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形容一些古灵精怪的孩子说他们“人小鬼大”。
但如若在这四个字后面加上超乎寻常的“天赋”,两者相加,又能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
说到这里,就必须提起咱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汪正扬。
当初他上小学的时候,为逃避繁重的作业,就凭借一己之力,将学校的教务系统“黑掉”,从此被誉为中国最小的“黑客”。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来回顾一下吧。
01.小试牛刀的天才小黑客
汪正扬出生于2001年的一个普通家庭。
那个年代,虽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电脑,但网吧遍地而起,学校又有计算机课程,孩子们顺其自然就能接触到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
汪正扬也不例外。
从他上学二年级开始,就和其他伙伴一样,对电脑里的虚拟世界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刚开始还只是和同学们一起兴致勃勃的“偷菜”,但等到新鲜劲一过,聪明伶俐的汪正扬就萌生了通过电脑,探索出其它的有趣东西。
那时候,不少家长都将电脑与“游戏”看作一体,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生怕孩子沉迷其中,耽误了学业。
但汪正扬的父母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接触电脑的儿子表现出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不仅如此,他们还购买了大量与计算机相关的书籍,尽其所能的帮助汪正扬。
对于小学阶段活泼好动的孩子而言,暂且不提能不能看懂这类书籍,光是沉心静气的坐着研读,都实属难事。
可汪正扬不但坐得住,而且还真的看得懂,甚至还能学以致用,尝试着写一写小程序。
最初家里人还不以为意,只是抱着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想法。
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所有人看到了汪正扬所蕴含的巨大潜能。
有段时间,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很大,汪正扬不胜其烦。
于是胆大又有想法的他,便黑进了学校的教务系统,来宣泄内心的不满。
本来这件事情,成年人想破头皮,也不会想到是学校里的一个小学生做的。
但是因为大家都在讨论,于是汪正扬的父母,联想到儿子这几天的异样,再加上他对电脑的痴迷,脑海里便萌生了一个猜测:
这件事情,有可能是汪正扬做的。
私下里询问之后,果然,与猜测无异。
对于汪正扬父母来说,这事儿喜忧参半,可大可小。
喜的是儿子确实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可担心的是,如果无视规则,有一天必遭反噬。
为了让汪正扬意识到错误,他们先是带着儿子先去学校道歉,然后耳提面命的告诉他:任何技术都要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施展,要始终记得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自己为所欲为的后花园。
这事儿虽然让汪正扬得到了教训,但他也向大家表明自己确实是一个可塑之才。
而让汪正扬真正一鸣惊人、彻底曝光在大众眼前的是,是另外一件事。
02.最小黑客为百余网站补“漏”
经过黑掉学校网站一事后,汪正扬的心性,变得越发沉稳。
学习之余,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电脑研究上,平日里还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下来,买了一个网站来存放自己写的程序。
到了2011年的时候,他又尝试着自己做了一个网站。
说起来,小小年纪,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升入初中后,心智渐渐成熟的汪正扬,也意识到自己当初黑掉学校网站的行为,有多么幼稚和鲁莽。
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在父母的鼓励下,他成为了一个小小网络安全员。
那段时间,汪正扬每天研究和观察各个网站,并且把自己观察到的漏洞整体到一起。
到了2014年,汪正扬准备得当,向360公司的库带计划提交了上百家教育网站的系统漏洞,从而一战成名。
事情被曝光后,不少网友都感叹13岁的年纪有这样的天赋,实在惊艳。
后来,汪正扬还受到特别邀请,参加了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成为了中国年纪最小的“黑客”。
在会上,严谨稳重的汪正扬发表了演讲,直言自己绝不会通过技术去做违法的事情,希望自己可以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事情发展到这里,想必没有人不会为这个少年,竖上大拇指。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网友,担心“伤仲永”的悲剧再次重演。
那么多年过去,汪正扬如今又在做什么呢?有没有如同一些人想的那样,泯然众人矣呢?
03.如今的他怎样了?
正如汪正扬曾经在互联网大会上所说的那样,他始终为了自己的计算机梦想,在不断努力。
后来为了在技术层面再进一步,他被父母送到了美国读书。
毕业后,又进入了国内的某个互联网大厂,做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
也许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些唏嘘,认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小天才,并没有延续儿时的辉煌,也再没有更大的成就。
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汪正扬确实比很多普通孩子而言,走的更为稳健顺畅。
而之所以会如此,我觉得跟他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玩电脑、手机,就是沉迷电子产品,对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但反观汪正扬的父母,不但没有剥夺孩子的兴趣,更没有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是充当扶手,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
我想,这或许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正如心理学家大卫伍德说的那样:
父母应该充当孩子的脚手架,为他们的梦想和兴趣,提供一个框架,只要不出格,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追寻。
毕竟,兴趣所带给孩子的超凡驱动力,绝非唠叨督促来的更为猛烈有效。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未来,并非只有“学习成绩”这一个标准答案。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希望每个家长都能相信他们能够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