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埔县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以改革创新破题开路,聚焦县域发展、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城镇提能、绿美广东“五个维度”,树牢“发展思维”“产出思维”,不断释放县镇村发展活力潜能,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产业蝶变
赋能经济提质增效
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大埔县城工业小区,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梅州鸿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该园区第一批引进、第一个开工的项目,主要生产导热材料。“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接连突破北美、欧洲、日本、韩国以及国内的各大核心市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月至9月,企业实现产值1.93亿元,比增181.5%。
先进制造业是大埔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方向。随着研发生产3C功能性材料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的嘉颖新材料,研发生产5G高性能新材料的鸿翔瑞材料等一批链上企业项目的入驻,大埔县新兴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大埔电厂二期、青溪抽水蓄能项目……近年来,大埔县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积极抢抓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等重大机遇,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加快培育先进材料、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实体产业,推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埔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愈加坚定,实体经济赶超发展的势头逐渐形成。2023年,大埔县44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6.5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78亿元、同比增长4.5%。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4%,规上工业总产值21.03亿元、同比增长3.2%;规上工业增加值4.61亿元、同比增长8.9%。
示范引领
和美乡村宜居宜业
典型镇村建设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也是带动全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聚焦典型镇、典型村,大埔县坚持串点成线、聚线成面,逐步带动县镇村整体提升。
日前,记者走进三河镇汇城村看到,暖阳照耀下的韩江波光粼粼,蜿蜒向前;干净宽阔的柏油步道和母亲雕塑相映成趣,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点;一栋栋古色古香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和谐而幽静。
去年以来,三河镇积极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结合乡村特色,加强农房规划建设管控,塑造农房特色风貌,不断刷新乡村“颜值”,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汇城村充分利用村内现有资源,在维持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补植绿化等工作,并争取资金对城西水系因地制宜打造“水文化”功能区,让乡村提“颜值”、增“底色”、升“品质”。目前,汇城村已完成三清理653处、三拆除133处,提升农房风貌178栋、“三线”整治2.7万米。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埔县的省级典型镇村加快发展农村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条镇村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的道路铺展开来。
湖寮镇莒村村选聘“产业村长”,集约120亩土地,投资350万元,建成百亩航天辣椒种植试验基地;西河镇北塘村盘活废弃鱼塘近100亩养殖海虾;枫朗镇大埔角村采取“党建引领+理事会协调+村民参与”模式,推进市场和周边路面提升工程……在新起点上,大埔努力推动典型县镇村既有“型”亦有“为”,让典型更突出、亮点更多样,通过“内外兼修”多向发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行稳致远。
民生为本
绘就城乡幸福底色
近日,记者来到我市实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EPC治理模式)的首个试点自然村——西河镇北塘村下北塘村民小组,只见村容村貌整洁亮丽,风光如画。
“以前村民洗漱、厨房用水等生活污水直排,一到夏天房屋周边就臭烘烘的。现在处理了黑臭水体,房屋周边建得跟小公园似的,看了就舒心。”北塘村村民杨佐汉乐呵呵地说。
为提升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大埔县采取EPC治理模式,按纳入污水处理厂、资源化利用、零散收集自然消纳的模式,将所有自然村分三类进行改造,打造良好的生态循环体系。
近年来,大埔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一批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相继落地。
红色是大埔的名片。大埔县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广东省首个获认定的原中央苏区县,境内红色资源富集,98处革命旧址遗址遍布各镇(场)。近年来,大埔县找准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发展“乡村旅游+红色研学”等新业态,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107.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45亿元。今年,大埔还入选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单位。
来源:掌上梅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