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一些基层部门“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的不良倾向!
碧翰烽/文
基层减负,就得让基层干部有时间干正事、干实事。
据媒体报道,这就涉及到“时间”减负问题,不让基层干部被形式主义所束缚,让基层减少内耗、重抓落实,让基层干部摆脱文山会海、“稿来稿去”等形式主义桎梏,从繁文缛节、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纠正一些基层部门“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的不良倾向,确保有更多时间抓工作落实。
时间都去哪儿了?
现在的基层干部,一天天忙碌不已,忙得是白加黑、五加二,可谓没日没夜。
如此之忙碌,这些时间都去了哪儿?
一是开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有人笑道,现在上班时间一般都不敢给领导们打电话,担心他们在开会,或者是打了电话,不是小声说在开会,就是直接回个常用短信“正在开会,稍后联系”。甚至是如果不想接某个人的电话,也会小声说着“在开会”以应付。
所以,无论体制内外,都会说现在当干部的真忙,天天都是开会。
二是稿来稿去。填表格,报材料,写总结,有朝发夕收的,有周末前夕紧急布置的,有电话或微信提示的,反正不晓得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材料,不知道那些紧急拼凑起来的材料和数据,究竟有什么用处?也不知道那些反复炒来炒去的讲话稿有多少干货?
总之,所谓的材料,要么是急,要么是雕琢,除了稿来稿去,还有改来改去。
三是应付。迎接督查检查考核等等,都是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来之前需要充分准备,来了之后需要好好作陪,走了之后还要跟踪汇报或整改。
就这样,上班时间都不够了,还得常态化加班、值班。
一年忙到头,不知道干了些啥?
有位年轻乡镇干部坦言,虽然说自己一年忙到头,要是给自己写个总结,还真是总结不出什么成绩和亮点。这让其更是感到无奈。
比如是发展了多少经济?干成了几个项目?又或是处理了几个矛盾或问题?还是走访帮助群众解决了多少困难?
细细想来,这些好像与其基本无关,大抵就是承办了多少会议?写了多少稿子?报了多少数据和材料?整理了多少台账?迎接了多少检查?
有没有成就感?自己真是感受不到。
让其感到忧虑的是,基层干部们这么忙,可是有多少群众一年到头看不到干部,有多少群众的诉求矛盾和问题没人办理。
基层需要反思假忙、瞎忙的问题,要忙得让群众看得见,不能只是领导看得见。
休假是权利,又是价值,还是经济!
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些体制内干部在朋友圈消失了,除了工作指令性的转发之外,即便是正常的周末休假,连和家人的休闲照片都不在朋友圈发,教师们寒暑假休息也不在朋友圈里晒。
曾经有位乡镇领导就在朋友圈发过周末家庭休闲照片,结果还被领导善意提醒,别发了,别让人觉得你基层干部还有周末,这么闲吗?
闲,也装着忙。
这其实就涉及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精神的问题。
休假是一种个人权利,也可以说是家庭的权利。因为正是休假,才有了更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能够促进家庭和谐温馨,能够促进社会稳定。
勤政、勤奋,当然是一种美德,可休假也不是一种反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需要身心的放松,如果能够有充裕的时间休息,也是对于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说明自己的工作有效率、有成果,不然哪有时间休息呢?
因此,要让基层干部从虚耗精力、消磨时间的无效“内卷”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切实破解一些基层干部“连续多年未休假”“长期睡眠不足”等问题。不然,何以让基层干部体会到温暖与价值。
尤其是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经济发展现实来看,如果干部都不能带头、示范休假,又何以影响到全社会。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法治,认认真真落实法律法规即可,如此自然能够保障干部的休假权。
基层干部能不能摆脱“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等不良倾向?落实得怎么样?可以开展民意调查、明察暗访,并对不落实的地方和单位,加大问责追责力度,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