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第一新声,作者/琳玉
从年初的600万,到如今3573.6万,短短数月,雷军的抖音粉丝已飙升近30倍。
2019年入驻抖音至今年年初的五年间,雷军的粉丝数也仅缓增至600万,但今年,雷军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王。“想都不敢想!”近期,雷军在谈及这一变化时难掩欣喜:“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数字。”
2024不仅是雷军个人的高光,更是整个小米集团的激动之年:小米集团第二、三季度报连连刷新记录、小米汽车销量屡创新高、集团现金储备高达1516亿元等等亮眼成绩令业界及“友商”们侧目不已。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小米的高端化战略再攀高峰,出海业务也取得显著突破,似乎每一步都踩准了行业机遇流转的节拍……
自2018年起,“互联网已死”的论调一度引发行业讨论,而如今,雷军的一套互联网思维仍是小米高速发展的关键引擎。实际上,早在1997年金山软件首次遭遇互联网冲击后,雷军就开始了对互联网的研究和思考,雷军本人也曾多次公开分享“小米方法论”的核心——互联网思维及互联网思维的七字诀。这不仅是雷军近三十年沉浮的智慧结晶,更涵盖爆品打造、用户沟通、人才选拔及危机应对等全方位策略。
“雷军的成功,能否复制?”2014年,雷军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激情演讲:“小米所倡导的互联网思维是完全可复制的!”10年后,当我们再次审视这一经典之问时发现,波诡云谲的市场环境并没有孕育出第二个小米,但当下的互联网圈、科技圈甚至汽车圈已经在小米模式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深入雷军内核,探索“小米方法论”全貌,不妨从他的成长轨迹、处世哲学及小米发展历程等关键节点中来细细揣摩。追寻时代之光、发掘闪耀群星。11月,第一新声“2024年度中国科技行业最佳CEO榜”正式启动,本期【年度人物】我们将一同剖析“雷军智慧”与“小米传奇”,透视其背后的商业哲学。
1.0:研究风口,做风口上的猪
雷军的一生,都在追逐风口。
1987年,少年雷军从湖北仙桃市沔阳中学毕业,进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开启了长达20年的程序人生。
人生轨迹的变迁,常与机缘巧合相伴。入学不久,雷军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一本《硅谷之火》,书中描绘的70年代计算机革命浪潮与硅谷创业传奇故事,让他热血沸腾。当时这本售价仅2.14元的书,却改变了雷军的一生。自此,梦想之火被彻底点燃,“做一个伟大的人,办一家伟大的公司。”成为雷军的人生目标。
带着这样的热情,雷军在大学期间开始了实践与探索。
1989年暑假,雷军和当时在武大计算机系留校任教的王全国一起,写出了一款加密软件BTILOK,此后7年时间里,这款软件不断更新,版本从0.99到3.0,累计为雷军和王全国等人赚到了超过100万元。
2023年雷军与王全国的合影
BTILOK成功后,雷军又与大学同窗冯志宏,写出了针对新病毒的软件“免疫90”,定价260元,在武汉当地也收获了一批客户。在那个武汉房价仅数百元/㎡的年代,雷军通过编写软件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多年后谈及昔日的学长和同学,雷军依然满怀感激:“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找互补的朋友一起干 ,成功概率会大很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中国的信息产业风口。
1991年,21岁的雷军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航天部下属的某军工研究所。同年,他在计算机展上,与独自开发WPS被誉为“中国第一程序员”的金山创始人求伯君结缘。不久后,求伯君向雷军抛出橄榄枝,次年1月,22岁的雷军放弃了“铁饭碗”正式成为金山的第6号员工。
后来,雷军按照公司安排,成立了北京金山,担任开发部经理,金山团队逐渐发展壮大。雷军把那段时光称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的团队拥有一群顶尖的程序员,WPS一路高歌,运行在几乎中国每一台电脑上。”
直到微软来了……
1995年,Office软件进入中国大陆销售。一时间,国内盗版、山寨泛滥,免费的Office迅速在国内占据大量的市场,雷军和金山遭遇重创。当年,雷军带领团队推出耗时3年、斥资千万的Windows版办公套件“盘古”遭遇滑铁卢,销量惨淡,全年营收暴跌至前一年的1/3。
到1996年,昔日的百人研发团队,精英流失大半,珠海办公室团队从巅峰的200多人骤降至一二十人;11月,金山资金告急,仅剩一两百万,为解销售燃眉之急,雷军亲赴一线站店销售,深挖用户需求,随后推出《电脑入门》、《金山影霸》等爆款附加软件,因为用户需求切得准,也卖得很火,基本解决了金山的生存问题。
暂时幸存于微软的压力之下,但金山的危机难以解除,26岁的雷军痛感“理想破灭”。1996年4月,雷军短暂地离开了岗位,开始了一段放空生活。
金山的危机,似乎正预示着信息产业通用软件正在退潮,汹涌而来的是新一轮的互联网风口。
休假的那段时间,雷军沉迷在一个叫作CFIDO的BBS站点中。当时,金山软件承担建设了北京的“西点”和珠海的“西线”两个站点。雷军当时在“西点”上管理“程序人生”板块,成了网络发烧友。
在CFIDO论坛期间,雷军还常与马化腾、丁磊等网友交流技术。随后,逐渐地有不少人开始思考互联网创业,如马化腾的“网络寻呼”后来发展为QQ,丁磊则致力于建立中国电子邮件系统,后创立了网易。
当雷军正在全力挽救WPS时,全球已然掀起了互联网热潮。美国在线(接入服务商)、网景(浏览器厂商)和雅虎(一站式门户网站)等互联网企业应运而生。1995年亚马逊成立,互联网再次迈向新阶段:Email、游戏等基于信息的通信、传播和娱乐消费均全程在线完成,而电子商务更是开启了互联网影响实体经济的序幕。
在国内,1997年末,丁磊从体制内辞职创立网易;次年11月腾讯成立;紧接着12月,四通利方与华渊合并,新浪网诞生。1999年,阿里巴巴与8848相继创立,中国互联网正式迎来了风起云涌的黄金时代。
雷军就这样,与第一波互联网创业风口擦肩而过。
但身在金山的雷军,也感知到了互联网的汹涌澎湃。1998年10月,网易刚成立1年,团队大概还只有5个人,雷军曾开出1000万人民币收购网易,遭丁磊拒绝。仅隔两月,网易融资1000万美元,估值飙升至6500万美元。
此事对雷军触动颇深。在互联网盈利模式尚不明朗之时,一家公司在两个月内估值竟然增长了几十倍。而更大的冲击更是接踵而至,2000年,中国门户网站迎来了上市潮,中华网、新浪、网易、搜狐相继登陆纳斯达克,一时间,互联网公司估值飙升速度超乎想象,他们迅速崛起,短短几年,营收规模、公司估值已经远超早十年的金山软件。
同样是编程序、写代码,一位程序员从软件公司跳槽到互联网公司,顿时就身价百倍,为什么?凭什么?通用软件在互联网时代已经难以自处。后来,雷军在口述《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坦言:“金山作为一家老牌软件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似乎有些跟不上节奏。”
时代风口流变,个人认知也随之颠覆重构。雷军不甘做时代的看客,但当时他虽然已有十年商业经验,仍然想不明白:这些公司靠什么挣钱?什么时候能挣回烧掉的钱?
带着疑惑重重,雷军决定投身互联网,边干边悟。
1999年年初,雷军带领团队在金山内部建立了卓越网,按时间来算,可以说雷军与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是最早一批做互联网电商的人。
卓越网团队
一直到1999年10月,雷军突然想通了: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工具,当下做电子商务最有前途,传统公司应用互联网最快的方式就是电子商务,这就是所谓的“水泥+鼠标”。
2004年,雷军意识到卓越网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9月,雷军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将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雷军借此成为千万富翁。
卖掉卓越网以后,雷军曾思考了半年多,什么是互联网。最终他得出结论:互联网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观念的革命;未来将融合到各行各业。
从大学期间编写杀毒软件赚到第一桶金,到通过WPS吃到中国信息产业的第一波红利,再到创立卓越网成为千万富翁,雷军的创业征程,步步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如果要总结早期雷军创业成功的关键词,那一定是:“站上风口!”
后来,雷军在一次采访中说到:“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这并不是机会主义,而是在大的时代流转面前要懂得取舍,寻找新机会时,既要放低姿态、虚心学习、也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
2.0:风口上的哲学:“小米模式”磨砺成型
2007年,金山软件辗转多次终于上市。38岁的雷军卸任CEO,转身寻找下一个时代的风口。
离开金山后,雷军开始做起天使投资人。2009年,魅族创始人黄章做出了国内首款全触屏手机魅族M8,据黄章回应,雷军曾有意投资10亿获得魅族30%的股份,当时黄章没有完全拒绝,后来正式答应雷军时,雷军则表示自己已经决定做一家软件公司。
只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雷军并没有选择做一家软件公司,而是看中了下一个风口市场——智能手机。
00年代,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有苹果、三星、中兴、华为等一众国内外巨头。怎么去挑战这些巨无霸?雷军看到的机会是:市场上的主流企业都是硬件公司,而自己如果利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把软件、硬件、互联网融为一体,将具备颠覆行业的空前竞争力。
“软件、硬件、互联网”这就是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和思考。
思路确定后,雷军分别在微软、摩托罗拉、谷歌三家公司找到了当时在软件、硬件、互联网三方面最领先的人才,搭建了一只精锐的团队。
筛选人才,雷军十分严苛。早期,雷军曾力邀在摩托罗拉上班的钱晨加盟,经过数月的深谈,钱晨一度点头。但后来雷军发现钱晨只看重薪资,不在乎股份,认为他缺乏创业精神,最终未成为合伙人。据说,当时小米实习岗位都需要9次面试,甚至面试官包括联合创始人和雷军本人。雷军认为:“光能干还不够,一定要找有共同的愿景、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找不需要管理者盯着就能自驱动、自己干的人。”
2010年4月6日,40岁的雷军在北京创办了小米公司,最终敲定8位创始人。
雷军、林斌、黎万强、黄江吉等人在公司第一天喝小米粥
成立小米,雷军非常低调。
行业内第一次知道雷军要做手机,已经是2011年的7月,当时,小米只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小型媒体沟通会,便迅速获得了行业关注。
2011年7月,雷军带领小米科技获得晨兴资本、顺为基金、启明创投以及IDG资本的A轮4100万美元融资。同年12月,小米科技又获得淡马锡、高通创投的9000万美元投资。
发展初期,公司不懂硬件,就先从软件干起;操作系统复杂,小米就基于开源系统,聚焦智能手机初期最常用的功能: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和桌面。通过专注这四大核心模块,小米成功简化了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
“专注”,也成为后来小米方法论的关键词之一。
2010年8月16日,小米发布第一代操作系统MIUI,获XDA开发者论坛大神推荐,在国际发烧友中一炮而红,这给了雷军巨大信心。但系统做好后,用户从哪里来?
雷军组织员工建立论坛,招募志愿者参与“刷机”活动,为了将MIUI系统刷入志愿者手机中,雷军采取朴素的推广方式,动员全员在各种社交平台发帖。基于过往在CFIDO管理论坛和创办卓越网的经验,雷军深知发帖推广的重要性,并为自己设定了每日发布300篇高质量帖子的目标,确保内容适应不同论坛风格,避免被视为垃圾信息删除。
建立社区后,小米的粉丝经济快速崛起,为后来确定“用户沟通策略”打下了基础。
尽管刷机在当时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失败“变砖”经常发生。但经过全员努力,小米在第一周就招募到了100位志愿者。第二周200人,第三周400人……用户就这么增长起来。
为了能尽快满足用户需求,根据用户意见快速迭代产品,小米又创新了一种前所未有 的“互联网开发模式”,MIUI成了全球第一个每周更新的操作系统,这种模式一直坚持到今天。
当时,MIUI社区论坛迅速汇聚了中国最活跃的手机发烧友群体。那段时间,小米团队全员投身论坛,每日搜集用户反馈与吐槽,新功能开发更是通过用户投票决定。这一策略让用户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极大地提升了参与感和自豪感。没有任何宣传,凭借这种口口相传的力量,MIUI团队积累了第一批忠实粉丝,同时,也拥有了一个庞大的10万人的产品开发大军。
一年后,MIUI在零推广、全封闭开发下,用户量突破30万,这批种子用户成为小米手机发展的关键基石,也标志着小米“米粉”生态的初步成型。时至今日,据行业预测,小米当前的米粉数量已逼近1.5亿大关。
MIUI逐渐成熟,手机业务提上日程。
第一次做手机,如何快速进入大众视野?小米的答案是:直接对标行业的最头部。
当时小米造手机,非苹果供应链不用。一家一家磕下了所有供应商后,2011年8月16日,41岁的雷军在北京798发布小米1代,售价1999元,远超当时国产手机均价700元。但雷军低估了米粉热情,30万台预估库存22小时内被抢空。最终,小米1代销量突破790万台,这对一家硬件行业新手而言,堪称奇迹。
首战告捷后,小米紧跟趋势。前三年仅推5款手机都成为了爆品:小米1代售790万台,2代售1752万台,3代售1441万台;红米1代售4460万台,红米Note售2743万台,推动小米营收飙升。
连续的现象级爆款,对雷军来说,一个梦幻的开局。而雷军总结其中原因只有一个:“给用户提供了前所未见的产品力和颠覆性的用户体验。”
手机业务蒸蒸日上,小米开始思索加速布局,链接智慧生活,拓展业务版图。2013年,小米开启智能生态布局,把电视屏幕理解为手机屏幕的外延,并以此为突破开发了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当年底,小米又启动了生态链计划,短短的一两年内,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手环、小米空气净化器等爆款产品迅速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贯穿全系产品、服务的技术平台也随即建起来。2012年,小米云服务立项,2013年11月,小米大数据业务开启。2014年,小米发布IoT模组,正式启动IoT平台业务。
2014,小米用了三年时间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并登上了《时代》周刊,估值46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
然而,顶峰往往预示着危机。2015年,小米手机未能完成当年的销售目标,由此进入了两年的低谷期。
快速发展的小米遇到了规模扩张的通病:业务失去专注度,很多部门开始销售额导向、KPI导向;“我们严重低估了硬件工业的难度”后来雷军在反思这段经历时多次提到:互联网的模式没有问题,但是硬件和软件不一样,研发和制造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2016年5月,雷军亲自接管手机部,并且明确了要以“交付、创新、质量”为抓手,全面补课。
通过优化管理团队、提升供应链能力、加大核心技术投入、严格把控质量等方法小米逐渐重回正轨。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重返全球前四。
在手机行业,销量一旦下滑,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逆转,小米之所以能够摆脱“死亡螺旋”重点在于:一是及时止损改变策略;二是早起积累的忠实用户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选择支持;三是小米前期严选人才,团队凝聚力强,也是实现逆转的根本原因。
重回正轨的小米,再度高歌猛进。2018年小米上市、2019年成为最年轻的《财富》世界500强,2020年重回世界前三……
2020年8月,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反复讨论,小米进行了创业十年的集中大反思,并由此明确了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以及新十年发展的“三大策略”。
“三大铁律”分别为: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在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下,小米的技术基础越发扎实、深厚,在相机、充电、人工智能算法、语音交互、IoT模组与平台等众多领域推出了源源不断的重大创新,并且不断刷新业界新技术、新工艺、新体验标准的首发纪录,成为这些领域的技术革新引领者之一。
在“三大铁律”的指引下,小米正在稳健地执行“新十年的三大策略”,即重新创业、互联网+制造、行稳致远。
回看小米的创业征途,其独特的方法论与思维体系值得深入学习。其中,互联网作为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被频繁提及。随着小米的业务的不断深入,雷军对互联网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先后经历了几次长考,终于得出了对互联网思维的思考总结——“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专注”即将有限的资源投入足够聚焦的业务线中,才可能形成最大化的竞争力、拿出足够好的产品与服务。因此,一次解决一个最迫切的需求是最好的选择,在业务选择上如此,在具体产品上也是如此。
“极致”既是一种产品观,又是竞争策略,还是经营策略。极致就是做到能力的极限,做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在实践中,“极致”有两重含义:一是心智上的无限投入,不遗余力争取最好。二是无限追求最优解,认知触达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本质。
“用户口碑”是所有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是公理。良好的口碑从何而来?从小米的实践来看,好产品、便宜的产品、又好又便宜的产品都不一定能带来口碑,只有超过预期的产品才能带来口碑。而产品/服务一旦有了好口碑,就能自传播、自转化。
“快”在所有企业运转的研发进展、库存周转、资金回笼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多的要求,而小米方法论的特色是:重视公司在业务发展和面对用户反馈时,洞察、反应、决策、改善的速率问题。小米的客服有一个“100分钟必有回应”的原则,即从用户在新媒体平台上反馈问题,到接入小米客服回复第一句,要在100分钟内达成。在目前庞大的互联网空间中,这一速度是惊人的。
在“七字诀”的基础上,小米互联网思维进一步的思考、延展和实践,还在很多具体领域中推进了一系列模式的探索。比如与用户交朋友、爆品模式、高效率模型和新零售模式(几种模式的细节可查阅《小米创业思考》)。
至此,小米已构建起一套成熟的方法论体系,并在智能手机、智能制造及生态链布局等多个维度均得到了实战检验。雷军凭借其独到的思维洞察,成功引领小米从软件领域跨越至硬件制造领域,不仅深刻影响了国内企业,更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广泛回响。
3.0:自成风口,炼成非传统“营销之神”
“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深挖细节不难发现,小米方法论前期重视爆品、创新与战略布局。而近两年来,通过讲品牌故事、打造创始人IP,使小米一举跃升为国民品牌、雷军本人也成为国民企业家。这对小米而言,无疑是又一次重大突破。
在赢得人心方面,雷军有想法、有方法也有天赋。同行绞尽脑汁,他却能游刃有余。无论雷军是否愿意,行业已经为他加冕“营销之神”的称号。那么雷军究竟秉持着怎样的营销哲学,又运用了哪些独到的方法呢?
首先,借互联网造势吸睛,再打出超预期的产品或价格。
以小米汽车为例,首款车型问世前,先通过两场发布会高调掀起两轮风暴。2021年3月30日,小米公告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雷军再创业”、“10年投入100亿美元”这几个关键词瞬间在汽车圈激起千层浪。两年后,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再度出手,技术发布上,不仅高调对标保时捷、特斯拉等豪华品牌,更以一系列创新理念直接向市场其他高端车型发起正面挑战。
通过前期造势,网络上内关于小米SU7的外观设计、价格定位等讨论已然沸沸扬扬。到今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亮相,盛况空前——仅仅4分钟预定量破万,27分钟内攀升至5万,这个成绩放在整个汽车行业里,都堪称罕见。
发布会现场,雷军还邀请到了李斌、李想、何小鹏、魏建军、张建勇等一众车圈大佬。这一豪华阵容在在事后也被观众津津乐道——当时每位受邀大佬的微妙表情,都成为了这场活动最生动的免费“代言”。
第二:杜绝一切盲目乐观与傲慢,保持警醒、谦逊。
造车对于小米而言,是一个严肃而慎重的选择。2021年,国内外发展格局变化,小米遭遇美国制裁,消费电子领域几乎所有巨头都已下场布局新能源汽车。决定造车后,雷军发现汽车各团队对产品定义、技术选型、供应链计划、团队扩张方案意见不一,割裂严重,经过反复讨论,小米总结出了大公司做新业务的三个大坑:认知错位、惯性思维、偶像包袱。
如何避免这三个大坑?雷军总结的方法是:始终坚持创业团队心态,杜绝一切盲目乐观与傲慢,保持警醒、谦逊,甚至保持对生存的恐惧。
雷军本人是将“谦逊”展现淋漓尽致的典范。为了深度理解并精进汽车制造,他重新学习开车 、开赛车,考取赛车执照,并以一场从北京到上海、长达15小时的直播驾驶,亲身测试工程车。
在新车交车仪式上,雷军逐一为车主开门并合影留念,还亲手递上钥匙。在现场,雷军满脸笑容,态度亲和谦逊,丝毫没有世界500强企业的董事长的架子,此举在汽车圈无疑是开创性的。此后,“千亿总裁亲开车门”引爆热搜,小米品牌与雷军在用户心中的好感度飙升。
第三,将行业内那些司空见惯的指标,转化为直观可感、生动鲜明的呈现形式。
经典案例是,在小米手机摄像头的宣传中,运用了“四片玻璃镜头”的表述,虽然这是行业的标配,却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高级配置的形象。后来360创始人周鸿祎也深受启发,他意识到:同样的产品,通过不同的描述方式,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市场效果。
类似的营销策略案例被小米广泛运用:比如小米笔记本官方文案称其“比一分钱硬币还要薄”,展示的硬币却是竖立状,非平铺;再比如,小米工厂标榜的六层上漆工艺、9000吨压铸机,在汽车制造业者眼中,只是生产过程中的常规配置。
第四,深入洞悉用户心理,讲用户想听的内容。
小米经过市场洞察发现,在家庭购车场景中,男主人拥有选择权,女主人拥有否决权。基于这一洞察,小米SU7发布策略大胆精简,弱化200项卖点,仅聚焦色彩设计、防晒功能与小爱同学三大核心亮点,精准击中女性车主喜好,更带动了家庭第二辆车的购买需求。这一正向反馈直接加速了小米SU7的市场成交速度,销量表现也远超一般车型。
在雷军看来:“产品和营销是一体两面,都需要对用户群有足够的洞察力,敏锐地感知如何说服消费者。”小米近年来不断强化这一能力,雷军在今年的一次访谈中透露,SU7的成功离不开连续四年举办的年度演讲。在筹备年度演讲的过程中,小米团队通过分析公众舆情,精准捕捉大众关注点与期待,通过年复一年的价值理念输出,使得企业与用户的价值观日益趋同,让产品赢得更高概率的用户认可。
最后,营销是方法,人人可用,真诚才是必杀技。
此前,刘强东在一档节目上表达了对雷军的赞誉:“不要和雷军比营销,这块我们比不过他。”实际上,除了一些创新的市场方法外,小米最核心的营销手段是对用户的真诚。
2018年4月上市前夕,小米宣布“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瞬间引爆舆论,收获大量消费者认可,雷军因此被誉为“良心企业家”。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家上市公司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约束自己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将小米和市场上追求高利润、品牌溢价,无视消费者需求的企业自动划分到了两个阵营。
目前,被业界广泛认可的“小米最成功的一次营销”还是当年苹果以环保为由取消附赠充电器,引发消费者质疑吐槽。几天后,雷军发微博表示向优秀同行看齐,小米新机型也不在附赠充电器,一时舆论哗然,而到发布会当天手机价格公布,包含充电器的“套装版”仅比不含充电器的“标准版”贵1分钱,相比于苹果的武断,小米将环保的选择权交到消费者手中。那年,小米手机的呼声空前高涨……
时至今日,对于小米的米粉经济、预售策略、代工模式和专利争议等话题,市场依旧讨论不断,但雷军和小米无疑是成功的,以一种非传统的营销方式,打破了固有的营销框架,让宣传变得不再令人反感,反而充满乐趣。
尽管雷军的小米方法论已被市场验证,但回顾历史,盲目复制他人策略,也往往少有成功。即使是雷军本人,在开拓新业务时,也从不拘泥于既有方法论,而是深入调研,全力以赴。雷军不是爽文男主,小米方法论也非绝对真理,未来小米仍将将面临诸多未知与挑战……
只是,即便当下我们不使用小米手机、也并未选择小米汽车,但我们更愿意向雷军这样的企业家,表达由衷的喜爱和深切的尊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