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5年,朱元璋探望徐达时,在院中看见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顿感喜爱。好奇一问,谁知小姑娘竟让这个陌生的伯伯带她去打仗。朱元璋哈哈大笑,转头对徐达道:“这孩子天生贵相,长大做我儿媳吧”。徐达听后,以为是玩笑,并没在意。
这就是小时候的徐皇后徐氏,此时她才3岁,朱元璋就看出她天生贵相,可以说朱元璋看人的眼光非常有一套。
如抓院长所言,小时候的徐氏就十分聪慧,在母亲谢氏的教导下温柔娴静,熟读各种文史诗书,被称为女诸生。
诸生在古代指秀才,而女诸生就是女秀才的意思,可见徐氏的学识是很渊博的。
重点是她不仅读一些女性常读的《女宪》《女诫》等书,在父亲徐达的熏陶下也喜欢兵书,对军事谋略也很有见解。
见她如此优秀,朱元璋和马皇后心动不已,想要马上就将她迎娶进门,和哪个儿子配对呢?
四子朱棣最为合适。
一来朱棣常年跟着徐达在外征战沙场,徐氏作为徐达的女儿,两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自然感情颇深。
二来朱棣的性情和朱元璋最像,年轻时总是容易冲动行事,如果有徐氏这样聪慧的妻子在身边,定能让他三思而后行,不至于犯下什么大错。
于是在洪武九年,徐氏正式和燕王朱棣举行了婚礼,成为燕王妃。
虽然徐氏出身高贵,但她丝毫没有姣小姐的脾性,在宫里时就尽心孝顺马皇后,跟着马皇后学习管理各种事务,让马皇后对这个儿媳很是满意。
4年后,徐氏和朱棣到藩地燕国后,也谨记着马皇后的教导,将府中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让朱棣能够安心外出征战。
在马皇后去世后,她还严格遵守礼制为婆婆守孝三年,一个诸侯国王后三年坚持吃粗茶淡饭,可以说非同常人。
而在朱允炆继位后,其他藩地受到剥削,作为镇守北方的朱棣也受到了威胁,朱棣决定联合徐氏的弟弟徐增寿“清君侧”时,徐氏也积极为朱棣出谋划策。
在朱棣手里没有精兵而去宁王朱权处拐骗朵颜三卫时,李景隆趁机带着10万大军前往燕国,此时北平城内的士兵大部分都被朱棣带走了。
大家都很惊慌,以为这场“靖难之役”就要被扼杀在摇篮里,然而徐氏却一点不慌,有条不紊地和长子朱高炽谋划安排。
她亲自披甲给战士们助威,呼吁众将士万众一心誓死守城,而后又呼吁城中百姓都行动起来,到城墙上加入战斗。
此外,在缺乏武器的时候,她叫大家准备好瓦砾石块,必要时就将其作为武器扔出去。
她还利用天气寒冷的特点,让人将水从城墙上倒下去,起初大家不明所以,第二天起来才知道,那些被水浇过的城墙结了冰,让李景隆的士兵不能从城墙爬上来。
一系列的举措让李景隆这种战场草包也没办法,直到朱棣借了朵颜三卫奔回北平城,他还只能望城兴叹。
这场战役中,徐氏展现了将门虎女的风范,让大家看到她不仅会掌家,军事谋略也不在话下,对她佩服不已。
在朱棣“靖难之役”的过程中,徐氏虽镇守大后方,但她的谋略很多都给朱棣启迪,和姚广孝一起堪称朱棣的左膀右臂。
朱棣成功打进应天,夺得皇位后,她也被册封为皇后。虽然身份更高了,但她始终不骄不躁,安心做自己的皇后,将后宫管理得井然有序。
朱棣想为在靖难之役中被杀害的徐增寿大加封赏,却被徐皇后拒绝,认为不应该太过增强外戚的势力,其实那是自己的母家。
可是朱棣没有同意,硬是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让他的孩子承袭爵位,为此徐皇后还赌气地不愿意谢恩。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将那些恃宠而骄的娘家亲戚叫进宫里教育,对那些谨慎谦卑的亲戚就给予赏赐,鼓励他们谦卑地生活。
在她主政的后宫中,妃嫔也没有争风吃醋,生活也很节俭,宫女、太监都不会攀比。
不过妃嫔不争风吃醋,或许是明白怎么争都争不过徐皇后,毕竟她和朱棣那是真正的“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朱棣的9个子女,有七个都是徐皇后生的,在她去世后,朱棣也没有再立皇后,可见两人感情之深。
参考信息:百度百科:仁孝皇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