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段时间,网上一度流传着“粟裕辞掉元帅”的话题,但后来被辟谣,那么曾在淮海战役立下赫赫战功的粟裕为什么没有被评上元帅呢?

1955年2月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件》对于元帅军衔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在创建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中,立过卓越战功的高级将领,才有资格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而粟裕显然是不符合这个规定的。

或许有人会说,淮海战役时,总兵力60万,而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就占据了45万,是绝对的主力部队,并且在55万的歼敌数量中,有将近40万都是华野的功劳,可以说淮海战役的胜利,粟裕功不可没,论军事指挥能力和领导能力,粟裕绝对够得上十大元帅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件》中的“参与创建或者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指的是红军创立时期的巨大功绩,比如曾领导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等,而粟裕虽然曾参加了南昌起义,可是他当时的职位仅仅是班长,班长的职级显然是达不到“领导”的标准的。

而反观十大元帅的其他成员,比如朱德,在南昌起义时已经是团长,而贺龙则是南昌起义和桑植起义的领导者,红二军团就是他创立的,叶剑英、徐向前和彭德怀则分别是广州起义、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罗荣桓则是秋收起义时的党代表,聂荣臻是黄埔政治部主任,同时也是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陈毅和林彪在当时的职位也已是团级。

在红军建军时期,虽然十大元帅的职级不一,但最低也是连级,所以从这一点上,仅仅做班长的粟裕是完全不够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时期,粟裕的最高职务是军团参谋长和师长,到抗日战争时,粟裕所担任的职位总体来说也是比较低的。

后来,红军整编为八路军三个师和新四军一个军,这次整编之后,朱德被任命为八路军司令,彭德怀为副司令,刘伯承是129师师长,徐向前为129师副师长,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则分别是115师师长、副师长政委、政委,贺龙为120师师长,陈毅和叶剑英则分别为新四军代军长和八路军参谋长。

可以说,这一次任命之后,10大元帅的人选基本就被定下来了,虽然说后面解放战争大家立功表现可能各有不同,但总体上不会有什么变化了,最多也就是这几个人的排名有些变化,所以十大元帅的人选基本上也就是上述职位的人才有足够的资格。

所以,虽然粟裕后来曾在解放战争中立功卓越,但是依然不具备十大元帅的选举资格,自然也就不存在谦让辞职一说。

那么既然粟裕根本就不够“十大元帅”的评选资格,谦虚辞让“十大元帅”的留言又是如何传出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出现这种说法,是因为粟裕确实足够谦虚,而他也确实有过两次辞让的事实,只不过不是辞让十大元帅,而是辞让司令。

1945年华中军区成立,当时原定的司令本来是粟裕,但当时为了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粟裕提出让张鼎丞当司令,自己当副司令,因为张鼎丞曾是新四军成立时的第二支队司令。这是粟裕第一次辞让。

1948年,陈毅调往中原局,当时中央原本命令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但粟裕当时向中央打申请,要求保留陈毅司令员和政委的职务,所以原本是司令员的他因为这一次辞让变成了代司令员。这是粟裕第二次辞让。

虽然说,粟裕最终没有被列为“十大元帅”,但是粟裕被选进了“十大大将”首位,这便是对他军事生涯的极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