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曾有人发出预言:“计算机将让汉字彻底消失。”
那时计算机开始传入我国,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汉字陷入危机。
计算机键盘可以用26个字母轻松打出每个单词,但想要打出成千上万的汉字谈何容易。
当时为了保住汉字,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自己造汉字键盘,二是研究可以接入英文键盘的输入法。
被称为当代毕昇的王永民选择了后者,并成功研究出足以拯救中国汉字的“五笔输入法”。
五笔被称为汉字输入法之神,对汉字的重要不言而喻,但为什么最后还是败给拼音?跟汉字文化自信又有什么关系?
命悬一线的方块字
中华民族的延续跟中华文明的延续是分不开的,而汉字是中华文明流传至今的载体,但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差点成为汉字的掘墓者。
自1946年首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人类文明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计算机也因此一度成为文明的代名词。
但最早的计算机是西方人研究的,键盘上的键也是按照英文设定的,这意味着要想用计算机跟键盘,那么需要完全按照西方人的设定操作。
可想而知,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学不学英文的问题,而是中华文明跟汉字能否存活的问题。
有人感慨地说,要想跟上科技的潮流,那么要先让汉语拼音化;也有悲观的人认为,汉字会因此消失。
当时上到官员学者,下到普通百姓都在担忧怎么让汉字接入计算机,而最后挽救汉字的是来自河南的王永民,他是何许人?
和许多励志人物一样,王永民一开局就是艰苦剧本,他在农村出生,家里穷得甚至拿不出3块钱学费。
但在这样的环境下,王永民似乎就是为时代的变革而生,他从小天资聪慧,成绩优异,还时不时搞出点小发明。
高中毕业时,凭借接近满分的成绩,王永民顺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77年,王永民回到河南老家南阳工作,当时他工作的单位仅有一台汉字照相排版植字机,每次印刷需要先把汉字挑出来,确认无误之后再印刷,整个流程十分繁琐。
加上当时计算机已经开始风靡全球,如果没有办法用计算机键盘打出汉字,那我们只会更加落后,而这也促使王永民开始研究汉字输入如何创新。
越过汉字与信息化鸿沟的五笔
在王永民之前,有人曾发明可以打汉字的键盘,但要么得上千个按键,要么得好几个键盘组装在一起。
为了能够实现高效率盲打,王永民一开始就决定要在世界通用键盘的基础上研发输入法。
我们都知道,键盘也就26个字母,但汉字有成千上万个,到底怎样才能够将这些汉字塞进键盘?汉字有三大属性,分别是形、音、义,而这三者之中,形才是汉字的根。
数千年来,汉字读音曾发生过许多变化,比如我们如今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这就是汉字读音变化的表现。
但是汉字形状代表的含义基本是不变的,因此王永民决定根据汉字的形状拆分字根,为此王永民翻开了《现代汉语字典》。
这本家喻户晓的字典收纳了1.2万个汉字,而王永民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一笔一划将这些汉字逐个拆解。
他将这些汉字制成卡片,然后再从海量的统计中,归纳出可以组成汉字的字根,这就类似于26个英文字母。
同时由于每个手指使用频率不同,一些常用的字根要分布在食指等比较灵活的手指可以触碰到的地方,这样才可以在保证打字速度的同时减少手指的疲惫感。
自此之后,在他的不断精简下,字根数量越来越少,键位也从几百个变成36个。
1982年6月,王永民成功将键盘数量减少至36个,这些键位对应的字根可以组成超过1万个汉字。
隔年春节,在刺骨的寒风中,王永民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自己的方案来到河北保定华北终端厂上机试验。
当他用自己的方案跟计算机敲出汉字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沸腾了,但他还没来得及兴奋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原来在他刚研究出36键时,远在东南的宝岛台湾已经有了26键的“仓颉码”。
两天之后,王永民宣布了一个重磅决定:放弃36键,研究25键。
许多王永民的同事都表示不能理解,当时36键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存在了,为什么非得追求比26键少一个键?
其实这倒不是因为王永民想跟其他研究者一较高下,是因为键盘上只有26个字母,而36键就说明要占用数字键盘。
这样打字时要来回切换,一个手指要负责多个键,所以很难实现高速盲打,但问题大家都知道,关键是怎么解决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七天内,王永民一直待在房间里仔细思索,终于在绞尽脑汁之后想出一个办法:末笔字型识别码。
简单来讲,王永民这次同时用上汉字字形跟末笔笔画,这可以有效降低重码率,键位也从36个减少到了25个。
可以让拼音输入法取代五笔吗?
“五笔输入法”的诞生成功跨越数字跟英文键盘的鸿沟,使得汉字的根保留了下来,但王永民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此后又成功研究出多套“五笔数码”,使得在打字在手机、电话机等设备上成为现实。
很长一段时间,“五笔输入法”在我国的使用率高达90%,但如果今天问一些比较年轻的人会不会打五笔,他们的回答大多都是不会,对五笔也是一知半解。
因为今天我们大多都是使用拼音输入法,但为什么五笔会那么快被拼音取代?
一方面,拼音跟英文字母有相似之处,加上我们从小就接触拼音,记起来会比较方便一些。
理论上来讲,汉字读音重复率很高,我们听的时候可以用音调跟语境来判断汉字字形,但现在的拼音输入法没有音调之分。
因此我们输入拼音时,经常会出现很多个读音相同的字,我们要一个个找想要的汉字。
后来随着智能拼音输入法的出现,许多输入法有庞大的词库,可以根据使用频率等推断你想要打的汉字。
同时这些拼音输入法还可以记录你的打字习惯,通常你最近打过一遍的字词,下次打同样读音的话,这个打过的字词就会出现在最前面。
现在有时候我们打出首字母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字词或者句子,可见拼音输入法越来越方便了。
另一方面,虽说五笔输入法有的可能两个键就可以打出一个字,但是这要建立在掌握一百多个字根的键位分布,和汉字笔画的基础之上。
如果没有办法拆分汉字的笔画,那想要快速用五笔打字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这反映了五笔不是十全十美的,同时也揭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汉字的根已经有所动摇。
在普遍使用拼音输入法的今天,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写错字更是家常便饭。
但是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手写的频率肯定是越来越低的,这是很难改变的趋势。
加上我们长期习惯使用拼音输入法,久而久之就会脱离汉字原本的“字形”,让我们的汉字逐渐走向“消亡”,甚至丧失汉字文化自信。所以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现在开始学习五笔吗?
参考文献:
1.新华网:王永民:推动汉字信息化的“当代毕昇”
2.凤凰网:1983年,王永民发明五笔输入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