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汽车生死危机迎来转机,百度和吉利作为股东终于发表了联合声明: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补偿问题;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决。
另外,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更是公开承诺,智驾和地图导航将由百度兜底,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受影响。吉利方面也给出了具体的售后保障措施,包括调用极氪或领克的服务体系、保证终身质保有效、承担积分充电费用等,力求最大限度地维护用户的权益。
然而,尽管百度和吉利表现出了积极的姿态,但极越汽车的危机并未因此得到真正缓解。一来公司拖欠了广大供应商近20亿元的合作费用,供应商如果不恢复供货汽车将无法生产;二来经过此番闹腾,极越汽车的品牌价值已经成为负资产,且几乎没有用户敢于再购买极越汽车;三来挤兑效应发酵,一环接一环的危机叠加,后续获得银行等机构的资金支持难上加难。
一系列的问题如同雪崩般接踵而至,让这家年轻的企业摇摇欲坠。面对这样的局面,极越汽车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在我看来,极越今日之局面,何去何从,有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种结局:破产清算
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下进行破产清算,是极越汽车可能面临的第一种结局。破产清算意味着公司资产将被清算,以偿还包括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在内的各方债务或者权益补偿。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极越汽车困局的核心问题正是资金短缺,这使得每一方的权益补偿都变得异常艰难。
破产清算不仅意味着极越汽车的品牌和资产将被彻底清算,更可能导致员工失业、股东损失惨重、供应商无法收回欠款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员工而言,最后一丝希望也没有了,后续的社保和公积金断缴等实际问题还得找下家解决。对于股东和合作伙伴来说,他们的投资将可能血本无归,好在极越的大股东能够承受这样的损失。
总之,破产清算虽然是一种法律上的解决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可能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经济纠纷。
第二种结局:百度或吉利其中一方放手
这两天程苓峰的文章《不要攒局》广泛流传,大意是攒局模式下的企业管理层通常由多方组成,各自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诉求,而掌舵者很难躬身入局,导致经营思路摇摆不定,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和决策。
确实,过去几年,行业巨头强强联合成立的企业,往往以失败告终。ofo的失败就是因为背后有几个巨头,往往因为“一票否决权”的规则,很多策略无法及时推行。
极越也是如此,背后站着两个巨头,看起来享受两方资源,但也受到两方制约。在一些核心战略推进式上,百度说左,吉利说右,那听谁?
所以,现在的极越困局还不仅是资金缺乏的问题,还因为两头各管的问题。因此,以后如果极越能活过来,一定要向腾势品牌学习,果断结束两头归属,明确一方归属。
如果百度选择接手极越,它可能需要投入数十亿资金来解决当前的困境,并恢复极越汽车的生产运营。百度可以利用其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优势,继续推动极越汽车的发展。至于汽车制造,可以继续和吉利合作,也可以寻找其他主机厂商伙伴。
如果如果吉利选择接手,它可能会将极越汽车整合到其现有的新能源品牌体系中,如极氪或领克。然而,吉利目前已经拥有多个子品牌,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因此,吉利是否愿意接手一个目前看来是负资产的品牌,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百度相比吉利,更需要极越这样的品牌。但是,已经受过伤的百度,还会拿出来当年“砸200亿做好糯米”的决心吗?
第三种结局:暂时维持现状,寻求新的资本注入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8月份开始,极越汽车连续数个月份的交付量都达到了新高。这表明市场上仍有人对这款车持认可态度。敲重点:极越有问题的是管理,而不是汽车本身。因此,在寻求新的资本注入时,极越汽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市场优势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也就是说,第三种可能的结局是极越汽车选择暂时维持现状,就像贾跃亭一样用拖字诀,拖延一段时间以寻求新的资本注入。
一旦有新的资本注入(这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想想贾跃亭的造车事业吧,亏损比极越还大,但还是有资本不断入局),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为公司带来新的战略方向和市场机遇。
在维持现状的过程中,极越汽车需要积极与各方进行沟通和协商,以稳定员工、股东和合作伙伴的情绪。同时,公司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运营流程,降低成本开支,以缓解当前的资金压力。
客观来说,极越汽车的综合产品力可以参与行业主流竞争力(除了方向盘设定确实抽象),体验过的朋友大多给予了正面反馈。我倒是期待极越汽车能够挺过难关,重新站起来,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看看百度的自动驾驶和华为、理想、小鹏、蔚来的自动驾驶体系,能否一较高低?
写在最后:当然,无论选择哪种方案,夏一平时代肯定要过去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