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春节,熊向晖被留在了家里。当时,妻子去了南京看望外婆,女儿在东北的农场,儿子在北京的工厂工作,每周只回家一次。

临走前,家人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甚至特意交代了一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任务——照顾家里养着的三只鸡。

三只鸡可是春节的“年货”,在那个副食品供应紧张的年代,绝对算得上宝贝。

儿子叮嘱他:“每天吃完饭,喂一把米,米袋子就在角落里,记得别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拍着胸口答应,信誓旦旦地保证没问题。

然而,当儿子一个星期后回到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愣在原地:三只鸡全都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这三只鸡究竟是怎么“服毒自尽”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与胡宗南的合作

1937年12月,周恩来指示熊向晖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潜入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的部队,开展秘密情报工作。

胡宗南当时是国民党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身居要职,后来又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他手握重兵,尤其对陕甘宁边区虎视眈眈,成为共产党的一大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的身份被安排为胡宗南的侍从副官,随后逐步晋升为机要秘书。

他的日常工作包括整理胡宗南的日常事务,起草讲话稿,处理机密文电。

这些看似琐碎的任务,其实为熊向晖接触到核心机密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作为胡宗南的心腹之一,熊向晖每天都要与胡宗南进行密切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行事严谨,对身边人也颇为严格,但他并未察觉身边的这个年轻人有任何异常。

每次重大讲话稿或机要文件,胡宗南都要熊向晖亲手起草。

熊向晖的文笔流畅,逻辑严谨,很快便获得了胡宗南的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揭露战略部署

1943年,胡宗南此时加紧部署,密谋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企图彻底摧毁中共的根据地,扭转战局,巩固国民党在西北的战略地位。

胡宗南在幕僚会议上,多次提到进攻陕北的计划。他强调陕甘宁边区是中共的重要基地,必须通过一次雷霆打击予以摧毁。

在具体的战略讨论中,胡宗南交代部队集结的时间、兵力调配的方式和进攻的路线图。他还反复强调要做到兵贵神速,防止中共提前察觉并做好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对这次行动极为重视,召开了一次核心幕僚会议。

他摊开一幅详细的地图,指着几个关键地标向众人讲解:“部队将分三路推进,北路吸引敌军注意,中路作为主力直插延安,南路负责封堵他们的退路。”

与会人员纷纷点头附和,而熊向晖则站在胡宗南身后,负责记录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结束后,胡宗南把熊向晖叫到身边,让他起草一份进攻部署的正式命令。

他特意叮嘱:“这次行动必须绝对保密,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熊向晖面色镇定地领命,回到办公桌旁,开始着手整理部署细节。

他逐字逐句地将胡宗南的指令梳理清楚,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随后,他趁着负责传递文件的便利,迅速将这一关键信息秘密传递给党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中央接到熊向晖传来的情报后,立即展开行动。

毛主席和周恩来等领导人迅速制定应对策略,同时通过外界渠道公开揭露胡宗南的军事阴谋。

这一消息迅速传播开来,胡宗南原本隐秘的计划在外界引起轩然大波,国民党内部也产生了诸多非议。

一时间,胡宗南的行动陷入了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得知情报泄露后异常震怒,立即下令彻查原因,但最终未能找到确切的线索。

熊向晖的这次情报工作,成功保护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也粉碎了胡宗南的一次战略意图。

毛主席后来高度评价了熊向晖的贡献,称赞他说:“一人可以顶几个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学美国与身份暴露

1947年7月,胡宗南安排熊向晖赴美国留学,目的是让他拓展国际视野,同时为国民党储备人才。熊向晖赴美不久,胡宗南便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份。

消息传来,胡宗南极度震怒,感到自己多年信任的人竟然是潜伏在身边的共产党情报人员。

胡宗南的愤怒也带着几分震惊,随即下令彻查相关细节,并要求各方加紧情报防范。

然而,事已至此,他再也无法挽回,熊向晖早已离开国民党的控制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在美国期间,完成了周恩来交办的任务。

与此同时,国共战局发生了重大转折,解放战争逐渐进入决胜阶段。

随着1949年全国解放在即,周恩来向熊向晖发出了回国的邀请。熊向晖接到指示后,立即整理行装,于1949年11月回到新中国,开始了新的人生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国后,熊向晖很快被周恩来安排参加一次特殊的聚会,地点在中南海勤政殿。那天,出席聚会的人大多是原国民党高级官员,包括一些曾经在胡宗南手下任职的军政要员。

熊向晖站在人群中,看上去与众人没有任何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语调平稳地介绍了熊向晖,并当众公开了他的真实身份:“这位,就是当年在胡宗南身边担任机要秘书的熊向晖同志。他是我们党派遣的一名情报人员,长期潜伏在胡宗南身边,为我们提供了无数宝贵的情报。”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一片哗然,许多国民党官员面面相觑,惊讶地看向熊向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会结束后,不少原国民党官员走上前,与熊向晖寒暄交谈。

有几人带着复杂的表情,说道:“没想到当年你就在我们身边。”

熊向晖始终保持着礼貌和淡然的态度,与大家一一握手,回答简短而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交舞台的亮相

1971年至1972年,熊向晖作为周恩来总理的助理,参与了中美之间一系列关键的外交活动。当时,中美关系正处于转折的关键时期。

自“乒乓外交”开启以来,双方逐步加深接触,而熊向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跟随周恩来总理,参与了与美方代表的会谈与沟通,围绕中美关系的缓和展开了富有成效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周恩来的指导下,熊向晖多次与美方人员进行接触,仔细分析对方的态度和谈话内容,准确把握美方的政策动向。

在一次重要的内部讨论会上,周恩来对即将到访的美方代表团的接待方案进行了详细部署,熊向晖负责整理并细化这些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熊向晖还为中美之间的交流活动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

比如,1971年初,中美两国的“乒乓外交”让双方关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成为打破两国隔绝局面的关键一环。

熊向晖在其中协助制定了接待安排、沟通计划,并针对美方团队的背景和特点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和建议,确保了访问的顺利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这一决议的通过,离不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多方努力,而熊向晖作为外交团队的一员,也积极参与其中。最终,中国顺利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中国首次正式派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熊向晖担任代表团的重要成员,随团前往纽约。

他与其他成员一同出席会议,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在联合国的多边场合中,熊向晖与各国代表进行了频繁接触,通过会谈与交流,表达了中国的主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的“家务灾难”

说起父亲熊向晖的事情,熊蕾总能讲出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

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熊向晖在工作上有条不紊,但回到家里,生活能力却显得相当有限。

他什么家务都不会做,也不愿意插手,简直是个“生活白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三八妇女节,家里人决定外出玩耍,留下熊向晖一个人在家。

出门前,家人特意叮嘱他怎么热饭,怎么给炉子加煤炭。每一个步骤都说得很清楚,甚至连炉子的煤斗怎么推、饭菜放哪里加热都交代得一清二楚。熊向晖点头答应,看上去明白了。

可等家人玩了一天回来,屋里冷得像冰窖,炉子早就灭了,饭菜也完好地待在原处。他的中饭根本没吃,最后不得不跑去邻居家蹭了一顿饭。

家人看着他一脸坦然的模样,哭笑不得,只能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经典”的一次发生在1970年春节。

当时熊蕾的母亲要去南京看望外婆,熊蕾还在东北的农场工作,春节没办法回家,而哥哥也在北京工作,每周只回家一次。结果家里又只剩下熊向晖一个人。

熊向晖的做饭能力几乎为零,为了防止他饿着,家人特别叮嘱他去机关食堂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家里还有个问题,就是那三只养着准备过年的鸡。

当时北京的副食品供应非常紧张,鸡可算是稀罕物,春节期间能有鸡肉上桌是件难得的事情。

为了保证三只鸡存活,哥哥在出门前,特意交代了如何喂鸡:“每次吃完饭回来,给鸡喂一把米,米袋子就在房间角落的箱子里。”

熊向晖连连答应,看上去任务简单,完全没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星期后,哥哥从工厂回到家,推开门却发现三只鸡全都死了。

熊向晖一脸无辜地解释:“我每天吃完饭都给它们喂米了啊。”

哥哥觉得不对劲,走进养鸡的小房间查看,发现角落里躺着一瓶打开的敌敌畏。

原来,熊向晖每天只是照着吩咐给鸡喂米,但根本不知道鸡还需要喝水。三只鸡渴得不行,最后误饮了敌敌畏“中毒身亡”。

得知真相后,家人简直哭笑不得,这原本是过年的“年货”,结果因为父亲的疏忽全军覆没。

参考资料:

[1]熊蕾.有趣的老爹——回忆我的父亲熊向晖[J].江淮文史,2009(3):78-9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