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媒体消息,明天下午六点半左右,日照市灯塔广场附近海滨又将举行卫星发射活动,寒冬季节,日照这座海滨城市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说到日照县印刷厂的那些往事,必须先从日照县印刷业的发展历史说起。

据相关资料记载,自清代起,日照县城关、涛雒、石臼所等较大村镇大都有木版印刷作坊,以后随着印刷工艺进步,逐步为石印和铅印代替。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全县主要有碑廓镇宋家庄2家石印局,印制小票和广告。

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印刷业仍发展缓慢,仅有涛雒的“丁家印刷厂”、日照城关“福来印刷局”、城关南关“同文”石印局等三、四家小印刷厂和作坊在日照地区艰难生存、发展。

涛雒的“丁家印刷厂”即“友文”石印局,是怀古村丁禄卿、丁明斋兄弟创办的。仅有两台石印机,主要业务是印小票,即售卖商品的店铺各自制定的纸票。在自己的范围内,票面价值可抵相当的货币、家谱等等。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日照县成为解放区。经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动员,丁家弟兄同意把石印机交出,配合对敌斗争。为此,仅有的两台石印机迁往涛雒,不久又迁至日照城关东关。此时,这个小印刷厂便定名为"滨中印刷厂"。

始时,印刷厂经理由丁禄卿担任,后期工厂规模扩大,党组织派干部张克俭任经理,丁禄卿任副经理。

机器在两台石印机的基础上,逐渐增至八台。其他设备均为手工用具。如裁纸,全凭手刀。

因当时货源比较充足,如土改后印契纸,即土地文书等,八台石印机大多时间是三班倒,故人员增至70余人。但石印机的效率不高,一人摇车,一人滚墨。每机每天一般印一千五、六百张单页。

印刷厂以实物折价支发工资,老师每月吃180斤红粮,即高粱米;学徒吃120斤。以当时集市价格为准,折成钱款,再扣除伙食费(厂里集体开伙),剩下的发给个人。

1947年底,因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滨中印刷厂遂开始了由日照本县至五莲具再至莒南县的辗转生涯。

至1948年日照县解放时,这个厂的十余名行政人员参加整编。其余的职工悉数回家待业。

日照城关的“福来印刷局”,建于1930年,由城关八村安成斋、安荣、安茂楷三弟兄合办,仅有一台石印机。主要印制"小票"与帐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党组织动员其为当时的自卫斗争服务,"福来印刷局"遂成为由当地政府领导的"新华书店印刷厂"。其时,增至两台石印机。以后,它成为县印刷厂的组成部分。

城关南关即今一村)佘润生的“同文”石印局,设备规模及经营项目与"福来印刷局"大致相同。

此外,还有涛雒葛氏办的"广生"石印局、石臼长记轮船公司印刷所等。

石臼长记轮船公司印刷所总资本约4000~6000元,有铅印机2台,石印机6台,转盘机1台。

其中,"同文"、"福来"石印局的设备较为完备,长记轮船公司印刷所资本雄厚。印刷业务主要承印县内各商号及社会团体的文书、账簿、商标、广告、包装盒等。每逢年节还能印制套色年画。日军侵占日照后,印刷业相继倒闭或转行。

日照县印刷厂伴随解放战争的硝烟和新中国的诞生,1952年在城关印刷生产社的基础上,成立日照县印刷厂。

历经三十余年搬迁发展,厂址位于日照市原日照中路后日照北路120号,北临望海路,厂区占地面积8305平方米,建筑面积7439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25.9万元,流动资金26.08万元。

主要设备有铸字机2台,全自动对开印刷机3台,平台印刷机9台,圆盘印刷机1台,08单色胶印机一台,4K401印刷机四台,烫金压痕机2台,对开切纸机3台,整开切纸机一台,制版设备(照相铜锌制板)1套、塑料包装设备(塑料挤出机、六色凹印机)1套。

印刷厂下设厂部办公室和六个科,即生产科、供销科、财务科、设备科、设计科、质检科。下设六个车间,即排版车间、铅印车间、装订车间、制版车间、胶彩印车间、凹印车间。共有职工134人。

1985年产量为1,925万印,完成产值103万元,实现利润11.4万元。机械总能力达212千瓦。

主要产品有各种帐册表格、学生用品、单据、书刊、报纸、广告及彩印产品(年画、挂历、烫金高档商标等),塑料包装产品(各种规格的食品包装袋)。

1983年,该厂设计生产的酒标及印刷的年画获地区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制的刊物《日照今古》。1985年获临沂地区造纸印刷公司优质产品奖。印制的"鲜橘香槟"酒标和"菠萝香槟"酒标,1985年获临沂地区一轻产品包装装璜评比优秀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制的"糖水山楂"罐头商标,1986年获临沂地区优质产品奖。

印制的"糖水草莓"罐头商标,1986年获临沂地区造纸印刷公司印刷产品印刷质量奖。

回望日照市印刷厂的历史发展脉落,1952年,由城关印刷生产社转为日照县印刷厂,属县手工业联社管理。初期主要设备有2台石印机。

印刷简单的表册、帐簿及小布告等产品,业务范围主要在城内机关及少量村庄。

1952年,完成产值0.346万元,实现利润0.076万元。至1956年,购置了3台旧铅印机,但尚无铸字设备,铅字主要去青岛、胶县购买。产品品种扩至为各种表格、帐册、学生用品、单据、书刊、报纸、广告等。

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为当时的"日照红旗"报服务,易名为"日照县红旗印刷厂",划归县工业局管理,当年完成产值8.87万元,实现利润0.68万元。1959年"日照红旗"报撤销。

1962年,由全民所有制再次转为集体所有制。设备增多,人员增至27人。完成产值10.076万元,实现利润3.327万元。

建厂初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管理主要实行记件工资制、股金制及理事会、监事会制度。

1966年,完成产值16.48万元,实现利润2.73万元。人员增至37人。期间,实行八级工资制,管理趋向混乱。1974年派性泛滥,停产半年之久。各项经济指标均没完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共制定管理制度4章52项,厂对车间实行定额指标考核,车间对个人实行定额计件管理,全厂实行每人每月20元的浮动工资。

1978年,完成产值85.5万元,实现利润11.47万元。1980年,开始发展胶彩印产品,业务范围发展至平邑、沂南、临沂等地。

1984年,发展塑料包装产品。当年完成产值100.61万元,实现利润11.5万元。

1985年5月县改市后,随着《日照报》和《日照日报》等报刊杂志的创刊发行,作为报社印刷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