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现了一种新文艺。
它叫老登文学和老登电影,顾名思义就在这两个领域里亮瞎众人眼睛。
文学上,一位博主在豆瓣发起了一场关于“老登文学”的票选活动。
最后榜单里面贾平凹、弗洛伊德、冯唐位居前三。
很多人想不通,冯唐怎么能和诺奖得主纳博科夫并列呢?
电影上,更有争议。
有人也列了一张“十二道登味”的片单,里面《绿皮书》《教父》《让子弹飞》赫然在列。
看到这里你一定特别像知道啥是老登,啥是老登文学啊。
所谓“老登”是东北方言,指一些不正经的老年男人,爱说教,爱意淫,又一事无成,特别是那方面不行。
这么一个物化女性的群体,竟能用两字概括,很多博主欣喜若狂。
颇有一种“天不生老登文学,万古如长夜”之感。
接着,被震撼到的博主,像找茬一样打开了新世界,要把男性视角作品批倒批臭。
不留余地。
于是,一切文艺可以老登化。
《教父》是1972年的作品了,拍的是纽约几个黑手党家族矛盾激化的过程,实际上讲的是家庭责任,男人的牺牲和成长。但因为是帮派背景,里面缺少台词多的女性。
按网友的看法,这还不老登电影啊?
《绿皮书》这部电影够新,够政治正确了吧,而且一开始几乎只有男主的妻子是“正派”,因为她不歧视黑人。
可按网友的看法,全程是白男和黑男的二三事,这还不老登啊?
所以时间根本不是“老登化”的借口。
接着,不是全部女性都深明大义也不行。
《水浒传》《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女性形象都聪慧过人、德才兼备,结果不知不觉成了老登文学。
比女作家写的还细腻了的,行吗?
不。即使你茨威格写了《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但因为你是男的,还不骨子里“老登基因”啊。
再来一个,隔三差五现实里,为男女平权做贡献的思想家福柯,也很难不被扣上帽子。
更别说只有男男对话,距今1400年前的《出师表》了。
至于美术方面,网友直接爆料,“玩美术的男的,有几个不登。”
(《女史箴图》距今已有1600多年)
至于动漫方面,网友怒斥,“日漫提名有登味的不如提名没登味的。”
表面看,老登文学是一种批判视角。
实际上到这里已经是纯粹的立场判断了,而且照网友的说法,你不抢占,就被对方抢去了,所以古今中外,什么领域能涉猎就涉猎。
那咱就别放过李宗盛和赵雷,他们严重物化女性。
也别放过周树人。
就算他们文学作品里没问题,但是网上传的段子说明他们不把女人捧心里,那他们就是剥削女性。
最抽象的要属太宰治。
前两年他的作品被誉为时尚单品,现在沦为老登榜常客了。
这时候拯救地球,做点正能量的事,都无法幸免。
既然如此,最后恐怕不以人类为主角的作品,也会被骂。
就像网友段子里写的:
“《宝宝巴士奇妙救援队》是关于动物的动画片,但宝宝这个词可以指代人类后代幼态风格,把女性的生育痛苦消解了,尽管作品中没有人类的出现,但无法消除背后作者男凝的意识形态。”
那他们说得对吗?
从逻辑上,有几个不合理之处。
一个是不关注时代背景,一味去打倒。
远的不说,近点的周星驰电影。
他的巅峰是1990年至2005年这十五年,而这至少20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香港和内地在爱情观上都非常开放,一个扎心真相就是,八九十年代的爱情观绝大多数是“恋爱脑”,很少有人不相信爱情。
再加上娱乐比较少,观念不够文明,那茶余饭后黄段子自然满天飞了,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写出一个个“性缘脑”角色。
但我们就因此把三十年前上映的《唐伯虎点秋香》说成是辱女了吗?
仔细一看,里面的女性往往可以成长起来,有自己独立的一面,又或者对爱情有见解——哪怕这种见解在如今看来不合理。
但至少保证男女主双方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互动认识过程。
秋香不断认识到唐伯虎的好;
紫霞最后见识到了至尊宝的内心;
李雪琴遇到了凌凌漆的真诚。
大结局时,爱情价值升华主题。
而且,没有金钱味,没有门当户对的家族联姻,有的就是简简单单的——爱情需要理由吗?
除了主角外,女性配角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此还有一个词叫星女郎。
那你能说周星驰电影真的物化女性吗?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一味用现在的眼光苛责过去,倒有可能不客观。
甚至于和之前数落《好东西》是小妞电影的那帮人没什么区别。
另一个是断章取义。
作为女粉最多的传统作家余华,被骂经典的老登文学代表。
结果拿出来的段落是这样的,粗看觉得作者竟然写一位女性“多下流”。
实际上,余华在这里的意思是,女性很无助,被孤立,所以最后冯玉青出走。
这符合现实情况,现实里不是女性随随便便成为大女主的,很多女性迈出了独立的第一步就是逃离家乡。
诺奖女得主爱丽丝·门罗甚至有代表作的名字就叫“逃离”。
这些经典作品里的设置,也不是告诉我们主角有多苦,有多思想局限性,而是要让我们重视小说情节和人物成长。
还有一个是无限扩大化。
电影评论界曾有一个评价维度:贝氏测试。
现在却变成了,必须有数不清的女性角色,女性角色基本得是大女主形象,可全部这样的设置时,怎么可能存在“小女生”角色呢,那还怎么进行创作?
可有的网友偏偏觉得大众口味有问题。
虽说豆瓣电影TOP250没办法做到部部杰出,但它至少代表了大众的电影审美,代表了大量女性的口味共识。
这时候你说这个标准不对,是不是反倒无视正常女性的观影需求了呢?
好了,你说女观众女读者很正常,你只不过想借助鲁迅的“开天窗”理论,倒逼创作者生态改善一下。
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例,自2013年以来共12位得主,女性占一半;布克奖里女性得主占到了1/3。
除了质量,还有数量。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版的新书中不到五分之一是由女性书写的。到了2020年,超过一半的新书(从数量上来说),由女性作家创作,到了2021年,女性创作的书籍在销量上首次超过了男性,也就是说女性不仅比男性更加多产。
也就是说文学世界近些年来特别鼓励女性发声。
电影世界就明显了。
欧美政治正确到那样地步的,我们就不说了。在我国,如今也有许许多多女性主义的电影出圈。
今年以来,一系列聚焦女性成长的电影在口碑和票房上表现出色,如《热辣滚烫》《出走的决心》等。
所以文艺圈里女性主义的崛起是不可抵挡的现实,至于这种现象的原因也确实和现代化有关。
大家意识到,男性无论怎么写女性都写不到位;而且女性的艺术贡献一点也不低。
甚至有时候需要批评一下男性视角,来恢复女性创作者本该有的地位。
我想一般人也理解这个前因后果。
但现在的问题是,
什么都放进去老登文学里,一开始可以理解为反叛和消解权威,但后来明显矫枉过正了:
但凡写点有男有女的爱情情节,就被骂物化女性;
但凡拍点女性貌美的身材镜头,就被骂凝视女性。
那未来还能创作什么?
以偏概全地打倒一切确实容易,容易到同行相残了。
就像老登文学榜单这事里的一个彩蛋。
榜单里包含了女作家杜拉斯写的《情人》。
同组的人发帖表示不服,你不能把女作家跟男作家放一块批评,而且你曲解了这本小说,不管时代局限性胡乱攻击。
说着说着发起者破防了。
两人互相较劲了起来。
“你可以说我夹带私货,但你不能无视我对于不平等的社会结构的揭露。”
“”你可以骂我没文化,但你在批判男作家时带上女作家,是不是立场也有问题呢?”
这下,反老登不绝对,就变成了绝对不反老登了。
他们唯一的共识是,那个时代没什么像样的女权运动。
其实,《情人》出版于1984年,那个年代恰恰是英国女权运动的小高峰。
这个网络闹剧也告诉我们,老登文学的门槛挺高的。
既要读过文学;也要了解历史;再要有基本逻辑。
不然只是像在骂街。
但不幸的是,有的人从来不在乎,在乎了谁还当喷子呢?
搞了个知识星球,名字叫【雷叔讲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资炒股的思考。
还会有房产投资、旅游攻略、一些不太方便发的文章,或者怎么做自媒体等等。
现在发了一些专栏文章,都是公众号不会发的,现在进去都能看:
总之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过来玩。
群里现在已经有750个小伙伴了,大家没事可以当成个论坛扯扯淡也不错。
我们已经拉了很多微信群了,还会线下组织吃饭、打网球等活动。
欢迎加入来扯淡聊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