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苏轼的书法,首先想到的必然是《黄州寒食帖》,此作号称“天下第三大行书”,写于被贬黄州的3年后,内心无比怅惘,愁郁之情无处宣泄,只能将其融入书法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乃是宋代“尚意”理念的领头羊,注重个人情感和风格的展现,用笔不会刻意造势,字字返璞归真,十分烂漫率性,就像《寒食帖》,笔画骏健饱满、丰腴宽阔,一别晋唐的秀媚风姿,独具艺术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线条、体势以及章法排布,顺应心情,灵活进行变化,格调自然而生动,让人不自觉沉浸其中,与其情绪产生共鸣,艺术感染力颇强,当然这些风格和优点,并非只有《寒食帖》能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一生撰写很多的“精妙之作”,比如58岁写的《李白仙诗卷》,水平高过《寒食帖》,与它是“姊妹篇”,当年苏轼听到李白的2首诗歌,有感而发抄写此作,全卷共计200多字,苏轼依据2首诗文的风格,营造书法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诗书统一”的境界,首先分析第一篇,这首诗词烂漫平和,用笔偏为平缓,开头几字,笔画凝厚浓郁,字体的开阔收放,以及视觉对比,没有太过激烈。

整体偏为儒和,势态飞动灵巧,例如“丹”字下方收笔,以尖峰飞出,意态骏健灵动,略有俊逸冲和的温雅之气,可是随着情绪的递进,以及诗词情绪转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首诗词气象一变,着墨浓郁,运笔连绵,章法排布穿插错阔,体势开阔舒展,字体以及线条的浓淡粗细,呈现极为强烈的对比,就像“日”字势态娇小。

整体向右欹侧,而左边的“落”字则挺拔舒展,极为恢弘大气,并且略向右倾斜,相互形成拉扯,中间布白偏大,饱含艺术妙趣和动态感,生命力十分旺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此帖符合苏轼所说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理念,笔笔融古出新,似入神仙境界,无愧于施易生评价:“颂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看完这幅字,没有书法能入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李白仙诗卷》真迹,不慎流落日本,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可时常临摹,感受浓厚的“尚意”之风,行笔畅达自如,摆阔刻意之病,同时赋予字体灵魂,营造艺术性和个人风采,让作品不再有干巴巴的单调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多方努力,而今我们对苏轼《李白仙诗卷》,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