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汽车这个事儿,其实是很经典的商业案例。

极越汽车是两个股东,吉利占比70%,百度占比30%。

但吉利作为一家传统的汽车生产商,电车品牌有好几个,不是这一个,不会全力投入。

百度也一样,虽然百度也来掺合一下,但百度的主要方向现在是在无人驾驶,不在电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理层对这个公司实际上也并不是完全负责的态度,遇到问题也不会太主动的想办法去解决,而是等着大股东来解决。

尤其是现在电车市场已经卷到了这个地步,差不多相当于中盘相持阶段吧,最初的群雄并起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需要拼耐力,就是看谁更烧的起钱,能苟过最困难的时期。

但在目前情况下,两个主要的大股东都不想继续在这个项目上烧钱了,所以这个项目就黄了。

而且,这种只有两个大股东的情况,在很多商业案例中都会走向失败,因为双方都不会把这个项目当成自己一个人的孩子,都希望对方承担更多的责任。

打个比方说,好比夫妻双方共同养一个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夫妻是原装夫妻,那么可能双方都很上心。

但如果这个夫妻是重组的家庭,各自都还有其它孩子,再结合之后才有了这个孩子,那么在对待这个孩子的时候,就是谁愿意承担更多,谁就会承担得更多,而不会主动去承担更多责任,想办法把这个孩子培养得更好。

从另一方的角度看,就是既然你愿意管,那你就多管点,反正赚钱了我也会分钱,短期内看不到盈利的希望,那就把之前的投入打水漂算了,不会再投入资源。

再加上现在稳中向好的经济形势下,多数企业都不愿意扩大投资,尤其是短期内看不到成功希望的项目,都会主动放弃,及时止损。

所以,这种项目如果说是有一方主动发起,并且承担绝大部分责任,那么就会千方百计的让这个项目延续下去,没钱了也可以寻找新的投资,进行股权改造,给自己续命,而不会就这么放弃。

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只有两个大股东的项目,都觉得反正不是自己的钱,先把对方的钱扣到自己口袋里再说,就很难搞起来了。

比如说,你找投资人做起来的项目,找到一个新的投资人进来,并且对方表现得比较强势,想要降低你对公司的控制的时候,你在继续管公司的时候,就会随便花钱,反正现在也不是你的了,公司垮了也不是你一个人损失,只要你赚了钱就行了。

所以在很多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管理结构上,如果创始人想要把控制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会避免这种只有两个股东的情况,多找几个投资人,让股权分散一些,这样就始终可以自己控制公司,也不会把公司不当自己的孩子,随便乱来。

极越这个事这几天最开始爆发的时候,直接指向了百度,让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以为这是百度投资的项目,但后面才发现,百度是小股东,吉利才是大股东,但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舆论的矛头指向吉利。

现在电车行业群雄并起的阶段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将会是非常残酷的洗牌阶段,很多电车项目都有可能以破产告终。

如果经济形势还不能切实好转,各方面对电车的扶持政策的力度也可能会逐步减弱,也会加速这个淘汰的过程。

也许到明年底,我们能看到的电车品牌就会减少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