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文博时空/文翟德芳/文结束了郑州的活动,我就开始了郑州周边的巡访活动。到了河南,开封是必去的,不仅是因为那些有名的开封小吃,更因为开封也是中国古都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它就是魏国的都城,名为大梁。五代的梁、晋、汉、周和北宋,以及金代的后期均曾建都于此。北宋东京城又称汴梁、汴京,是当时世界性的大都会。

我曾经读过北宋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对其中描写的宋徽宗时期汴梁城的盛况有所了解,后来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也曾到过开封,但那时匆匆一过,只看了铁塔,很是不过瘾,这次重来,是打算好好地观览一通的。然而遗憾的是,保存开封文物资料应该比较充分的开封博物馆近一段时期都不开放,所以我只好自己在城中寻找古迹,结合已有资料,对这座古城做一介绍。

北宋东京城的概貌

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结合考古勘探,北宋东京城由皇城、内城、外城三部分组成。外城又称新城、罗城,是京师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 956 ),北宋时曾多次加以重修、增筑和扩展,有城门 12 座、水门 6 座。经考古勘探,外城位于今开封明清砖城外四周一两公里处,平面呈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长方形,周长计 29180 米,折合宋里 50 余里,与宋神宗重修都城“城周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基本吻合

外城墙皆埋于地下,一般在地表下 3-5 米,墙宽 15-20 米不等。西墙南段的试掘表明,外城墙系用夯土版筑而成,现存顶部宽 4 米、底部宽达 34.2 米、高 8.7 米。城墙外的护城壕宽约 40 米,距今地表深 11 米。外城建有马面和城壕。考古发现的 5 处瓮城有方形和马蹄形两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汴梁城平面图

内城,又称里城、旧城,主要为商业和居民区,也是京师最繁华的地方,始建于唐代,北宋时屡有修补和增筑。金代末年定都开封期间,曾将内城进行扩展,形成现存明清城墙的基础。整个内城略呈正方形,城墙现淤埋于地下 4 米,墙宽 8-15 米,四周总长 11550 米,折合宋里 20.63 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汴梁城复原图。右上角的塔就是铁塔

宫城亦称“大内”,平面呈纵向长方形,东西墙约为 690 米,南北墙约为 570 米,周长 11550 米,约合 20.63 宋里,与文献基本相符。内城城墙宽 8-12 米,有城门 6 座,城四角建有角楼,高数十丈。皇城正南门为宣德门,因门楼上雕有 5 只凤凰,又名五凤楼或丹凤楼,华丽异常,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曾有描绘。现今在皇城前面发现两座门址,皆埋于地表以下约 8 米深处,其中之一应是宣德门的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复修的开封城大梁门

皇宫内的主要建筑物是大庆殿。考古工作者在今龙亭公园南边的石桥附近探明一座大殿基址,其平面呈凸字形,东西宽 80 米,南北最大进深 60 米,台基四壁均用青砖包砌,四周环有宽约 10 米、长近千米的包砌夯土廊庑,应该就是北宋皇宫的正殿大庆殿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汴梁城与大运河、黄河的位置关系

北宋汴梁城首次以开放式街巷取代封闭式的里坊制布局,在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汴梁城的勘探和发掘,则为研究古代黄河水患、桥梁建筑和开封的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

北宋州桥遗址

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城位于南北大运河枢纽,城内有四条河道,分别是汴河、金水河、五丈河和蔡河。其中汴河东西横贯东京城,至扬州汇入长江,是北宋王朝的交通命脉。有河流当然就要有桥梁。据《东京梦华录》,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之上有 30 余座桥梁,今天经考古调查勘探能确定位置的,大致有州桥、龙津桥、相国寺桥、金明池中的仙桥等,已经发掘的则只有州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上河图》中的桥梁

州桥位于今开封市中山路与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约 50 米,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 780-783 ),后经五代、宋、金、元、明,至明末崇祯十五年( 1642 )被黄河泛滥后的泥沙淤埋。考古发掘始于 2018 年,现在还处于发掘状态,当地将工地建设为传统教育基地,开放给游客。

通过张玉石兄的介绍,开封市文物科长李建新,介绍了开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队员彭子豪给我认识。彭子豪介绍说,通过考古发掘,推知该区域唐宋时期汴河宽度约为 25-28 米,河堤距地表深度为 9.5-10 米,河底最深处距地表深度为 14.5 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发掘所见的宋代汴河河底及各代淤积情况

彭子豪告诉我,考古发掘结合文献资料,推测宋代州桥为柱梁平桥,桥下密排石柱。在州桥东侧的汴河河道南北两岸发现有巨幅石雕祥瑞壁画遗存,其上雕刻有海马、瑞兽、祥云等。石壁画中一匹海马和两只仙鹤构成一组图案,每组图案的长度约为 7.5 米,每幅石雕壁画推测共有 4 组图案(已完整揭露出来3组,另有1组被明代州桥雁翅所遮挡),根据石壁上的编码,推测每幅石雕壁画总长度约为 30 米。

州桥石刻壁画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时期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州桥复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石雕壁画(局部)

宋时的州桥现已不存,现存州桥为明代早期在宋代州桥桥基基础上建造的。该桥是一座砖石结构单孔拱桥,桥面南北跨度为 25.4 米,东西宽约 30 米,加上南北桥台东西两侧各展出的雁翅,东西总宽约 50 米。桥券用青砖券成,券脸用斧刃石砌筑,桥孔两侧金刚墙用青石条东西顺砌,桥孔横截面呈城门洞形状。州桥桥面上东侧有明代建筑,为护河神庙。

明代州桥及其上的护河神庙基址

开封城中的文物遗存

经过北宋九帝的营建,到徽宗时开封城市发展已极为繁荣。然而,经过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汴梁迅速衰落,后来城内又屡遭黄河水患,被泥沙淤积。千年之后,当年东京城的胜迹仅存铁塔和繁塔,其他如大相国寺、开封城墙、金明池等都是后来多次重建的。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这两座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封繁塔

繁(音婆,当地人则读如薄)塔位于古城开封东南部,建于北宋开宝七年( 974 ),原名兴慈塔,因建筑在繁台之上,得“繁塔”之名。塔初建时为 9 层,高约 76 米,是当时开封最高的塔,但在元明时毁坏,现仅剩三层,通高约 36.68 米。后人在大塔之上仿损毁的六层,建六级小塔,形成别有意趣的造型。

该塔的内外壁嵌有六千多块、六十余种诸佛部、菩萨部、诸天部、明王部、罗汉部及历代高僧等精美的佛教图像砖雕,外部又以彩色涂绘,并写明佛号。每砖一佛,大多跏趺端坐,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该塔还存有碑刻187块,较全面地反映了北宋初期开封的书法水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封繁塔的砖雕,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铁塔位于开封城内东北角。此地古时称夷山,地势比较高,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泥沙沉积,夷山成为平地。北齐天保十年( 559 )此处创建佛教寺院,名独居寺。北宋开宝三年( 970 )易名开宝寺。太平兴国七年( 982 ),宋太宗命木工巧匠喻浩在开宝寺福圣院中设计修建一座八角十三层的木塔,八年后建成,高 360 尺,太宗赐名福胜塔,被誉为“京师之冠”。大中祥符六年( 1013 ),宋真宗又赐名灵感塔。

庆历四年( 1044 ),灵感塔遭雷击,被火烧毁。皇祐元年( 1049 ),仁宗下诏重建开宝寺塔。建造时设计出各种仿木结构的琉璃构件,这种琉璃件防水隔热,耐风雨侵蚀,既保持了木塔精巧秀丽的造型,又避免了易燃易腐的不足。重建后塔名仍称灵感塔,亦称上方寺塔、开宝寺塔,因塔的外表全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故俗称铁塔。

开封铁塔

这座琉璃塔依照原灵感塔式样,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现高度为 55.881 米,是中国现存琉璃塔中最高大的一座。塔的内部是灰色砖,外部一律是褐色琉璃砖,砖上有佛像、罗汉、飞禽走兽图像,奇形异状,精巧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封铁塔的砖雕

铁塔内有砖砌的塔心柱,柱的周围筑盘旋踏道,共 168 级台阶,使塔心柱和塔壁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据说登塔到第五层可以看到城内景色,第七层可以看到城外平野和大堤,第九层能遥望黄河,第十二层时目力所及、直接青霭,这就是著名的汴京八景之一“铁塔行云”。当然,今天的游客是不可能登上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封铁塔的檐角细部

来到开封,我想起金元时人刘祁所著的《归潜志》中,有这样的记录:“兴定初,术虎高琪为相,建议南京城方八十里,极大,难守。于内再筑子城,周方四十里,坏民屋舍甚众。工役大兴,河南之民皆以为苦。又使朝官监役,分督方面,少不前,辄杖之。及北兵入河南,朝议守子城,或云,一失外城,则子城非我有,遂止,守外城。外城故宋所筑,土脉甚坚,北兵攻之,旬余不能拔,而新筑子城竟无用也。”是说金代在宋代的汴梁城内,又修筑了一座小城。

看资料,元明时的开封城墙就是在金代基础上续修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开封城墙和城楼,是 1997 年修复的,其下叠压了金、元、明、清各代的城墙。历史的厚重,真是令人嗟叹!

图片 | 翟德芳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