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期,国民党军开始接装美械装备,其中最先美械化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驻印军部队;在驻印军换装的同时,也通过空运换装了一小批国内部队;到1945年滇缅路打通后,大量装备通过陆路抵达,国民党军遂有了武装13个美械军的计划。
在美械装备军中,冲锋枪是换装的重要一项;按照当时美械军的编制,一个军即应配备3479支冲锋枪,具体型号为美制汤姆逊。
在国民党军的装备历史中,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也曾装备和使用过冲锋枪,不过当时进口枪的比例不高,主要是各兵工厂所仿制的版本,其性能质量难以保证。
而抗战后期开始配备的美械装备,加上从加拿大接装的英式武器,性能比较好,而且弹药也可大量供应,所以装备国民党军部队后迅速提升了其战斗力。
比如当时换装美械的第18军第11师师长杨伯涛对于美式冲锋枪的威力就有如下表述:
日军素以武士道白刃战见长,鼓噪咆哮挥刺刀,直冲第11师,这时11师拥有美械近战武器冲锋枪,数步之内向密集日军迎头扫射,日军中弹纷纷倒地。
而著名的第74军此时也已经换装美械,据1945年的一份统计显示,该军军部实际装备261支冲锋枪,第51师装备896支冲锋枪、第57师装备896支冲锋枪、第58师装备831支冲锋枪,总计装备2884支冲锋枪。
这一装备数量当然还没有到理想编制,不过在此后陆续接装少量冲锋枪后,抗战就胜利了,此后第74军忙着接收日军投降并转运南京,随后又改为整编第74师。
由于编制状态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步兵团的数量少了3个,所以显然不可能再增发该师武器了;据当时该师统计到的装备实数,冲锋枪的实际装备量达到了2963支。
一支3万余人的整编师单位,实际装备有大约3000支冲锋枪,这在当时是很高的配备率了;基本上每几名战斗兵里,就有一人使用冲锋枪,这使得整编第74师的近战突击能力大为增强。
在当时的实力数统计中,除了提到枪械数量外,也有弹药数据,即冲锋枪弹的数量为646185发,平均每支枪备弹为218发,约有11个20发弹匣。
当然这是平时的备弹量,像整编第74师这样的部队肯定也不至于弹药缺乏,在弹药消耗后还是可以得到相当供应的。
比较多的冲锋枪装备量,再加上比较优先的弹药供应,保证了该部比较猛烈的近战火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国民党军的美械部队中,其辅助支援部队的武备配置也有典型的美式特征,即多配枪械使其具备相当的自卫能力。
如在山炮营、工兵营等单位中,就有相当数量的冲锋枪配置。
以整编旅属山炮营为例,其一个营编制内的冲锋枪就有65支冲锋枪;整编第74师的三个旅属山炮营内,总计就有冲锋枪将近200支。
而且在整编师、整编旅、步兵团的机关单位中,有些岗位的军官、兵员也是配发冲锋枪的,这就使得整编第74师在战斗单位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冲锋枪配置。
当然,这样的配置使得该部的机关和辅助支援部队,也具有相当的近战火力;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诸如工兵营等单位还会被临时拉上火线,当作步兵使用。
在数量方面的情况介绍清楚后,关于整编第74师冲锋枪的型号,也应提提。
具体而言,该师当时装备了两种冲锋枪,一种是美式的汤姆逊冲锋枪,当时称之为是汤姆式;另外一种是加拿大造的司登冲锋枪,也称之为是加拿大式;这两种枪械的装备比例大致是1比1平。
在解放战争开始后,整编第74师依仗其密集火力曾一度逞凶,不过也折损了大量老兵骨干并损失了一部分冲锋枪。
到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时,整编第74师被华东野战军全歼,其装备的冲锋枪被大量缴获。
据华野战后统计,此战共计缴获冲锋枪2482支,可以说基本上把整编第74师当时装备的冲锋枪都给拿下了(注:因此前战斗有一定损耗)。
另外由于孟良崮战役时,该师在垛庄的弹药以及遗弃在山下的弹药,还有空投的弹药多被我军缴获,因此冲锋枪弹的缴获亦不在少数。
这些冲锋枪和弹药,极大地提升了华野主力部队的装备水平,尤其冲锋枪这种武器对于善于近战的我军而言,更可谓如虎添翼,对战斗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好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