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精神,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由《草堂》诗刊社与成都商报社主办的第七届草堂诗歌奖今(18)日颁出。其中,诗人蒋在获得了“年度青年诗人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届草堂诗歌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度青年诗人奖蒋在

授奖词

蒋在的诗歌充满一种轻盈且哀婉的迷人气质。她试图将梦境的真相纳入晶莹剔透的日常生活中,从诗歌的每一个切面去探索万物存在的隐秘图境。美与恶、时间的流逝和永恒,在她的诗歌中交替闪现。在这两条交替缠绕的线索中,编织出生之伤与死的恍惚之境,形成丰盈饱满的强大张力。用近似碎片化的细微场景,一步步拼接出一幅人间的心灵万象图。

鉴于此,特授予蒋在第七届草堂诗歌奖年度青年诗人奖。

异乡人、漂泊、迁徙,是蒋在的诗较为显著的特质,这或许与她的经历有关:幼时蒋在便前往国外念书,在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孤身一人身处异国他乡,“或许那时便奠定了我的世界观与文学观的雏形”。

不同于作品里的哀婉,生活中的蒋在认为自己是一个乐观的人,她说正是写作揭示了另外的自我,在很深层的地方,自己依然还是个很悲观的人。在本次获奖作品中,她希望说明“经历痛苦实则毫无意义”:

“就像西西弗斯不停地推石上山,巨石却又滚落,西西弗斯反复徘徊在这条痛苦的路上,如此轮回,让他找到推石更省力的方法了吗?没有。让他找到推石上山的意义了吗?也没有。所以我认为人类最终要面对和接受的,或许就是生之虚无。痛苦没有意义,这便是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在

红星新闻:我感觉你很擅长通过细微的场景呈现一种碎片化的诗意,也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张力。你是如何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寻找诗意的?

蒋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感受都可以成为诗歌。我觉得诗歌的奥义在于将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将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

红星新闻:在《前面已经没有什么了》这首诗里充斥着失望、无奈与悲伤。你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蒋在:最主要的一个冲击来自具象化地感受到年龄的增加。以前会听到别人说,年轻就有无限的可能性。那时候不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如今在过马路的时候,我开始注意到许多人的年龄都比我要小。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你只有在注意到别人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那种对照,所以时间的流逝是在他者的存在中得到应证的。

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会逐渐发现前面的路越走越窄,它象征着一些可能性已经失去了。曾经你希望做的事情,希望成为的人,已经不可能再实现了,而且这一点是十分确凿的,以前你可以对自己说“也许”“或许”,但现在就是很确定的知道,这些东西的局限和不可能,人生里那些梦幻般的东西已不复存在,且越来越少。有些门已经为你关闭。我想这首诗就是想要描写自身感受到生之边界和局限时的那种无力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星新闻:你的诗歌里书写的疼痛,特别是身体的疼痛,比如“仿佛在用你的胸脯做鼓/鼓点汇聚成针/一点一点扎进肉里”这些疼痛是从何而来的?它们更多是来源于个人经历,还是一种对世界的感知?

蒋在:十多年前,我有个很亲近的大学同学有抑郁症,某个雨后的黄昏,我们两个一起在自习室里自习,突然毫无缘由的,那位朋友就哭了起来。为了劝他,我跟他说让他想一想非洲那些还吃不饱饭的孩子们,我们已经很幸运了,不要再哭了。结果他说,知晓他人的痛苦并不会让他的痛苦减轻。

从那时候我开始明白,痛苦它是一件极其私密的事件,痛苦不能够相互抵消,它们也不具有流动性和传导性,痛苦没有大小之分,他者的痛苦不会让人在产生比较之后,觉得自我此刻的痛苦不算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它其实不具有传导性,最深的痛苦是无法言说的,只能尝试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星新闻:在你的创作中,疼痛是否是一种能够转化为美的体验?

蒋在:我不觉得痛苦本身是美的,哪怕从美学意义上来说也是如此。在《前面已经没有什么了》这首诗里,所表达出的绝望和窒息,实际上是把痛苦等同于一种随机、无形且荒诞的存在。经历痛苦会让人升华吗?经历痛苦的意义何在?难道经历了痛苦,我们就能过上更完满的生活了吗?中国有句古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似乎从古至今,人类都企图给痛苦、苦难赋予深意,究其根本是因为否定苦难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否定人存在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已经没有什么了(节选)

炙热的大地上

时间与你

一前一后地走着

在你衰弱的视力中

你不想再知道

时间如何在这块凹面里溃散

这是怎样的对弈

让诞生和熄灭变得忽明忽暗

在它的布局里

空间里充满着滴滴答答的回音

轻轻拍打在你的身上

仿佛在用你的胸脯做鼓

鼓点汇聚成针

一点一点扎进肉里

这些年

痛得让你几乎不能忍

你知道

黑洞终将会吞噬物体

然后吞噬你

死亡使得这些痛变得纤细

蒋在,小说见于《人民文学》《十月》《当代》《钟山》等。出版小说《街区那头》《飞往温哥华》。诗集《又一个春天》。曾获“山花文学双年奖”新人奖,钟山之星文学奖,西湖新锐文学奖等。北京老舍文学院合同制作家。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编辑 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