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提到吴三桂,人们想到的就是叛徒二字,先是背叛明朝,投靠清朝,后来又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
他是如何在短短的一生中,连续两次背叛所奉之主的?明明已经成了镇守一方的大将军,吴三桂又为何要背叛清朝,任由清朝抹黑呢?
一份在日本记载中发现的吴三桂起兵反清檄文揭开了事情的真相,不少人看后才恍然大悟,连连感慨:难怪要反!
这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叛变明王朝的吴三桂
“陛下,时间不多了,请尽快将宁远大军撤回京城,戍卫京师,否则大明基业不保啊!”
1644年,清军大举入侵,攻陷了宁远和山海关的防口,眼看就要攻破最后一道防线,崇祯皇帝无奈,只好将全部希望放在了吴三桂身上。
此时的吴三桂手握重兵,还重创了入侵的清军,崇祯帝连夜下发奏疏,加封其为平西伯,让其入关护卫。
但朱由检疑心太重,下达命令的时候已经晚了,吴三桂还没到京城,紫禁城的外城就已经被李自成攻陷了。
此时的朱由检站在城楼上,看着外面的敌军,心中一阵慨叹,自知没有退路的他回到了乾清宫,选择了自尽,临终前只留下了一句“朕非亡国之君,臣实为亡国之臣”的遗言。
严格来讲,朱由检在性格上确实有缺陷,做事急躁,刚愎自用,性格多疑,可是明王朝的覆灭之责似乎也并不全在他身上。
当时的明王朝经历了小冰河时期,国家受灾严重,繁重的赋税导致民众怨言颇多,矛盾激化,再加上明王朝沉疴众多,积重难返,崇祯皇帝也是束手无策。
清军大举进攻的时候,崇祯本想让朝中大臣捐钱补充军饷,结果每个人都只拿出了上百两银子,所以在自缢前,他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还没到家门口,主子却没了,这下吴三桂也迷茫了,一边是已经建立了国号的李自成,一边是清军,那自己又该如何呢?
此时的李自成蹦跶的挺欢,因为他知道,吴三桂一直看不起清军那些蛮子,所以他笃定吴三桂会投靠自己。
可没想到,最终吴三桂竟然选择了投靠清军。
打响反清复明的旗号
清王朝建立后,吴三桂被册封为平西王,成了镇守一方,拥有实权的藩王。
然而,在清王朝的史书中,吴三桂是一个实打实的坏人,《清史》的记录中,吴三桂满脸麻子,长得丑,还喜怒无常,为人残暴,是个随风而动的墙头草。
在《鹿鼎记》这本书中,吴三桂就是以反派的形象出现的。
走上反清复明这条路,吴三桂也颇有些无奈,自从清军入关后,他是亲眼见识到清军是如何对待汉人的。
为巩固自己的权势,清军将扬州城的百姓尽数屠杀,十天时间,这座繁华的城市就变成了一座荒城,80万人成了刀下亡魂。
除了这件事外,还有不少地方的民众也惨遭毒手,但是被骂的最多的却是吴三桂。
因为不少人都认为,如果不是吴三桂打开关门,让清军进来,也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或许吴三桂也没想到,清军竟然会如此残暴,见识到他们的手段后,吴三桂的心就安不下来了。
虽然被册封为平西王,可是自己毕竟是个汉人,就连选秀女,汉女的参选标准都是最严格的,自己如何能得善终呢?
一想到这些,吴三桂就寝食难安。
所以他开始秘密筹备,打算随时和清朝撕破脸皮。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清王朝就有了动静,他们想方设法的削弱吴三桂的势力,先是将其好友平南王尚可喜赶下了台,随后趁机调离了他的心腹爱将。
康熙上位后,也不再掩饰他们的目的,竟然直接下令削去了吴三桂平西王的藩位。
吴三桂背负了骂名,却遭到了如此对待,心中自然不服,便直接撕破脸面,打响了反清复明的旗号。
此时的他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此举,挽回一些自己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讨清檄文
为此,吴三桂特意命人写了一封慷慨激昂的讨清檄文,为自己的反清复明之路找了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当然,必不可少的,清军对汉人百姓的所作所为,也被吴三桂写在其中。
反清复明的旗号打响之后,不少不愿意屈服清王朝的汉人纷纷加入其中,给清朝的统治带去了不小的影响。
不过吴三桂在世的时候,还是没能彻底拿下清军。
1678年,吴三桂因为身体不适,忽然病逝,后事就交给了孙子吴世璠来继承。
只可惜这孙子也不是可堪大用之人,最后也只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反清复明的大旗也就此倒下。
随着吴三桂势力的衰败,这篇讨清檄文自此也被清王朝彻底焚毁,当然,与之一同隐瞒的还有《扬州十日谈》一类记录屠杀汉人的书籍。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当时隔壁的日本派人到清朝视察,意图重新建立起和中国的联系,而这篇讨清檄文也被记录了下来。
回去之后,幕府的林春胜父子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册,编写了一本名叫《华夷变态》的书籍,而讨清檄文也被记录其中。
所以从这篇檄文可以看出来,清朝对吴三桂的抹黑是相当严重的,至少从形象上来说,也并非是那般满脸麻子,长相十分丑陋之人,而是普通人的长相。
不过吴三桂走得早,这些他自然是没有机会辩解了。
只能说吴三桂当了一辈子墙头草不假,但是这其中不乏种种巧合,如果崇祯皇帝不多疑,如果清军没有屠杀……
可再多如果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吴三桂终究还是一个两度叛主之人,只能背负着满身骂名了。
参考信息:吴三桂讨清《檄文》原文本考——徐凯.《清史研究》
对马倭书与朝鲜传闻——朝鲜与日本围绕三藩之乱的情报交涉——陈波·《国家航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