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目前总体来说还是卷的,但是局部年轻家长已经变更了心态,一说成绩就谈心理健康,说让孩子快乐成长,成绩不重要。

在局部的这些家长眼中“学习”就等于“摧残孩子的心灵”,这真的就是偷换概念。

一个班两个群,老师也是不容易

我先说一说,我了解的这个学校的背景吧,地处郊区,个体户和拆迁户比较多,学校是双语学校,一年收费4万到7万(其他费用不算,只算学费)不等。

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的家庭分为两种:父母学历较高;家里是拆迁户或者是个体户。

两种家庭的教育理念不一样(当然也有个别),父母学历高的家庭,重视孩子的学习,一些拆迁户或者是个体户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健康快乐不学习。

他们有自己的理由:我交了这么多学费,你还让我去辅导作业?那我交学费干嘛?孩子全权学校负责,不要给我找麻烦。

或者是:让孩子上这所学校就图环境好,孩子以后上不上大学无所谓,反正家里养得起,实在不行还有家业继承。

这年头老师可不敢得罪家长,家长那是金主爸爸,得罪了家长,家长转学,老师要受批评的,绩效受影响,谁也不跟钱过不去。

所以老师想了一个办法,一个班两个群,一个群是主张学习的家长们,一个群是老板群,主张快乐成长的家长。

也真是难为老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等于“身心摧残”?

这结论到底是如何得到的?

其实想了解一个问题:到底先有了这样的观念,才有了学习能力差的孩子,还是先有了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才有了这样的观念呢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有这样观念的家长,孩子的学习能力的确不太强。

我是不太相信“天生”具有学习能力的,极个别的是天才,其余的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当中的确分资质好点的,资质普通点的,资质差点的,但是所有人的学习习惯、内驱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等形成的。

学习并不等于身心摧残,很多孩子是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然后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快乐是非常治愈人心的。

“强制孩子学习”、“压迫孩子学习”才等于“摧残身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不要学习,该不该学习?

还有家长陷入了一种困顿中,要不要学习,该不该学习?

也的确是当局者迷。

简单来说一句话:学习又不会掉肉,不会伤害到孩子,不会伤害孩子的个人利益,在什么年龄阶段干什么事。

不要把“学习”妖魔化,我个人陪伴孩子这几年,从孩子上幼儿园到现在孩子上大班,我觉得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很快乐的一个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很充实的一个过程。

老师留的任务,孩子积极完成,看到老师画的红色五角星,就能开心的跳起来,学习这件事到底哪里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一定要用“苦”来形容学习呢?

幼儿园阶段玩乐为主,最好小班培养独立能力,在小班的结束的时候,孩子独立性成熟化,中班加强体能训练,在中班结束的时候,孩子积极向上,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兴趣。

到了大班要重视规则,重视纪律,重视习惯,适当安排学习任务。

以玩乐为主,学习为辅,孩子还是很快乐的。

要不要学习?自然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如何进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教育不是当下某个时刻的事情,完美的教育应该是从孩子出生就开始的。

幼儿期往往容易被忽视,可是幼儿期才更容易养成习惯。

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学习习惯也是影响终身的事情,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情,孩子的习惯养成了,内驱力有了,学习不会消耗他(她),只会让他(她)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