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晓娜
与其被动挨宰,不如主动出击。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不少年轻人晒出攻略,分享如何对抗“越用越贵”“越看越烦”的算法。“第一次搜机票,直飞最便宜的也要4309元,我就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来 就变成了1903元。”年轻人们开始“算法驯化,他们在评论点赞中积极表达,主动寻求多样化的信息流,建立“人设”,从而影响算法推送。
年轻人为何向算法“哭穷”?随着智能算法的发展,不少人都有被大数据监控的感觉,甚至还有“杀熟”的说法。平台会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推荐越来越贵的东西,同样的东西,老用户比新用户贵,经常看比第一次看贵,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付出了更多的购物成本。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种经历,和朋友讨论想买的东西,结果打开购物App,它就出现在推荐页面,不禁让人怀疑自己是否被监听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要一分钱的奶茶” “衣服好贵”“有没有便宜的火锅”……对着手机念出这些“咒语”、在网上到处发评论,成了年轻人反向驯服算法的妙招。
面对智能推荐、弹窗诱导、价格虚高、虚假优惠等杀熟手段,年轻人“用魔法打败魔法”,希望能引导算法给自己推荐便宜的商品,避免被宰。“穷人”人设的背后,是年轻人对大数据监控的反抗,是对算法的新型利用方式。
同样的酒店,新账号比老账号显示的价格贵,打车时,钻石会员比普通会员贵……互联网发展,留给消费者的都是“套路”。科技应该造福于民,而不是方便商家宰割消费者。面对年轻人的反抗,商家应该反思,区别对待、千人千价,只会迎来消费者的反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