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叫徐国梁,1964年出生在浙江温州瓯海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是生产队长,母亲在公社卫生院当护士。

1983年12月,我光荣入伍,被分配到南京军区装甲兵某部。

那时的部队,条件艰苦但充满理想。新兵连三个月结束后,因为文化程度较高,我被分配到坦克二连担任操作手。

每月津贴只有十几元,但我们依然过得充实而快乐。

在二连,我认识了战友孟庆祥。他是山东临沂人,比我大两岁,担任坦克车长。性格豪爽的他总是笑着说:"等转业后,咱们干一番大事业。"每次执行任务,我们都配合默契。那时的友情,真挚而炽热。

1985年,我因表现优异被提拔为班长。同年,孟庆祥光荣入党。我们一起参加军事比武,代表连队获得团里第一名。

记得有次夜间行军,我的坦克陷在沼泽地,是孟庆祥冒着严寒跳下车帮我修复履带。那一刻,我深深记住了这份战友情。

1987年春,孟庆祥因为表现突出被选送到军区装甲兵训练基地深造。临走前,我们在营区的银杏树下合影。那是我现在最珍贵的照片之一。

1988年底,我们相继转业。那时的改革开放风生水起,大家都憧憬着美好未来。我被分配到温州市交通局工作,虽然清水衙门,但也算个铁饭碗。孟庆祥则选择了自主择业。

1989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正在加班的我突然接到孟庆祥的电话。

他说在广州做服装生意,发现了一个绝佳的商机:收购一批库存军用棉服,改装后销往东北。"国梁,我看准了,这批货能赚大钱。就差最后三千块,你能不能支援下?"

那时的三千元可不是小数目。但想到当年在部队的情谊,想到他曾经如何帮助过我,我决定帮这个忙。

第二天一早,我就从单位借了两千,加上自己的积蓄,凑足了三千元。

"老孟,这可是我的全部家当了。"我特意提醒他。

"放心,兄弟!一个月后,保证双倍奉还。咱们是什么交情?"他拍着胸脯说。

但从此以后,孟庆祥如同人间蒸发。电话打不通,信件被退回,他在广州留的地址也查无此人。最让我心寒的是,他在山东老家留的地址也是假的。

1990年春节前,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去了他老家临沂。那是个位于山区的小村庄,但问遍了村里的老少,竟然没人知道孟庆祥这个人。

直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小伙子,你说的这个名字,怕是假的。我们这村子近些年,没人参过军。"

天旋地转之际,我才明白自己被骗得有多深。那些在部队的峥嵘岁月,那些真诚的誓言,原来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

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他连名字都是假的。

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整整半年,我都处于深深的自责和愤怒中。直到1990年末,我遇到了曾经的指导员李排长。

他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孟庆祥"真名叫做梁某,是另一个部队的逃兵,后来经常用这套"战友情"的把戏骗钱。

生活总要继续。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人心比战场更复杂。1992年,我辞去公职,开了一家小小的运输公司。

经过十多年的诚信经营,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温州较有规模的物流企业。

每当有人问起我创业的初心,我总是说:"要做让战友骄傲的事业。"虽然被骗的那个"战友"是个骗子,但他教会了我最宝贵的一课:诚信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橱窗里还摆着那张银杏树下的老照片。青涩的脸庞,意气风发的笑容,都定格在那个金秋。

也许,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考验:在背叛后依然相信美好,在失望中不忘初心。

岁月如歌,悲欢轮回。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向上的灵魂,

诚信做人,认真做事,

也许这就是我在那次经历后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