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入冬了,几波冷空气"发货",在上海各大医院的儿科诊区,发烧、咳嗽孩子涌入诊室。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一周的统计数据,当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记者蹲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感染科还发现,当前,病毒季还迎头撞上了学生的期末季,患儿的"头疼脑热"可能另有原因,给医生治病"破案"的难度升级了。

13岁男孩怎成"低烧体质"

"各种情况凑一起了,得从一团乱麻中慢慢理。"记者在新华医院儿感染科跟着医生"上班",听到医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当前,正值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冠状病毒、鼻病毒等多种呼吸道感染病高发,明确诊断、对症治疗考验医生的水平,与此同时,还有新情况来凑热闹。

12月以来,13岁男孩小K成了俞慧菊门诊的"回头客",每次就诊总是几个老问题:头晕、胸闷,反复发烧37度5左右,但每次持续时间不长。孩子反复低烧,家长焦心,还给医生抛出新问题:"会不会是周期性发烧?得了怪病?"

真有"低烧体质"?看到男孩的各项检查报告,俞慧菊试图向家长解释,"十几岁的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盛,做完运动或情绪波动时很可能会出现这种短时间体温稍高的情况,另外,你们家长的过度焦虑也会感染孩子,让他们放大自己身体的不适。"

排除呼吸道感染,头晕、胸闷的症状也要审慎对待,不敢轻易放过。俞慧菊在稳住家长焦急情绪的同时,建议他们带孩子去神经科做一个脑电图检查,去心脏科做一个心电图检查,排除脑、心脏的问题。其他科室的报告传回后,男孩身体各项指标均正常。俞慧菊从接诊男孩的神经科医生那儿还得知,男孩在学校里有点"皮",近来一到学校总是头晕。俞慧菊心里的答案日渐明确,复诊时,她单独和家长聊了聊:"孩子身体指标一切正常,可能最近有啥情绪,可以与孩子聊聊,或者去心理科让医生叔叔阿姨跟他聊聊。"

患儿与家长间的"拉扯"

"心因性引发身体不适的情况在青春期的孩子中比较常见。"新华医院儿感染科医生章丽雅近期也遇见几个类似病例。章丽雅发现,正值秋季学期最后的冲刺阶段,不少就诊的孩子处于疲劳状态,在排除多种感染因素后,他们出现的这种胸闷胸痛、头晕恶心、反复低烧的症状可能是心理症状的躯体化表现。

诊室里,患儿与家长间的"拉扯"被医生们看在眼里:一头是病恹恹的孩子,一头是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尽快回到学校的期盼眼神。"为什么会发烧?什么时候能退烧?""啥时候能治好、回去上学?"……这是俞慧菊在门诊最常听到的家长发问。她也遇到过有患儿把作业带到医院病房,一边治疗,一边做作业。

"家长希望孩子快点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呼吸道感染病恢复有一个过程。恢复期没休息好,加上现在又是病毒高发季,就很可能‘反复中招’,出现孩子反复生病,家有二孩的家长更可能陷入‘大宝好了二宝倒,二宝好了大宝倒’的心焦循环。"俞慧菊说。

"破案"更要细致沟通

各种情况聚拢到儿感染科门诊,医生们的工作强度再加码。"致病因素越多越杂,想要精准诊疗就得交流得够多够细。"俞慧菊有两个微信号,其中一个专门与患儿家属联系,里面近3500个好友都是这几年遇到的住院患者,人数比她自己个人生活使用的微信号还多,"我告诉他们,有什么情况随时打我微信电话,我只要不在睡觉就一定会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逢上午的门诊,包括俞慧菊在内的新华医院儿感染科的医生会提早半小时到院,先查一圈病房再到门诊"打卡"。这种"自愿加班"的目的是一致的:在交流中不断更新患者的情况,提升诊疗效果。

病人量大,门诊时间有限,俞慧菊形成了一套"高效问诊逻辑",希望尽可能多地从患儿、家属这里交流到"信息干货"。"发烧吗?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具体几点?最高体温是多少?最近一次发烧是什么时候?咳嗽吗?其他症状呢……"每位患者走进诊室,俞慧菊都会打开电脑系统自带的日历细细与患儿家属"对账",偶尔遇到家长记忆错乱,她也能立马察觉、不断追问,找回准确信息,再辅以各种检查报告,给出诊断结果。

"整个看诊过程有时很像‘破案’,抽丝剥茧最终找到准确病因,让孩子少吃苦头,让家长少些心焦。"俞慧菊还说,"治疗之外,我们也希望去了解患者家庭的焦虑,比如他们对各种药物副作用的顾虑,一起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

让俞慧菊、章丽雅这些儿感染科医生欣慰的是,近年"接地气"的医疗科普很多,80后、90后家长对呼吸道感染病"知识储备丰富",对医生的建议,他们都能迅速理解并严格执行,医患间的配合度越来越高。

作者:张菲垭

文:张菲垭 图:受访者供图、张菲垭 编辑:张菲垭 责任编辑:唐闻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