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都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第八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在今(17)日开启。本届诗歌周采用“AI时代·诗歌传承与人类未来”这一主题,紧密契合时代脉搏,希望对当下的焦点命题做出全新思考和突破性表达。
“这个世界无论曾经遭遇过什么,诗歌仍然在人类的精神生活里,扮演着数千年来没有改变的角色,以其无法被变异的基因,跨过了时间和死亡的所有地带,终于奇迹般的活到了今天。”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诗人吉狄马加在开幕式上致辞。
吉狄马加表示,如今人类似乎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充满了迟疑和困惑,“没有一个诗人能脱离他具体生活的历史,诗人的独立性以及个体的声音,不是其远离或逃避现实的依据,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些作品里,真切而清晰地看见,其所呈现的那个时代的隐秘与真相,不能告诉并带领我们,爬上由新的语言和创造之力构筑的阶梯,并最终抵达人类精神的高地,那么诗人也就丧失了上天赋予他的最重要的作用。”
吉狄马加提到,智能AI时代与人类的命运攸关,“这并非是一个耸人听闻的话题。”吉狄马加说,AI给今天的写作者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挑战,但是真正的诗歌将是它无法攻克的堡垒。他认为,真正的诗歌是“诗人的感知,始终徘徊于理性与非理性的地带,他创造的语言是即时的、瞬间的、极具个人性的、正在进行时的,从根本上去破坏颠覆,原有词语的逻辑关系,在其创造性上,永远力争第一,而不是第二。”
吉狄马加以俄语诗歌巨匠赫列•勃尼科夫举例,表示未来主义诗人们一直在探索能否构建创制新的诗歌语言。“赫列•勃尼科夫是最早的冒险者,他不同凡响的生命经验,在进入其词语的那个时候,就让所有的模仿者,以及所谓大数据的统计机构知道,这个世界只有一个赫列•勃尼科夫。诗人和诗歌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
在这个层面上,吉狄马加表示,他永远不会相信,智能AI能复制一个有血有肉,读诗必读其人的杜甫,“相信诗歌,就是相信诗人,因为人类、诗歌和科学终将继续并肩而行。”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编辑 苏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