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和晚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想贡献。本文旨在探讨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相互之间的差异。

早期思想

维特根斯坦早期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中,该书于1921年出版。在这部作品中,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图片理论”(Picture Theory),认为语言的本质功能是“描绘”或“映射”现实世界的结构。他认为,世界由事实构成,而非物体,这些事实通过语言的命题得到反映。因此,语言和世界之间存在一种结构上的相似性,命题可以被视为现实世界的图像。

维特根斯坦在早期思想中还强调了逻辑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逻辑分析,人们可以揭示语言的本质结构,从而理解世界的本质。他提出了著名的“逻辑原子论”观点,主张世界可以被分解为最简单的不可分割的事实,这些事实通过逻辑命题的形式被表达出来。

此外,维特根斯坦还探讨了哲学问题的本质,他认为许多哲学问题源自语言的误用和对语言本质的误解。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逻辑分析澄清语言,解决这些问题。

晚期思想

维特根斯坦晚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哲学研究》中,该书于1953年死后出版。与早期思想相比,晚期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的转变。

在晚期,维特根斯坦不再追求一种普遍的语言理论,而是转向对语言的具体使用和语言游戏的分析。他提出了“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s)的概念,强调语言的意义不是由其所指的对象决定的,而是由其在特定生活形式和语言游戏中的使用决定的。这一转变标志着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理解的根本性改变,他开始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和语境依赖性。

晚期维特根斯坦还关注于语言的实践性,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来自于人们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实践活动。因此,理解语言的关键在于理解语言是如何被使用的,以及它是如何嵌入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的。

此外,维特根斯坦晚期还深入探讨了“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的概念,用以说明概念的边界并非总是清晰的,同一概念下的事物可能因共享某些特性而归为一类,而不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单一的共同本质。这一点对于打破传统哲学中对概念刚性界定的尝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晚期思想的探索,维特根斯坦进一步批评了早期自己对语言和逻辑的过于简化的理解。他认为,语言的功能远不止于映射世界的结构,语言的使用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晚期维特根斯坦的这些思考,特别是关于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的概念,对后来的哲学、认知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后期思想的差异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 语言理解:早期维特根斯坦将语言视为现实的逻辑映射,而晚期则将语言视为多种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中的实践活动。
  2. 哲学方法:早期强调通过逻辑分析解决哲学问题,晚期则通过对语言使用的具体分析来探究哲学问题。
  3. 概念界定:早期倾向于寻找事物的本质和确切定义,晚期则接受概念的模糊性,引入家族相似性概念。
  4. 哲学目标:早期的目标是构建一套完整的逻辑语言体系来揭示世界的构,晚期则转向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结论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经历了显著的转变,从早期的逻辑原子论和图片理论到晚期的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的概念。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他对语言理解的深化,也体现了他哲学探究方式的根本变化。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思想各有其独特贡献,共同构成了对20世纪哲学界极具影响力的思想遗产。通过深入探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思想和现实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哲学在解读和指导人类生活实践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