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小罗
前两天看到这么一条新闻:《小丑牌》(Balatro)开发者 LocalThunk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吐槽评级机构PEGI(Pan-European Game Information,泛欧洲游戏信息组织)。原因是后者认为《小丑牌》里使用了真实扑克牌和扑克规则、“可能诱使玩家尝试现实中的赌博游戏”,给了游戏“18+”评级。
这显然让开发者十分不满,他表示,EA的《EA Sports FC 25》里明明有内购、有开箱,评级却只有3+,而那些东西明显更像是赌博。比起给《小丑牌》评级18+,他更讨厌那些利用人性弱点做开箱玩法的游戏获得更低龄的评级。
开发者的吐槽
如果有些朋友还没玩过《小丑牌》,我可以稍微介绍一下:这是一款以扑克为主题的Roguelike游戏。它的基础玩法的确参考了扑克规则,比如牌型、出牌、弃牌、点数计算等等,但核心亮点在于通过功能牌的构筑来获得高分。功能牌又分为几种,小丑牌可以增加计分、更改机制、修改卡牌等等;塔罗牌主要用来修改卡牌,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行星牌可以用于增加计分或货币;幻灵牌可以为卡牌增加特殊效果;礼券则能够更改一些游戏机制。每盘结束,不论玩家失败还是通关,在这一次游戏里获得的所有功能牌和货币全部清零,下一盘需要重新开始。
《小丑牌》游戏画面
一句话总结,比起扑克,它更像是一个“通过构筑和计算拿高分”的游戏。我的同事熊宇老师就十分擅长这一点,当我第一次和他说“最近在玩《小丑牌》”时,他马上贴出了一张游戏截图,上面的分数超过了10亿。
熊宇老师的最佳战绩
说回开发者的吐槽,刚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吃惊——《小丑牌》竟然能被定到18+?第二反应是打开搜索引擎,看看其他地区的分级机构是不是也这样。毕竟PEGI的结论大多只在欧洲适用,而欧洲的标准往往是最严厉的,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矫情。
我去搜了搜,感觉还好,美国ESRB(Entertainment Software Rating Board,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给《小丑牌》的评级是E10+,意味着它的内容适合10岁以上的玩家。在ESRB官网上,《小丑牌》页面还明确标注了“赌博题材”,评级摘要里也写到,游戏以扑克为主题,含有扑克规则中的名称、计分系统、牌型等元素,但没有“下注”的成分。从个人观感来说,我觉得这样的定级和说明要比PEGI合理多了。
ESRB对《小丑牌》的定级是E10+
日本CERO(Computer Entertainment Rating Organization,计算机娱乐分级机构)更是坦荡,不玩虚的,直接定了个CERO A,也就是“无任何受限内容,适合所有年龄段”。也许是我的错觉,在看过PEGI和ESRB之后,再看CERO就有种自由奔放的松弛感,不知道是日本对这一块本来就宽松一些,还是评级机构工作人员觉得年龄太小的玩家对这类规则相对复杂的游戏不感兴趣,不论如何,《小丑牌》在日本也没有受到什么限制。
还有一些评级机构,比如德国的USK(Unterhaltungssoftware Selbstkontrolle,德国娱乐软件检验局)将《小丑牌》定为12+,这个思路和ESRB应该是异曲同工,只是不同评价体系的细分差别。
搜索一番之后,我的疑惑其实还是没有解开。从其他评级机构的结果来看,大部分人对《小丑牌》的内容和玩法还是作出了客观(有的还偏向宽松)的评判,反而把PEGI衬托得尤其双标——要说《小丑牌》可能出现“赌博画面”,ESRB的说明就解释得很清楚,游戏里只有分数,没有下注,并没有涉及到最关键的环节;另一方面,《小丑牌》开发者吐槽的《FC 25》,里面包含的开箱、抽卡等玩法倒真的被一部分欧洲国家定义为赌博——再看看PEGI给《FC 25》的定级,就更讽刺了。
至于PEGI解释的“可能导致玩家对现实中的赌博感兴趣”,我始终觉得,正常成年人应该能够区分赌博中“利用人性弱点”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某些特定的玩法,还是鼓励侥幸、一夜暴富、“搏一搏”的金钱机制?起码我认为是后者,教育人们“远离赌博”的重点也是后者。离开了那套金钱机制,玩法其实也就只是玩法;被赌博吸引堕落的人,让他们成瘾的也是金钱。
聊到这一点的时候,熊宇老师还举了个例子:很久之前,甚至有人在RPG里设置“赌场”——有些游戏在野外遇怪是暗雷,就有大哥开赌“暗雷里遇的是什么怪”……当然这类乱象很快被禁止,现在也就当笑话说说了。不过我想说的是,连RPG都能用来赌,恰好说明玩法是所谓“链条”上最无辜的那一环。人一旦有了歪门邪道的心,想拦也拦不住,倒不如就事论事,让游戏的归游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