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进行彩绘或者粘贴特制贴纸,改善鸟撞问题;开发推广“北京家庭应急小助手”小程序,解决家庭用药等问题;建设北京中轴线统一平台,串联15处文化景点方便游客游览……12月15日,第十六届北京中小学生科学建议活动获奖项目展示交流会在北京市少年宫举行,中小学生们依次上台,陆续展示20个“小想法”如何解决生活里发现的“大问题”,从而助力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交流会现场,还有一群特殊的观众:来自北京市第五实验学校丽泽小学的学生们。他们带着纸笔认真记录,还和分享者进行了互动。这也是为了引导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交流,就同一社会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来自丽泽小学的学生们现场与获奖者们互动。图/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小学生建言中轴线15处文化景点进行“一站式”服务
今年7月,北京中轴线正式申遗成功。本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活动中,北京中轴线也成了中小学生的重点关注对象。
当天,北京市育英学校六年级学生牛语晨分享了自己带来的《关于推动北京中轴线“一站式”服务的建议》。“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更多人体验中轴线的美好?”牛语晨以“如何让市民、游客更方便地游览北京中轴线”为题开展了研究。
北京市育英学校学生牛语晨分享了自己带来的《关于推动北京中轴线“一站式”服务的建议》。图/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她将15处文化景点的开放时间、预约购票平台、票价、特色服务、研学活动、特色文创等众多信息整理成表格进行比较,同时实地走访,发现目前中轴线上的文化景点还存在景点信息量大、服务差异大,平台多、信息发布分散,信息服务获取复杂等问题。据此,牛语晨建议建设北京中轴线统一平台,推动一站式查询、一站式预约及购票、一站式标识、一站式旅游等10个一站式服务,“比如购票,可以推出景点联票,多日有效,方便市民、游客灵活安排行程。”
像牛语晨一样关注中轴线的学生还有很多。数据显示,今年的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活动 “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共征集到科学建议142项,建言献策673项。
其中,《关于推动北京中轴线“一站式”服务的建议》《关于北京中轴线商业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建议》获科学建议一等奖。《关于建造北京中轴线申遗纪念馆的建议》《北京的新名片----关于中轴线上公交站台设计的建议》《关于优化北京中轴线沿途街道路标并开设中轴线道路观光专线的建议》《防微杜渐,不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4项获科学建议二等奖。《关于打造北京中轴线地下通道空间微博物馆的建议》等7项建议获三等奖。建言献策活动中共评选出“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等奖68项、二等奖102项、三等奖133项。
将生活里的所见所思变成科学研究问题
“我是一名小学生,每天都要坐公交车上下学……”“我从小就喜欢观鸟……”“我看牙医时医生告诉我窝沟封闭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手段……”当天上午,不少中小学生在上台分享自己的建议时,都提到“小想法”萌发之初与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思有关。
来自北京市龙潭中学的高二学生刘祎迒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成为一名观鸟爱好者,持续多年的观察,让自己开始关注身边的鸟类以及动物到底有怎样的生存困境,需要人类帮解决,“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发现了鸟撞的问题。”
北京市龙潭中学高二学生刘祎迒分享自己对鸟撞这一问题的思考。图/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北京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城市,有非常多的玻璃幕墙建筑。同时北京又是一个鸟类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春秋迁徙季有大量的候鸟会穿过北京。”对此,刘祎迒建议,带有大面积玻璃幕墙且鸟撞事件频发的建筑能够添加彩绘或防撞贴纸;在鸟类迁徙季时,启动城市灯光调降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景观照明、人造灯光对鸟类夜间飞行的影响;同时,建立一个官方鸟撞记录反馈平台,了解鸟撞频繁的地点以便开启后续保护;面向中小学常态开展“爱鸟季防鸟撞”活动,通过科普的方式提升公众对鸟撞的知晓率。
来自清华附属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吴晨菲观察到了家中生鲜快递里的冰袋,对于冰袋有没有毒、如何处理冰袋、能否进行重复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吴晨菲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还利用线上问卷调查了解了社区住户对冰袋的处理方式,并对快递员、生鲜外卖员进行了走访,还电话采访了相关的厂商。
吴晨菲发现,目前冰袋的生产并没有统一标准,包装袋上大部分没有注明原材料、执行标准等信息,冰袋的价格低廉但回收成本很高,大部分人对冰袋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不清楚,但非常愿意配合冰袋回收再利用。据此,吴晨菲建议在进行冰袋生产时要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包装标识并采用可降解包装;同时增加冰袋再利用,比如在小区和商超门口设立专门的回收箱等。
科学建议活动已吸引六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
《关于改善北京鸟撞现象的建议》《关于加强预制菜安全性的建议》《关于护栏撤除后人车密集区交叉路口进一步优化的建议》……当天,科学建议活动的20项一等奖(科学建议奖10项、科学建议提名奖10项)正式公布。
第十六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活动评选出科学建议一等奖20项。图/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在现场点评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张进宝表示,学生们的每一个建议都充满了创意智慧和热情,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对于身边问题的敏锐观察,更体现了学生们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使命担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针对未来学生们可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张进宝建议学生和老师进一步关注新兴领域的一些问题,也可以结合北京独特的文化历史等实际情况,或加强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议。还要加强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更加综合和全面地提出建议。
记者了解到,本届科学建议活动共收到申报项目12388项。其中,科学建议2161项,建言献策10227项,参与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答辩等多个环节,最终科学建议评选出一等奖20项、二等奖80项、三等奖100项;建言献策评选出一等奖992项、二等奖1514项、三等奖2046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活动近四个月的申报期中,一万余名学生参与活动。建言献策单项首次突破万份,比去年增加843份,申报项目总人数再次成为历史新高,实现了北京18区的全覆盖。
北京市教委从2009年开始在北京市中小学生中设立“科学建议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六届,吸引了六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收到参评报告四万余份,共评选出科学建议奖和科学建议提名奖318项。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透露,北京将进一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围绕着激发每一个孩子的科学兴趣,提升每一个孩子的科学的素养,以及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一系列丰富活动。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