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轲刺秦王并非心甘情愿

新视角读《史记》之六十二

文/宋玉山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千古流传。荆轲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视死如归的形象,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史记》在《刺客列传》中,对荆轲事迹做了详细描写。不过,笔者读过之后,感觉荆轲刺秦王,不是很情愿,好像有点无奈和迫不得已。

《史记》记载,荆轲的祖先是齐国人,迁移到卫国,后来又到了燕国。荆轲喜欢读书、击剑,他的性格是深沉稳重,与人无争。有一次,荆轲与盖聂谈论剑术,话不投机,盖聂瞪了他一眼,荆轲就悄悄躲开了。又有一次,荆轲漫游到邯郸,与鲁句践搏戏,争执搏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荆轲到了燕国,燕国隐士田光对他很好,两人成了好朋友。

燕国国君的儿子太子丹,曾在赵国当过人质,小时候与嬴政玩得很好。后来太子丹又去秦国做人质,本以为嬴政会对他友好,不料嬴政不念儿时情谊,对他并不好。太子丹一怒之下逃回燕国,发誓要向秦王报复。太子丹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劝他说,秦国强大,统一天下已无可避免。您不要因为被欺辱就去触犯秦王。后来,秦国将军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被太子丹收留。鞠武又劝他赶快把樊於期送走,免得引祸上身。太子丹不听,仍然不断地向老师求教报仇的办法。鞠武只好把田光推荐给他,说田光智慧深邃而勇敢沉着,可以谋大事。

太子丹去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跪下来拂拭座位,恭敬地请田光坐下,然后请教报仇之事。田光受此礼遇,不得不为太子丹尽力。但他已经年老,力不从心,便推荐了荆轲,并自愿前去说服他。分别时,太子丹嘱咐田光,说今天谈的是机密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

田光找到荆轲,说明情况,请求荆轲去为太子效力。田光说:“太子怕我泄露机密,我现在就自己灭口吧。太子的事,就托付给您了。”说完,就自杀了。田光自杀,其实是为了以命相托,激励荆轲,以报答太子丹,这就是那个时候的士!

田光以命相托,荆轲只能去见太子了。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痛哭流涕。太子丹请荆轲坐稳,自己离开座位,以头叩地行大礼,然后说:“秦王狼子野心,必定会占尽天下之地。燕国弱小,不是秦国对手。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想派勇士去秦国,如果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那就太好了;如果不行,就杀死他。希望荆卿能仔细考虑这件事。”

这无异于天方夜谭,按照荆轲的智慧和沉稳的性格,是不会同意的。果然,沉默了好一会儿,荆轲推托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的才能低劣,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丹走上前去,再次以头叩地,坚决请求不要推辞。太子作为尊贵之身,几次头拱地施大礼,而且田光已经以命相托了,荆轲能有什么办法呢?士为知己者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当时的士!荆轲只好答应了。

通过《史记》这段描述,笔者感觉到了荆轲的勉强和无奈。见荆轲答应了,太子丹大喜,尊奉荆轲为上卿,住进上等的宾馆。太子天天去拜望,供给珍贵的饮食,献上奇珍异物,车马美女任荆轲随心所欲。

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荆轲并没有行动的表示。太子丹着急了,催促荆轲赶快行动。荆轲这才说,要想接近秦王,需要两件东西作为礼物。一是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二是樊於期的人头。太子丹愁眉苦脸地说,地图容易,但不忍心杀樊於期。荆轲就自己去找樊於期,樊於期很爽快地自杀了。为了这两件东西,似乎用不了很长时间。荆轲的态度明显不够积极。

这两样东西准备好了,又过了些日子,荆轲依然没有行动。太子丹早已花费百金,买了锋利的匕首,涂上毒药,用人试验,只要见一丝儿血,没有不立刻死的。太子丹还为荆轲找好了一名助手,叫秦舞阳。秦舞阳十三岁时就敢杀人,是燕国有名的勇士。

一切都准备好了,荆轲仍然没有动身的打算。太子丹觉得,荆轲是在有意地拖延时间,不耐烦了,再次催促,并且说得很难听:“您如果不打算去,我就派秦舞阳去了。”荆轲一听,发怒了,斥责太子说:“太子是什么意思?只顾去而不顾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有出息的小子!况且是拿一匕首,进入深不可测的强秦。我之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既然太子认为我有意拖延时间,那就告辞诀别吧。”

荆轲决定立刻动身,大家都来为他送行。人人都知道,荆轲此去,必定是有去无回。所以,大家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悲情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荆轲明显是生气走的。

荆轲他们到了秦国,秦王见燕国送来两件大礼,非常高兴,安排隆重的九宾仪式召见使者。秦舞阳走到大殿前,见秦廷威严,害怕起来,浑身发抖。荆轲笑笑,对秦王说:“北方蛮夷之地的粗野人,没见过这种场面。”

荆轲不慌不忙地登上台子,献上地图。秦王展开地图,图穷匕首现。秦王一愣,荆轲迅速左手一把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一刀直刺过去。这么近的距离,秦王又没有防备,竟然没有刺中。

秦王挣脱衣袖,绕着柱子奔跑,荆轲手持利刃,在后面紧追。那台子能有多大、柱子能有多粗啊,竟然没有追上。

当时台上的人,都没有武器,御医拿药罐掷向荆轲,秦王趁机拔出佩剑,一剑砍断荆轲左腿。荆轲坐在地上,用匕首投刺秦王。这么近,居然又没有击中。

荆轲被刺伤八处,倚在柱子上大笑,说:“事情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归还诸侯土地,以回报太子。”说完,含笑而死。

在那么有利的条件下,荆轲竟然没有杀死秦王,许多人觉得遗憾,有人说是荆轲剑术不精。其实,当时用不着很精妙的剑术,只要擦破一点皮,秦王就必死无疑。

笔者大胆猜测,荆轲之所以没有杀死秦王,可能是内心矛盾,或许是并不想杀他。因为在荆轲三千多字的传记中,荆轲始终没有说过秦王一句坏话,也没有表现出对秦国的一点仇恨,更没有说过誓杀秦贼这类的豪言壮语。那个时候,秦国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连太子丹的老师都是这种看法。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乱,老百姓很需要一个统一安定的环境。荆轲喜欢读书,明辨事理,很清楚这一点。但面对太子丹的屈尊相求和田光的以命相托,荆轲又不能不去。所以,从《史记》记载来看,荆轲刺秦王,并不是心甘情愿,表现出来的,是无奈和不得已。特别是荆轲临死前说的话,更像是对太子丹的交代。

荆轲没有杀死秦王,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也是荆轲最明智的选择。如果荆轲杀死了秦王,就没有后来统一天下的千古一帝了。荆轲答应朋友所托之事,为太子丹报仇,是小义;不杀秦王而有利于天下,是大义。荆轲舍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保全并兼顾了大义和小义。荆轲真是一位深明大义、可歌可敬的英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