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淄博市淄川区迎来入冬后的首场大雪。上午9时,天气预报显示气温已降至-6℃。而位于昆仑镇大奎山产业园的一处玻璃温室内,12万株“娇滴滴”的玫瑰花正旺盛生长。走入其中记者发现,这里并没有安装大型空调或暖气设备。那么,这座温室如何在凛冬中为这些玫瑰花保温?
工人正在包装鲜花。
“我们利用废弃矿井水的恒温特性,结合地源热泵技术及智能化设备,实现了玻璃温室内的温度调节。”禾韵(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韵公司)生产经理张双凤为记者解开了疑惑。
淄川区煤矿资源丰富,然而在长期开采后,遗留下近2000万m³的废弃矿井水。这不仅在汛期存在倒灌风险,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处理这些矿井水,成为亟待解决的“历史欠账”。在此背景下,位于废弃矿区的大奎山“花能互补”示范项目应运而生。
一条条水管内流动着矿井水。
在玻璃温室入口处的两侧,一排排管道整齐划一,并延伸至花丛深处。“这里面流动着的就是矿井水。”张双凤解释道。水源从矿井中抽取上来并经过净化处理后,被送入地源热泵系统加温至约55℃,就成为了玻璃温室中的“护花使者”。
“矿井水还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禾韵公司工程负责人张杰补充道。不同于常规水源“冬天冷、夏天热”的“脾气”,矿井水自带约15℃的温度,且这一温度全年基本保持稳定。正因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地源热泵系统在运行时更加高效,既可节能,又降低了运行费用。“完成加热使命后的矿井水水温会降至约40℃,随后便流入作为出水口的矿井中,再次回归地下,等待下一次的循环利用。”张杰说。
张双凤正在检查玫瑰花的生长情况。
在炎炎夏日,矿井水则因其温度低于室外且恒定,成为了地源热泵系统的理想“冷源”,可以有效吸收玻璃温室内的多余热量。“目前在我们玻璃温室内,矿井水以每小时90立方米的流量循环流动,室内温度稳定维持在18℃至20℃之间。结合5G技术及风机、喷雾、补光灯等智能设备,我们实现了玻璃温室的智慧化管理,仅需8人就能轻松管理这个占地12500平方米的庞大温室。”张双凤介绍。
为了更深入地挖掘废旧矿场的潜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大奎山“花能互补”项目不止步于此,还建成了30万千瓦的农光互补电站和22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构建了一个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打造出“光伏电站—生态农业—抽水蓄能—水源热泵”四位一体的能源综合利用新模式,为绿色低碳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衣春悦 通讯员 孟燕 周子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