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对孩子的恩情,孩子能回报十分之一就不错了,等孩子慢慢长大,几经努力和拼搏,小有成就的时候,母亲也老了,还没等好好享点福,就撒手人寰,只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清朝著名诗人黄景仁一生坎坷困苦,他虽然生于所谓的康乾盛世,却自打出生就过着十分困顿的生活,四岁的时候父亲因病而亡,所以,一家人老小的生活只能靠着母亲屠氏。
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黄景仁好不容易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又一场灾难降临他这个不幸的家庭,他的哥哥又因病去世,作为家里的男子汉,他只能挑起家庭重担。
黄景仁想通过科举改变人生,所以,一边参加科举考试,一边努力养家,只可惜他“五应江南,三应顺天府”,却屡试不第,日子越过越潦倒,到最后只能靠朋友救济过活。
即便如此,黄景仁最后还是客死他乡,据说他去世的时候,除了欠下一身债务外,连随身的衣物都已经典当完了,身边就剩下一些稿纸,凄凉无比,那一年,他才三十四岁。
黄景仁二十三岁那年,受太平知府沈业富的邀请做幕僚,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家乡,看着大雪纷飞中送他出门的年迈老母,心中五味杂陈,写下一首《别老母》。诗作原文如下: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这首诗的大意是:
掀开门帘,拜别母亲,孩儿要前往外地去谋生。
因为舍不得儿子,满头白发的母亲此时正愁容满面,眼泪都快哭干了。
在这个凄凄惨惨的风雪交加的夜晚,本应该陪伴母亲身边,却又不得不掩上柴门,离开母亲。
不由为母亲感叹:养儿子有什么用呢,这时候有儿子还不如没有啊。
黄景仁这首《别老母》是一首辞别老母亲的七言绝句。
整首诗开篇先点明别母的主题,自己掀开门帘,告诉老母,要起身谋生去了,这种告别,有别于一般告别,这是一种为生活所迫的告别,是不得已而离开的,所以,足见难舍之情。
接着,通过具体细节描写来表现别母时内心的痛苦之情,白发苍苍的母亲知道儿子要离开,满脸愁容,欲哭无泪,这种伤心之情,都表现在了老母的愁容上,她不敢耽误儿子的前程,却又心痛儿子的离去。
然后,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画面,一个“柴门”足见家庭的穷苦,而在风雪夜离开,更表现了生活的无情和人生的身不由己。
最后,从心底里发出了哀叹,这是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母亲的深切同情,也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一种深刻而沉痛的自责,养子无用,不如不养,何其让人心痛!
全诗语浅情深,感情充沛;字字沉痛,句句泣血;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层层递进,步步加深;凄凉悲壮,感人至深。
突出特点是采用了白描手法,真实地再现了自己为了生计无奈地告别老母的凄惨景象,表达了自己与母亲分别时的忧愁、无奈、痛苦与感伤,把别离之情表现得贴切又沉痛。
诗中最后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既是点睛之笔,也是肺腑之言,都说养儿防老,而身为人子的自己却不能在家中侍奉老母,反而增加老母的忧愁,这是何等的让人痛彻心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