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有趣可笑的事

部队有趣可笑的事

李先和

李先和

天地转,光阴迫;留不住的岁月,但可以留下美好的记忆。在54年前参军17年的西藏军旅生涯中,那些挥之不去难忘可笑有趣的事,至今像幻灯片似的,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

在那青春年华的年代,我和那些顽皮不懂事毛孩子的新战士一样,来到部队看到什么都像万花筒——新鲜,但又感到:有点憋气、不自由、训练吃苦受不了、生活不适应,有点矛盾。外界的“俗气”不容带入部队。来到连队就是新兵生活的新起点,按照部队要求,必须一切从头开始学会适应部队的训练、学习和生活,掌握所要具备的军事、政治素质和军人的特征。连首长、排长、特别是班长、老兵,像亲兄弟、师傅带徒弟、哥哥带弟弟妹妹的样子,手把手、不厌其烦地向每个新兵传授着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塑造文武双全的合格军人。要出类拔萃,全靠自己的悟性和吃苦耐劳的韧性。人们的成长进步有快慢参差不齐的现象。经过刻苦学习训练,涌现出了很多英雄好汉,同时也发生了不少开心有趣的事,逗得你我竟然情不自禁地直想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目瞪口呆——皮绒帽掉进了面条盆里

1970年12月25日,我们村一行7人应征入伍,受到了安徽省霍邱县冯瓴公社赵郢大队的领导热烈欢送:在人头攒动,红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阵容里,不时的响起“向参军入伍同志学习、致敬”的高呼口号声,在亲朋好友们一遍又一遍的美好祝愿中,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父母和亲朋好友,离开了家乡,踏向新征程。

我们背着行李蹚湖水、步行来到了霍邱县城,翌日乘坐汽车来到了合肥乘坐闷罐火车,经过长途颠簸来到了四川省彭山县青龙场镇一个村庄,先在新兵11连,虽然都是安徽新兵,但认识熟悉的人少,一个星期后又重新分到新兵12连,四川兵安徽兵各半参,大家更不熟悉了。一个新兵连有200人。要在这里集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新兵集训。元月,正是隆冬的季节,怕冷的大家把毛皮鞋、棉袄、棉裤、毛皮帽都穿戴上了。

来到新兵连的新兵,四肢健壮,头脑简单,初来乍到,人生面不熟,爱扎堆起哄,办事有时不守规矩不靠谱。加之,新兵连的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在吃饭时,没有那么多的温良恭俭让了,也不讲不讲文明礼貌了:每当炊事员抬(端)着热腾腾一锅饭、或一锅粥、或一锅面条、或一锅青菜汤到吃饭场地时,新兵们认为:吃饱了才能搞好训练、好干活,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像工地众多的民工抢食式的,一窝蜂地冲到饭锅盆前,你争我抢互不相让,你挤我,我碰你,你用碗,我用小盆,你用筷子捞,我用勺子瓢,你捞两筷子,我瓢一勺子,就这样你来我往稀里哗啦手忙脚乱地整个不停。

哈哈,还没有等到安徽霍邱县隐贤村的梁维胜、梁维尧两兄弟盛好一碗面条、或一碗菜汤呢,竟然自己和别人的帽子都咕噜咕噜一个、两个、三个羊皮绒帽掉进了锅里、盆里了。这面条、菜汤里增加了一味特殊的佐料:不是什么温馨的芳香味,而是一股新兵蛋子的汗臭味,哈哈——别有一番风味。

哎呀,呀呀!这面条、菜汤还能吃、能喝?类似事情的发生,大多数是在四川新兵刚到新兵连集训的特殊时期(磨合期),或是新兵在进藏路途的兵站里,不足为奇,只是有趣可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见怪不怪——单军帽窝揣到裤裆里

新兵来到老连队,驻守在拉萨市西郊军区教导大队的营区,开始了部队正常的军事训练、政治学习和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全身心融入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里。

晚上10点钟吹熄灯号准时睡觉,夜间还有一个小时的卫兵站岗,有时情绪不稳定、想好事做美梦,夜不能寐;有时还要进行夜间紧急集合。紧急集合是西藏野战步兵训练的一项必修科目。一个夜里,要么连里来一次、要么排里来一次、要么班里再来一次。连队干部战士夜间睡觉没有稳定的时间,没有确定的地点,是在屋里床铺上,还是在野外山沟田间地头帐篷里,谁都说不准。

于是:熟练要领——有序摆放好衣物——时刻准备着——似睡非睡——朦胧迷糊——待到天明,竟然成了大家搞好下次紧急集合“不等式”的有效套路。有时连里还来个全副武装紧急集合、紧急行军,让你把整个拉萨城的大街小巷跑个遍,累得东倒西歪、张大着嘴直喘粗气淌口水、汗流浃背、硬是挺不住了只想躺下!它是西藏野战部队,要把干部战士训练成硬骨头、“铁汉子”的有效方法,是保证部队做到:拉得出,打得响,特别能吃苦,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必由之路。

一天夜晚,大家和往常一样,训练忙碌了一天,很劳累,熄灯号吹了过后,很快香甜地进入了梦乡。突然,“滴、滴滴滴滴”……,紧急集合号在连队营区急促的响起,我所在的五班(原五班副班长李光䘵,在抗美援期间朝用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连续炸掉了三辆英国皇家坦克营的坦克,荣立特等功,受到周总理亲切地接见。五班具有光荣历史的班)

班长梁运发立即向全班人员发出号令:连队紧急集合,大家快起来打好背包,全副武装紧急集合跑步到连队!全班人员听梁班长的指令,大家按照平时训练要求和摆放有序的衣物,迅速起来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有条不紊地整理好行李包(枕头包)、折叠好毛毡垫子、被子,将其一同捆绑在背包里或背面,同时将皮大衣和战备镐、战备锹(单兵战术:土工作业挖掩体用的工具)、一个米袋子(部队统一制作连队统一装好的米)捆绑在背包的两侧,或在背包的背面、再别上一双胶鞋子,冬天要别上两双鞋子(一双胶鞋、一双毛皮鞋),下床穿双鞋子,佩戴好子弹袋、手榴弹袋和两枚教练手榴弹、挎包,装好碗筷、干粮(两至三块701压缩饼干)、毛巾刷牙等洗漱用具,扎好腰带,背上背包、支枪和野炊用的锅盆瓢勺、油盐酱醋、一捆柴火及吹火器(野炊烧饭用来吹风),再扛上720发的一箱子弹(野炊用具、用料和一箱子弹,由班长安排二至三人分别负责分担),整理好军容风纪,做到不能有歪戴帽子斜穿衣、军容不整的现象,跑步出门列队集合后,再分别快速到达排、连的集合地点。

整个全副武装紧急集合,快的需要三分钟,慢的需要五分钟。为了达到“有效保障自己,狠狠打击敌人”的目的,在当时这些要带的战备物资和紧急集合的动作要领,真的一个也不能少!全班九人已有8人陆续列队集合了,可还有一名因为他个子高,平时大家爱叫他孟大个子的安徽省金寨县老乡——孟凡龙还在屋里磨磨叽叽迟迟没有出来:因为,他打好背包,在床上床下摸了好几遍,问了旁边的战友,问了同屋其他的人员,反复问了好几遍,是谁拿了他的单军帽,回答都说没有拿。手忙脚乱,越找不到越是着急,在屋里折腾了六七分钟了,可就是找不到这顶帽子。急得他浑身直冒汗,没办法,最后只好光着头,背着背包急忙跑步列队集合。

看到孟凡龙狼狈不堪的样子,班长梁运发很生气地说:看你个子挺高,怎么这么笨呢,搞到现在才出来!到了排里,被排长训斥了一顿;到了连里,又受到连长狠狠地批评,说他没有集体荣誉感,个人的不良影响,拖了全班全排全连的后腿。一棵老鼠屎坏了一锅好鸡汤。平时不苦练,到了关键时刻就掉链,训练不吃苦流汗,到了战时是要流血牺牲的。没有战备观点。孟凡龙心想:领导批评的全对,都是自己的过错。他窝了一肚子火,呆若木鸡,气狠狠地回到屋里坐在床上,然后打开灯,在屋里床上床下仔细找个遍,恨不得挖地三尺,可还是没有找到帽子。

头找晕了,眼找花了,人找累了,真的出了“鬼”,就是找不到这顶帽子。没有招了,睡觉。当他有气无力、无精打采,脱衣睡觉,刚把裤子脱到胳腿弯处,只听“啪嗒”一声,一顶单军帽妥妥地从裤裆里滚落了下来。啊!这“鬼”帽子竟然窝揣在裤裆里?这条消息不翼而飞,在全连干部战士中传开了。有的认为:孟大个子在这件事上是个“冤大头”,有理说不清,有嘴说不出;有的感到:孟凡龙身上发生的这件事有点奇葩,真让人们哭笑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有惊无险——可怕的枪走火

枪走火,在部队可不是小事。经常听到部队的通报:重者打死人,轻者打伤人,让死伤者的家人痛苦欲绝。我亲眼目睹的一次枪走火,那是在1972年5月份:我所在五连的排以上干部在靶场进行手枪射击训练,训练场就在连队驻地的庄台下300多米远。

训练前,按规定要求必须做到:挖掘好掩体,设置好靶台,或安排数个移动的举(报)靶人员,射击距离一般在50米以内,分立姿或卧姿瞄准射击。实弹射击时,要求同上并做到:验枪前,连续吹响三次短促的哨声(表示:情况很紧急),示意叫举(报)靶人员赶快进入掩体里隐藏起来、蹲下举好靶子,不准走出掩体;弹上膛、瞄准击发;报靶人员用报靶杆指示所打的弹道轨迹(位置);射击完毕时,连续吹响三次延缓的哨声(表示:解除警报),报靶人员才能越出报靶掩体,逐一报出打靶的环数,或打的弹道轨迹。确保掩体里报靶人员的人身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一天上午11:30分钟许,连队的排以上干部手枪射击训练即将结束时,连队文书兼军械员李光富,是1968年入伍的四川长宁县人,聪慧睿智,英俊潇洒,能说会道,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和好文章,人品很好,曾经在团司令部、二营营部当过代理参谋、代理书记。他匆忙地来到手枪射击训练场准备收缴手枪和子弹,没有介意,随即拿了一支手枪站在射击位置,举枪对着掩体上的移动靶就是一枪(当时,他认为枪膛里没有子弹是空枪,就没有验枪),只听“啪”的一声枪响,子弹把打靶掩体上的砂土打得乱飞,当场把他本人和在场的人都吓得六神无主,幸好当时掩体里的报靶人没有出来,才没有造成人员伤害,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可把掩体里的报靶人吓得直尿裤子。

1975年春,我在西藏林芝县布久区支农,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当时正值百花绽放,春意盎然的季节。一天下午,闲暇之余的我背着一支冲锋枪,带了几发子弹,来到附近的山上树林、河沟里,想打只野鸡、野鸭、野兔子之类的野生动物(当时国家没有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规定),补济一下生活,打打牙祭。可忙了半天,运气不佳,一点收获都没有。于是我空着手,背着枪,背着手,漫不经心地往住地走,刚到村庄,不知什么时候神差鬼使、浑浑噩噩地把枪保险打开了,扣动了枪机,只听哒哒哒一梭子弹打了出去。

顿时,我目瞪口呆、惊讶、恐惧、懵了。当回过神来,我本能地立即东瞅瞅,西看看,全方位查看了周围场地是否有人、牛羊被伤害。幸亏有哪位神仙保佑,有惊无险。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切记:想好事,吃美味,必须要达到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条件要求。否则,就不要强求。世上不让干的事,你可千万别手伸太长,要守规矩。否则,就是手插进了磨眼里难以自拔,后悔莫及!造成这次枪走火的纰漏,是我李某人亲自捣鼓出来的,虽然没有造成后果,但责任不可小觑,给我长了记性。经一事,长一智。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轻易地拿着枪”玩火”了,学乖点真的没有错!

与大家分享部队中可笑有趣的事远不止上述这些,限于篇幅,就不在这里一一累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先和:1970年入伍到西藏部队历任连队战士、文书、排长、团政治处干事、组织股副营职干事、股长等职务,86年转业到安徽省霍邱县,历任县烟草局人秘股长、六安市烟草局副科长、霍邱县烟草局副局长、人民政协霍邱县第六届、七届委员会委员、法制委副主任等,在《解放军报》《经济参考报》《法制日报》《战旗报》《西藏日报》《安徽日报》《安徽党员生活》等国家省级报刊电台网站发表论文、通讯、散文200篇、30万字。2000年,被霍邱县评为首届“优秀通讯员”称号。2014年,在正科级职务上退休赋闲。

作者:李先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