说中国军人要用步枪,去对抗日军海陆空的立体火力。但在抗战之前国民政府也曾经发展海军,并从日本购买了“宁海”号巡洋舰。但由于此次购舰正好在918事变前后,当时就有报纸骂国民政府此举是资敌。而且“宁海”号在抗战初期被击沉后又被日军打捞使用,似乎证明国民政府做了个赔本买卖。那么“宁海”号的真实性能如何,日本又为何在918事变后还将其交给中国海军呢。

 可悲可叹的“宁海”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悲可叹的“宁海”舰

国民政府宣称发展海军,日本船厂获得了轻巡洋舰合同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也接收了晚清和北洋时期全部的海军遗产。尽管清王朝在洋务运动时期曾经打造了一支,威震远东的北洋舰队。可经过了清朝灭亡后十几年的战乱,此时中国海军能拿的出手的。只有1900年前后从英国购买的一艘4300吨级巡洋舰,三艘2950吨级德制巡洋舰,和两艘2600吨的练习巡洋舰。这几艘舰不仅舰龄老旧,而且航速和武器早已落伍于世界主流水平。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些千吨级以下的炮舰、炮艇,和用商船改造的辅助舰艇。

 已经不堪用的清末主力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不堪用的清末主力巡洋舰

但国民政府为了彰显其统治中国的合法性,还是对外公布了一揽子宏大造舰计划。于是在1920年代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在国民政府海军的支持下。先是建造了418吨的“咸宁”号炮舰,之后又建造了617吨的“永绥”号炮舰。

1929年1月蒋介石亲自来到江南造船厂,参加“永绥”号的下水仪式。并对接舰的的海军官兵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提出要在15年内建设一支总排水量60万吨的海军。这让在场的海军部部长陈绍宽感到热血沸腾,似乎重振中国海军的伟大愿望能在他手中实现。

然而蒋介石的演讲,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之后江南造船厂自己建造的“逸仙”号,号称是1650吨的巡洋舰。但实际上只是一艘安装了一门150毫米陆军火炮,和一门140毫米舰炮的炮舰。当时技术力量羸弱的中国造船工业,连列强最小吨位的轻巡洋舰都造不出来。不过蒋介石的演讲和陈绍宽在媒体上的公关,吸引了世界上一些造船厂的注意力。英国和荷兰各有一家船厂,开出了6000吨级轻巡洋舰的设计方案。可陈绍宽面对高额的报价,只能无奈地摇头拒绝。

 小船扛大炮的“夕张”号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船扛大炮的“夕张”号巡洋舰

这时被严重国内经济危机所折磨的日本播磨重工造船厂,也向陈绍宽抛来了橄榄枝。当时日本为了尽可能扩大舰队规模,近乎疯狂地在战舰上搞“小船扛大炮”。其“夕张”号轻巡洋舰已经做到了在3000吨舰体上,硬塞6门140毫米舰炮。播磨重工造船厂对其图纸做了进一步修改,拿出一份排水量2500吨级,装备6门140毫米炮的轻巡洋舰方案。报价仅为432万法币,而且允许用东北大豆支付。陈绍宽和蒋介石都对这个方案非常满意,于是两国于1930年12月5日正式签订合同。次年2月17日被命名为“宁海”号的新舰,在播磨重工造船厂正式开工。

宁海号火力强大却存在缺陷,并不适合保卫海疆驱逐敌舰

肯定会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日本人能把“宁海”号的造价压得如此之低,在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这首先是因为当时播磨重工造船厂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不得不刻意压低报价来获取订单。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人算准了中国海军人员。并不了解世界巡洋舰的主流形态,所以在“宁海”号的设计和建造中挖空心思来降低成本。

“宁海”号全长139.7米,满载排水量为2526吨。虽然排水量比不上,那6艘清末购买的老旧巡洋舰。但毕竟代表了当时日本新的造船水平,而且在外形也比较现代化。不过当时日本的“吹雪”级特型驱逐舰,排水量就已经达到1900吨。“宁海”号要想被称作巡洋舰,就必须把“小船扛大炮”发挥到极致。故而日本设计师在“宁海”号上。安装了3座双联装140毫米舰炮。该炮是当时日本海军轻巡洋舰的标准装备,其14艘5500吨级轻巡洋舰上各装备7门。该炮采用人工装弹,每分钟射速可达6发。最大射程约15.8千米,但不具备对空射击能力。

 “宁海”舰的真实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海”舰的真实影像

“宁海”号的副炮选用了六门,日本海军制式的76毫米高射炮。其对海最大射程达10.8千米,最大对空射高约7.2千米。此外“宁海”号还有两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10挺7.7毫米高射机枪。不过令人诧异的是,日本人还给“宁海”舰配备了一具扫雷器,和一座深水炸弹图放装置。这些在列强的巡洋舰中,是几乎不会装备的武器。为了尽可能提高该舰的多用途性,“宁海”号还有机库,可搭载两架水上飞机。

 “宁海”号的舰载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海”号的舰载机

但是暴露“宁海”号真正水平的,是它的航速和装甲。当时各海军强国早就在巡洋舰上,使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然而“宁海”号的主动力装置,竟然是用4座煤油混烧锅炉,驱动3台单机功率3500马力的蒸汽机。因此“宁海”号最高航速仅为23节,和甲午战争时的“吉野”舰相当。同时“宁海”号的防护水平也很弱,除了司令塔有76毫米装甲保护。弹药库有25毫米的装甲,其余部位的装甲就只有9至19毫米。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宁海”号的价格能被压得这么低。单从技术上讲,“宁海”舰只适合在近海或长江上,威慑没有多少重武器的军阀部队,或者是同工农红军作战。一旦中日海军兵戎相见,“宁海”号无法与日本轻巡洋舰抗衡。

918影响宁海的风评,自造平海成为国舰的巅峰

就在“宁海”号即将完工时,918事变爆发。不过跟大家臆想的不同,918事变后中日两国并没有进入战争状态。所以9月20日播磨重工造船厂,还是照常例为“宁海”号举办了隆重的下水仪式。经过全面的栖装和测试后,“宁海”于1932年9月1日正式加入中国海军。陈绍宽很庆幸这艘战舰没有被日本政府扣押,随即宣布“宁海”舰担任海军第一舰队的旗舰。

 踌躇满志的陈绍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踌躇满志的陈绍宽

然而跟陈绍宽等海军人士欢欣鼓舞不同,国内舆论对“宁海”号却大加鞭挞。首先是因为这艘战舰是从日本购买的,怎么说都让日本人赚了一笔军费。而且1932年1.28事变爆发后,当19路军官兵同日军鏖战于上海时。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中国海军战舰,竟然对陆地上的战事无动于衷。这固然因为当时中日两国海军实力差距过大,但中国海军高层担心激怒日本会拿不回“宁海”舰的因素也不能忽略。这样无辜的“宁海”舰在事实上帮助了侵略者,许多报纸和杂志也因此把“宁海”舰贬得近乎一无是处。

 128事变中奋勇杀敌的中国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8事变中奋勇杀敌的中国军人

讽刺的是,尽管当时陈绍宽向蒋介石汇报。称“宁海”舰的整体水平与合同上的规定一致,外界对“宁海”舰的批评更多是出于发泄情绪。但是在一年后海军技术部门,给陈绍宽的报告中不得不承认,“宁海”舰的确存在很多质量问题。某种意义上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尽管“宁海”舰在整个设计和建造阶段,并没有受到918事变的影响。但播磨重工船厂为了获取利润,使用了劣质材料和不合格的零部件。这些严重质量缺陷,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发现。可中国海军也只能自认倒霉,尽力对“宁海”舰进行缝缝补补。

 “平海”号设计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海”号设计图

不过在建造“宁海”舰的同时,江南造船厂技术人员得到了“宁海”舰的图纸。同时也派军械处长李世甲,跟踪“宁海”舰的建造过程。1931年6月28日江南造船厂开始独立建造,“宁海”号的姊妹舰“平海”号。该舰的舰体尺寸与“宁海”舰相当,但由于“宁海”舰过于头重脚轻。所以“平海”舰将76毫米高射炮数量减至三门,同时降低了舰桥、桅杆和烟囱高度。因此“平海”舰的排水量减少到了2383吨,航行稳定性比“宁海”舰好很多。但为了降低成本,“平海”舰竟然只安装了两台蒸汽机,最高航速仅有21节。而且由于关键部件都需要从日本进口,建造进度自然被中日关系拖累。“平海”直到1935年9月才下水,服役时间更是拖到了1936年6月。尽管“平海”号诞生过程曲折,仍然是民国时期建造的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海军主力舰。

抗战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两次沉浮彰显了弱国的悲哀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命令海军在江阴附近的长江江段布防,拦截在中国内河活动的日本军舰和商船。可惜由于汉奸泄密,海军最后功败垂成。失去了为国建功的先机,“宁海”和“平海”就只能硬扛,海空军火力都更加强大的日本舰队。

 高速航行的“宁海”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速航行的“宁海”舰

当时陈绍宽和两舰的官兵,都认为凭借两舰的强大火力,至少可以击沉几艘日本驱逐舰以下舰艇。然而日本军方早就对中国海军的装备水平了如指掌,故而利用中国空军弱小。海军舰艇防空能力又严重不足的缺陷,只用战机来消灭集中在江阴附近的中国军舰。面对一批批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宁海”和“平海”两舰官兵进行了奋勇抗击。但两舰防空火力不够强,且弹药需要进口导致备弹不足。同时两舰的航速偏慢,在狭窄的江中道无法通过机动来规避日军投下的炸弹。而且两舰的装甲防护也非常羸弱,日机的60公斤炸弹就能造成伤害。9月23日“宁海”和“平”海遭遇日机的密集攻击,被重创后先后坐沉长江。

 坐沉后的“平海”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沉后的“平海”舰

淞沪会战后日军打捞沉没在江阴附近的中国舰船,意外发现“宁海”和“平海”皆具备修复价值。于是1938年4月“宁海”和“平海”相后被打捞出水,拖到日本造船厂进行维修和改造。可怜这两艘巡洋舰被迫成了日本侵略者的帮凶,加装高射炮为其运输船队护航。但可惜两舰未能幸存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在1944年下半年先后被美军击沉。可以说“宁海”和“平海”的浮沉既是中国海军的悲哀,也是当时国力羸弱的中华民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