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明朝遗民祭祀明代皇帝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给大家聊一下韩国的“明义会”。
什么叫“明义会”呢?
顾名思义,就是明清交替之际那些不愿意接受清朝统治,同时也不愿意剃发易服的明朝大臣带着自己子女迁居到了朝鲜半岛,从此在朝鲜繁衍生息。
虽然几百年下来,他们已经是彻底的韩国人了,但是他们依然记得自己的祖先是从中国迁居到的韩国。
而这些明朝遗民的后人经过300多年的繁衍,截止2022年,已经有超过35万人了。
这些人为了表示自己不忘祖先以及不忘明朝朱明皇帝,每年都要按照祖先官职的大小,穿着明朝祭祀时的礼服祭祀先人以及明朝诸位皇帝。
除了自家祖先外,他们主要祭奠明太祖朱元璋、明神宗朱翊钧、明思宗朱由检。
那么,明亡后究竟有多少明朝大臣选择移居朝鲜呢?
左三很明显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御真(画像)
01、
明朝第一次出现大规模向朝鲜半岛移民,出现在“壬辰倭乱”(1592年)发生之后,当时明朝为了救援朝鲜这个藩属国,派出了2.4万人军队在朝鲜驻扎了8年,一直到1600年才全部撤回明朝。
这次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大规模的明朝移民。
这一批移民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就是明朝驻军中的逃兵,毋庸讳言,明朝援朝军队良莠不齐,而且勇怯不一,难免有一些军士或者是因为触犯了军纪又或者害怕打仗,从而在朝鲜开了小差。
而此时朝鲜方面的正规军可以说是已经被日本消灭殆尽,朝鲜方面为了重建正规军又担心求助明朝,会被明朝所控制,于是把重建正规军的算盘打到了这些逃兵身上,秘密收留了这些明朝逃兵。
在朝鲜国王宣祖“隐置一处,勿使他唐人知之”的谕旨之下,这些明朝逃兵或是担任翻译工作,或是拥有制造炸弹及武器技能的逃兵则被秘密地委派到训练都监旗下任职,甚至在李德馨(当时朝鲜丞相)的主导之下在釜山组成了一支专门由明朝逃兵组成的部队。
第二,就是那些在援朝作战中受伤后留在朝鲜养病的低级军官,比如施文龙、张海滨、秋水镜及徐鹤等人都是因为负伤治疗为目的留在朝鲜,并最终选择在朝鲜定居,并且获得了朝鲜的官职。
这些人在韩国社会各自被尊奉为浙江施氏、浙江张氏、咸兴秋氏、浙江徐氏等家族的始祖或重要人物。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官职都很低微,除了施文龙是都司之外,张海滨、徐鹤都是把总。
万历援朝之战
而施文龙之所以留在朝鲜,最主要原因就是他的伤病一直没有好,导致他滞留朝鲜好几年,最后干脆留在朝鲜:
公疲劳兵间,疾甚不克归,遂留东国,游寓于星 、陕之间。
第三部分就是援朝之战过程中许多明朝将军和朝鲜女性结为婚姻,而战后这些明朝将领许多人并没有携他们的朝鲜妻子和子女回到明朝,比如李如松就把朝鲜妻子琴氏和儿子李天忠都留在朝鲜。当然,也有一些不遵守军纪的明朝士兵强行侮辱朝鲜女性所生育的孩子,也算作是明朝后人。
天朝诸将娶妻于东邦,或有子有女不能率归仍为东人多矣。
萨尔浒之战想象图
02、
明朝第二次大规模向朝鲜半岛移民则发生在明清交替之际,这并不是从清军入关之后才开始的,事实上从努尔哈赤取得萨尔浒大捷之后,就开始有不少明朝官民进入朝鲜避难。
特别是毛文龙在鸭绿江入海口的枷岛等地设立了“东江镇”之后,就有大量东北地区的明朝难民跑到东江镇寻求毛文龙等人的庇护。
根据朝鲜史料记载,仅仅1622年就有一万多明朝难民越过鸭绿江到达朝鲜避难;同时期朝鲜王国地方官报告说,从吕城、义州以南到安州、肃川以北,明人占六至七成,朝鲜本国人只占三到四成。
可见此时明朝人移居朝鲜规模之大。
而当清军彻底击败朝鲜,并且赶走了毛文龙之后,当时的后金就向朝鲜索要这些明朝难民,已经无力抗拒后金的朝鲜王国只能答应遣返。不过朝鲜方面还是尽全力尽量减少遣返的人数。
当时朝鲜采取的措施是只遣返那些身份彻底暴露的明朝移民,而其他没有暴露身份的明朝移民则把他们往南迁移,并且给他们改名易姓,以躲避后金的追索。
韩国明朝遗民后人自费出版的书籍里把清世祖福临当做了明神宗
公正来说,这一时期朝鲜方面确实是尽力避免把明朝移民交给后金。
后金方面自然对朝鲜的这种态度表示强烈不满。1640 年,后金方面强烈指责当时滞留在沈阳的朝鲜使臣,怒斥朝鲜没有及时遣返流亡者,除了两名归化者以外并未遣返其他人员,而且私藏逃亡的明人,秘密救助明人船只,以病逝为借口拒不遣送俘虏等罪状。
到了1644年,明思宗自杀,清军入关定鼎中原之后,清朝对明朝移民的追索就彻底放松了下来,朝鲜方面也将明代遗民规划到内需司,对其采取了按人口分配粮食等优待政策。与大规模流入朝鲜的明代遗民相比,被遣送回国的规模相当小。
而这一时期,尤其是明亡前后,有大量的明朝大臣以及他们的子女不愿意接受清朝统治,想尽办法逃到了朝鲜,而朝鲜方面也尽力为这些明朝大臣提供了非常好的待遇。
明朝遗民祭祀活动
03、
朝鲜之所以优待这些明朝遗民,最主要原因是自明朝被清朝灭亡之后,朝鲜士大夫逐渐发展出“朝鲜就是中华”的理论。
而明朝遗民投奔朝鲜自然成了朝鲜继承并“华夏正朔”的有力证据。
当时(显宗8年,即1668年)有95名不愿意做清朝臣民的明朝遗民乘船到达了朝鲜的济州岛,朝鲜朝堂关于如何处置这95名明朝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之前,朝鲜针对类似事件,过去的处理方式是由备边司或者地方官员上报,国王再作最终裁定。
而朝鲜国王显宗出于谨慎,决定把这95人全部遣送回清朝。
而显宗的这一决定,遭到了朝堂上士大夫们的猛烈批评。
朝鲜朝堂
他们通过各种上疏,主张“君臣之义不可忘,父子之恩不可背”,认为明朝遗民是“吾父母国之人”,如果有谁要抓捕这些人遣送回清朝就是“天下亦将罪之不赦”。这些士大夫甚至不惜把矛头对准显宗本人。
恰好在这个时候显宗病死了,由显宗的儿子,年幼的肃宗继位。
尽管此时掌握朝鲜国政的外戚是觉得朝鲜无力与清朝对抗的“务实派”,但是此时是否遣返明朝遗民已经成为了“朝鲜是否是华夏”的重要衡量标准了,许积曾在肃宗面前断言,绝不能将漂流上岸的明代遗民送回清朝;金锡胄认为明代遗民乃“贵其为明朝人”,单凭这一单纯的理由,他就建议应该为明朝遗民提供军职、俸禄、住宅、衣料等。
最后的结果是朝鲜不但没有遣返这批遗民,甚至在昌德宮禁苑旁边建起了具有中国社稷坛规模的坛,取名大报坛。从第二年开始,肃宗亲自设坛祭祀明神宗。而英祖将明毅宗和太祖一起供奉起来祭祀,从此大报坛祭祀的规模更加扩大,到了正祖时期已经成为国家的正式活动。
大报坛
直接结果就是明朝移民在朝鲜享受了非常高的待遇,可以说和朝鲜王国的官僚阶层地位不相上下。《大明遗民史》也认为,朝鲜社会对明代遗民的优待可谓“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特例。”
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已经彻底融入韩国社会,成为韩国公民的明朝遗民后代依然坚持祭祀明朝列祖列宗的原因。
但是遗憾的是随着近代民族主义在韩国的勃兴以及韩国面临被日本吞并的危机,韩国开始有意识的宣扬“伟大的韩国民族”,否定了朝鲜曾经是中华帝国的属国,从而开启了一系列的“去华夏”的活动。
而韩国建国后,韩国历任政府又有意识的“去除汉字”、消除华夏影响,使得这些生活在韩国的明朝遗民后人尽管依然坚持祭祀明朝皇帝和祖先,但是他们实际上对华夏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已经很有限了。
韩国的明朝遗民搞的大乌龙
甚至有中国游客在参观韩国的“明义会”祭祖时惊讶的发现他们把清世祖福临的画像当做明神宗画像祭拜了十几年,同时把明太祖的画像当成了明思宗,把明神宗的画像当成了明太祖。
关键一错就错了几十年,一直到被参观的中国游客指出。
可见,他们虽然不忘先人的心是赤诚的,但是这些明朝大臣们的后人确实已经彻底韩国化了,他们对中华文化已经完全不了解了。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明代遗民”:韩国华人历史探微》,崔承现、金惠连,《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2.1;
《试论明遗民之东去朝鲜及其后裔世代对明朝之思怀》,孙卫国,《韩国学论文集》2003.1;
《清代旅朝华侨华人研究》,张璐,山东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