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主任,您这里坐!"七八个老同学纷纷起身,招呼着推门进来的老者。这是李德明退休后第一次参加老同学聚会,包间里已经坐了十几个昔日的同事,烟酒的香气和谈笑声充满了整个房间。
六十多岁的李德明今天特意穿了一件深蓝色的西装,这是去年退休时儿子送的。他正准备给自己倒茶,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来——王建国,当年顶替了他厂机关位置的那个厂长远房侄子。
四十年的岁月恍如白驹过隙,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01
70年代的李家村,正经历着最艰难的岁月。李德明的父亲在县城国营机械厂当钳工,每月工资四十八元。母亲在生产队干活,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工分。家里还有四个孩子要养活,李德明排行老三。
"德明,快去上学,别迟到了!"每天天不亮,母亲就把李德明叫醒。清贫的家庭供不起自行车,他要走五里山路去镇中学。书包是父亲用旧帆布缝的,课本都是姐姐们省吃俭用买来的。
李德明特别爱看书。晚上做完作业,他常常躲在煤油灯下看书。那微弱的灯光照亮了他求学的路,也照亮了全家的希望。两个姐姐很早就辍学了,在村里帮着干活,家里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德明,你可得争口气。"母亲总是这样说,一边偷偷把自己的口粮分给他。李德明记得有一次生病,母亲卖掉了唯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给他抓药。那次之后,他发誓一定要用功读书,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1978年,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李德明抓住了这个机会。那个夏天,他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大学机械工程系。
"李家出了个大学生!"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那天晚上,村支书特意放了一挂鞭炮,村里人纷纷上门道贺。街坊邻居你一句我一句,说李家祖坟冒青烟了,说李德明是村里的骄傲。
父亲破天荒地喝醉了。平日里总是沉默寡言的老人,满脸通红地坐在堂屋里,眼里闪着泪光:"咱们李家,总算出了个大学生!以后啊,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
02
1982年的夏天,李德明拿着大学毕业证书,站在长青机械厂的大门前。那时的长青机械厂是全县最大的国营企业,有员工三千多人,三根大烟囱常年冒着白烟,是多少人羡慕的好单位。
人事科办公室里,烟雾缭绕。科长王明坐在破旧的办公桌后面,翻看着李德明的档案材料。办公室里还摆着一台老式电风扇,嗡嗡作响,却吹不散屋里的闷热。
"小李啊,你的条件很好,大学成绩也优秀。组织原本是想让你去厂机关工作的。"王科长吸了一口烟,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不过现在可能要调整一下,去车间当技术员。这也是锻炼嘛,你觉得怎么样?"
李德明心里一沉。没过几天他就知道了原因:顶替他位置的是厂长的远房侄子王建国,一个普通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当时的国企,这样的事并不少见。
那天晚上,李德明坐在家里的小院子里发呆。夏夜的蝉鸣声此起彼伏。母亲在灶房忙活着,饭菜的香味飘出来,混合着邻居家的烟火气。
"德明,吃饭了!"母亲的呼唤把他拉回现实。
简陋的饭桌上,一盘炒青菜,一碗炖白萝卜。这样的晚餐,在李家已经算是不错的了。父亲坐在油灯下,看着儿子欲言又止。
"爸,我可能要去车间当技术员了。"李德明低着头说。
"在哪儿不是干?踏实做事要紧。"父亲沉默了很久才说道,"要记住,做人要有骨气,但不能钻牛角尖。吃亏是福,说不定以后还有好事呢。"
车间的生活并不轻松。每天耳边是机器的轰鸣声,衣服上总是沾满油污。但李德明没有怨言,他用心学习技术,很快就掌握了各种机器的操作要领。
老师傅张德山特别欣赏这个年轻人。"小李,你小子悟性高啊!"他常常这样夸奖李德明,"这么快就能独立操作了。不像有些人,干了好几年还是一窍不通。"
李德明渐渐适应了车间的生活,开始琢磨着怎么改进工艺流程。他写了好几份技术改进报告,得到了车间主任的重视。1984年,他被评为厂里的先进工作者,还在职工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你小子有前途!"张师傅拍着他的肩膀说,"要是一直这么干下去,将来当个车间主任没问题。"
然而,就在李德明以为生活即将好转的时候,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
03
1985年春天,厂里开始分配住房。作为大学生技术员,李德明本该在第一批分配名单上。当时厂里建了两栋六层的职工宿舍楼,红砖白瓦,在县城里都是稀罕物。可当名单公布时,他赫然发现自己又被排在了后面。这次是车间主任陈国强的小舅子顶了名额。
"德明啊,你还年轻,等下次机会吧。"陈主任递给他一支烟,笑容里带着几分歉意,"你也知道,我那小舅子都结婚好几年了,还住在老房子里。"
李德明没有接那支烟。他站在车间外的空地上,看着远处正在建设的职工宿舍楼,心里五味杂陈。春天的风还带着寒意,吹得他直打哆嗦。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县里山区的红星小学在招聘教师,虽然工资比不上机械厂,但能解决编制问题。
"去当老师?"母亲一听就急了,"好不容易在城里有个工作,现在要去山区?那地方多偏啊!连个像样的公路都没有。"
父亲却若有所思:"当老师也是个稳定的营生。德明,这事你自己拿主意。不过记住,人这一辈子,有时候倒退一步,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李德明想了很久。那天晚上,他又去了车间,看着那些熟悉的机器,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张师傅知道他要走,默默地抽着烟,最后说:"小李,你是个有心人,在哪儿都会有出息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