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两种类型分别是,自恋型抑郁和内疚型抑郁。
精神分析研究发现,在青少年抑郁群体中有两种类型较为突出,可以作为分析模型加以使用。这两种抑郁类型分别是:自恋型抑郁和内疚型抑郁。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解释这两种抑郁背后的动力机制。无论是作为分析师、家长或者有抑郁的青少年,要有达成这样的一致信念。
即我们是要理清楚导致抑郁的心理动力机制,而不是要缓解或者消除症状。同时需要做一个澄清,分析师想要理清楚导致孩子抑郁的心理动力,并不是要去指责父母的养育方式。当然,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会感到自己受到指责,需要父母自行处理的部分。
自恋型抑郁的表现
关注点在自我价值
自恋型抑郁的核心表现,就是抑郁者的关注点在自我价值上。自恋型抑郁,严格意义上是个体自恋的幻想破碎后,个体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而陷入抑郁的状态。此时,抑郁者所做的努力,就是想要恢复原先的自恋状态。自恋的受损来自于愿望受挫,比如他在父母跟前时大部分愿望都可以实现。
突然有一天,他在别人那里愿望受到挫败,他首先会感到愤怒,然后开始怀疑自我。或者他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相处过程中自恋组织就已经受损。抑郁者全部的力比多都在自我而非客体,这是与内疚型抑郁的主要区别。
对真实自我感到羞耻
自恋型抑郁的关键点在于自恋受损,他们对真实的自我感到羞耻。之前,他们处在一种自恋的人格组织中。这里所谓的自恋,不是这个人很爱美或者过分注重穿着。我们说的自恋,是一种内在心理状态。处在自恋中的个体,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应该崇拜自己。
他们认为别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期望的。这是潜在的动力特质,很多时候自恋者本身意识不到。可是当他们对某人的愿望受挫时,他们就会感到愤怒并试图防御羞耻感。比如自恋者表白被拒之后,他们就会感到十分的愤怒并对自己感到羞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