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2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大学正在崛起 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已经逐渐接近全球前十名(2025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下同——编者注),现在分别排在全球第12位和第13位。这两所大学的崛起凸显中国在全球研究和高等教育领域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中国的成功不再局限于少数精英名校。如今,中国有4所大学进入前50名,7所进入前100名,13所进入前200名。这种进步绝非偶然,这反映出中国政府为提高中国机构的学术和研究质量而开展的深思熟虑投资和政策努力。

中国政府对教育的关注由来已久。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进步速度明显加快。中国领导人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实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的关键。

2022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发表最多“高被引论文”的国家。自2018年以来,中国贡献全球引用次数最多的1%论文的27.2%,而美国为24.9%。这一成就不仅反映中国的研究规模,也反映其质量和影响力。2009年至2021年,中国发表的有关科研论文增长数倍,可引用论文的数量显著增加。
中国政府认为科研合作和竞争相得益彰,而非相互矛盾。中国的官方声明强调各方都需要实现科技进步,将合作和竞争视为实现同一目标的两个方面:在世界舞台上推进创新。从这层意义上说,中国的学术机构将继续保持国际化视野,并积极寻求与全球学术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产生天然的协同效应和可能的研究效益。

在对海外机会持开放态度的同时,中国将继续提升其学术民族自豪感。一些中国学术机构已经逐渐远离全球排名系统,更倾向于用中文而非英语发表论文。中国也一直在努力建立自身的国内标准和规则手册。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指出,2000年投入使用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被认为是中国学术机构“衡量学术成果的日益重要标准”。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创建被称为“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大学排名系统,如今被视为影响力仅次于QS世界大学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的第三大世界大学排名。

未来几年,中国可能会出现合作和竞争的双重战略。随着在国防和航空航天等更敏感领域不断崛起,中国国内的中文出版物生态系统将被视为一个更安全的资源发布平台。中国的大学也将继续利用行业合作伙伴。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执教的彼得·卢(音)认为,中国的大学“非常具有创业精神”,与制药行业等商业机构的合作可以推动它们取得进一步的成功。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任期更倾向于加征关税和采取孤立主义而非合作——将对中美学术合作构成重大挑战。目前仍不能确定欧洲是否会采取类似立场,但所有西方学术机构都将受益于密切关注中国学术进展。

对于应对全球挑战和构筑更互联互通、更具韧性的世界学术格局来说,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取得平衡至关重要。尽管从国家安全考虑来看,一些限制是合理的,但过于孤立的学术系统或将限制对彼此学术进展的了解。为确保安全和共同进步,世界各国必须优先考虑透明度,并保持开展建设性合作的渠道。(作者康纳·霍斯福尔、皮帕·埃贝尔,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