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槿妈妈 · 主播:阿满
来源: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有远见的父母守望孩子,允许孩子主动成长;短视的父母替孩子选择,孩子只能被动成长。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而是由语言文字、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旋律、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项组成。
这就说明: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前提是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某些长项智能。
当孩子出现以下三种特征,父母一定不要着急否定孩子,学会因材施教,才能助力孩子成才!
01
脸皮厚
文化类聊天节目《圆桌派》中,李玫瑾教授和马未都老师都表明同一种观点,即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脸皮厚”的习惯。
父母刻意培养孩子的“脸皮厚”,未来他们才不会被面子束缚了前进的双脚,错失很多成长的机会。
李叔家的儿子小桐今年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高中部按照学习成绩分为火箭班、优生班和普通班。
和其他学校不同的是,每次大型考试后,火箭班的后三名和优生班前三名都会对调班级。
期中考试结束后,原本处在火箭班中游的小桐发挥失常,不能继续待在火箭班。
回到家后,小桐将自己反锁在房间,好不容易开了门,第一句话却是:
“爸,我不想去学校了,一想到考试倒数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李叔摇了摇头,无奈的感慨道:
“原本以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就够了,其他的有我和他妈担着,现在才意识到,脸皮厚是孩子多么可贵的品质。毕竟,人生有些挫折,孩子终究要学会自己面对。”
很多时候,困扰孩子的不是已经发生的事,重要的是孩子怎么看待这些事。
过于在意别人眼光的孩子,太容易因为一次批评和失败就一蹶不振。
反观“厚脸皮”的孩子,他们不在别人的眼光中内耗自己,所以才能活得轻松,充满自信。
新东方雅思主讲老师朱嫣然,就是一个靠“厚脸皮”学好英语的女孩。
高考理综失利后她和心仪院校失之交臂,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稳住心态进入宁波诺丁汉大学,开启自己4年的全英语学习之路。
大三作为交换生去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时,因为“哑巴英语” 出现了一系列尴尬的事情。
她说,在食堂点餐时,不认识菜单上的词汇,于是用“this\that”代替,被食堂阿姨逐个单词教她读音,被全校同学围观,当场社死。
也正是这件事,激发了她要好好学英语的决心。
和一群外国友人吃饭、玩游戏和聊天时,遇到不懂的就直接去问什么意思,就这样,她的英语越来越好。
最后,她总结自己学英语主要靠三点: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厚脸皮,第三是坚持厚脸皮。
厚脸皮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能成为孩子的“隐形财富”,这份属于他们独特的才华,能让孩子摆脱自我设限,勇往直前不服输。
作家渡边淳一在书中写到:
做人要有“钝感力”,意指要对周遭事物不过于敏感的能力,但它不等于迟钝,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脸皮越厚,逆商越高;逆商越高,心理韧性强;心理韧性越强,越能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中百折不挠。
想要养出一个厚脸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剔除脸皮厚意味着无赖和不要脸的刻板印象,比如当孩子在某个场合厚脸皮时,家长切勿表现出想要逃离的神情和行为举止,这样会在孩子心中种下厚脸皮的是缺点的种子。
其次,学习和生活中多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在合法范围内,做什么我们都会支持你。
最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自信大方的孩子都是靠“爱”滋养,有勇气做自己的孩子才能大大方方的“厚脸皮”。
他们既能坦然面对挫折,也能不陷入内耗怪圈,不怕失败,不畏拒绝和“被拒绝”。
02
爱顶嘴
曾看过一个短片《驯兔记》,看似荒唐的背后却引人深思: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只皮球掉进深坑里,该怎么办呢?”
当其他同学回答的是老师眼中所谓的“标准答案”时,只有皮皮鲁在回答问题前多问了一句“坑有多深?”
得知是深坑时,皮皮鲁给出了答案:“那就让我爸爸再买一个球吧。”
听到这样的答案,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却生气了:“你是故意捣乱是吧?”
皮皮鲁委屈地说:“我没有,如果是一个很深的坑,我们这些小朋友去捡球会不会不安全,发生意外怎么办?”
这句话彻底惹怒了老师:“你的意思是我错了吗?老师不对反而你对是吧?老师会不正确吗?”
皮皮鲁理直气壮地说道:“谁正确谁对。”
短片中,听话、守规矩的孩子会被奖励变成“兔子”,最后只剩下皮皮鲁一人坚持思考,成为了一个不愿被驯服成“乖乖兔”的怪人。
教育不应成为一种固定的模板,教出千篇一律的孩子。
讽刺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和家长为了树立权威形象,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规则,限制孩子行为。
粗暴地将按照标准答案回答的孩子归为“好孩子”、“优等生”,给敢于顶嘴和质疑、勇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孩子贴上“调皮捣蛋”“不听话坏孩子”的标签。
父母从小教育孩子要听话,殊不知爱顶嘴的孩子往往聪明许多。
曾看过德国的一项调查,分别挑选了100名有反抗倾向和100名没有反抗倾向的孩子。
从幼儿期到青春期观察比较发现,有反抗倾向的孩子,84%的人会凸显出意志坚强,遇事有主见、独立分析和决策能力强的优势。
如果一个孩子喜欢顶嘴,说明他们的自主和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恭喜你,拥有了一个勇敢、思维快、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强的“优质”孩子。
要知道,教育并非单方面的灌输,未来的世界属于愿意思考的孩子,早期思考的表现就是爱问“为什么”,以及对权威提出挑战。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成长会经历3次叛逆期:
第一次是可怕的2岁,他们经常用“不”“我不要”等语言表达自己初期形成的主观意识; 第二次是7岁以后,处在儿童叛逆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对于外界种种限制的口头禅就是“凭什么”; 第三次是12岁之后,这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叛逆期,他们崇尚自由和个性化,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反抗束缚自己的一切东西,凡事爱问“为什么”。
可以看出,顶嘴作为三次叛逆期的共同特征,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父母想要科学有效地应对孩子的顶嘴行为,离不开对各个阶段心理特征的了解。
2-7岁的孩子还未完全掌握用逻辑和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家长和这个阶段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明确语言指令,尽可能地为他们缩小选择范围。
7-12岁的孩子正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共存的时期,他们不愿让大人管,但是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又渴望得到他人帮助。
这时家长要注意说法方式和语气,切忌大吼大叫,吼叫只能激化矛盾,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而是要多用正面积极词汇,寻求孩子帮助,给予正向反馈,肯定他们的价值。
12-18岁的孩子最让家长头疼,但只要了解到他们的内心其实渴望父母尊重和认可,就不难陪孩子度过这个“危险的14岁”。
因此,凡事多和孩子商量,将“你听我说”转为“我听你讲”。
03
模仿能力强
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实验小组,通过对猴子模仿行为的观察,发现了猴子脑中存在一种能够模仿他人行为的神经元细胞,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细胞”。
随后研究发现,人脑中也有相同的细胞,而这种细胞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模仿其看到的行为。
这表明学习也可以通过模仿实现,爱模仿的孩子,学习能力远超于同龄人。
还记得那个因为模仿老师走红的13岁男孩钟美美吗?
三天粉丝从10万涨至100万,“东北小影帝”并非凭空出现,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小时候,他对其他小朋友爱玩的奥特曼并不感兴趣,将床单拿来扮演仙侠剧中的角色,或者在家里假装老师给全家人讲课才是他的快乐来源。
看到儿子喜欢模仿和表演后,他的妈妈非但不过度干涉,还会帮着找一些人物,让孩子模仿。
录制的模仿视频,妈妈都会先帮他看一遍,给他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修改满意后再完成推送。
就这样,钟美美的天性很大程度上被保护,最终变成了他的优势。
钟美美的妈妈对他的成绩一直要求不高,只希望儿子过得开心,但钟美美为了自己的将来,想拼一把。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考上哈三中这所重点高中,为此,他转校至哈尔滨市冲刺备考,第一次模拟成绩总分不到300分,很不理想。
他开始找差距,逐个击破薄弱学科,有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经常跑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
每天见缝插针地做题,晚上7点半放学,回到家12点,此后的每一次考试,成绩都在稳步提升,中考语文还是班级第一,最终顺利考入哈三中。
无论是走红的钟美美,还是考上重点高中的钟美美,他的妈妈都功不可没,也难得可贵。
很多孩子从小可能就拥有某一方面的天赋,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在父母眼中,那些兴趣爱好是他们不好好学习的证据,于是想尽办法打压孩子。
以至于孩子天赋被浪费,亲子关系紧张,进而又影响到孩子学习,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10岁时,孩子感兴趣的乐器是二胡,你却觉得孩子学二胡太让你丢人了,非要逼孩子学弹钢琴;
15岁时,孩子喜欢写小说,有一次找你拿钱买新出版的小说,你却一口回绝还骂他说课本都没学明白,看什么小说;
18岁时,孩子报考了英语专业,你却觉得学金融更有前途,于是偷偷修改了孩子的高考志愿。
有远见的父母守望孩子,允许孩子主动成长;短视的父母替孩子选择,孩子只能被动成长。
无论是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还是喜欢观察昆虫的孩子,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成为一个不动声色的摆渡人,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闪闪发光。
郑渊洁说: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孩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和鼓舞,优秀的父母挑选孩子的优势鼓励孩子,愚蠢的父母抓住孩子的劣势贬低孩子。
点亮文末【在看】,愿所有孩子都能将优势化为抵御未知人生的盾牌,昂首阔步地迈向未来!
作者:木槿妈妈。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更多教育干货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最好的赞赏,就是“在看”和分享,让生活更有温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