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基础性读物,入门捷径。

所涉广泛,所阐丰富,所思严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字学综论》

詹鄞鑫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760-5107-0

128.00 元

·内容简介·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由此形成汉字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本书试图以专题的形态讨论汉字学的研究现状。在汉字学界,相关各专题的讨论层出不穷,本书从多方面,尤其是较有争议的方面,表达作者的见解,例如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发展、汉字的评价等,是有关汉字学理论与学术史的所涉广泛、所阐丰富、所思严谨的论著,是学习汉字学的指导性入门手册。

詹鄞鑫教授围绕汉字学诸范畴领域概念、汉字学研究史等问题进行综述,同时介绍一批汉字学权威和知名学者的汉字学个案研究成果,并做出个人分析与判断,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问题和回顾”主要综论汉字学概念、汉字性质和评价、汉字发展、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结构类型及汉字构形学说、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文献用字、俗文字学、汉字规范、汉字心理学、《说文解字》等汉字学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第二篇“汉字学研究个案介绍”介绍裘锡圭、王宁、周有光、费锦昌、刘钊、陆锡兴、杨宝忠等学者的汉字学学术研究成果;第三篇“汉字学研究方法的体会”则是作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观点的着重强调。

·作者简介·

詹鄞鑫,福建建瓯人,1947年6月生。1982年春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1984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史专业硕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字学、古汉语、古文字、文化史等方面研究。已发表论文约130篇。主要著作有《汉字说略》《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八卦与占筮破解》《心智的误区——巫术与中国巫术文化》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字学综论》创作手记

文|詹鄞鑫

1977年,笔者有幸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师从裘锡圭老师学习文字学和甲骨文。毕业后又到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汉语史硕士学位,师从史存直先生学习汉语史,又师从李玲璞老师学习文字学。近二十年来有许多机会就汉字学问题向北京师范大学王宁老师学习和当面请教,并阅读了王老师的许多相关著作。王宁老师恢宏博大的汉字学思想和对于汉字学问题的周密的认识令我大开眼界,我的汉字学理论修养由此更上层楼。可以说,主要是裘锡圭、李玲璞、王宁三位老师引导我走向汉字学的殿堂,他们都是我的引路人。

裘锡圭、李玲璞、王宁都是当代汉字学理论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他们经历各异,思路各具所长,涉足领域各别,贡献各有春秋。本书在“问题与回顾”与“个案介绍”中着重介绍了几位导师的汉字学研究成果或个案,希望能对读者有引导和启发的意义。

世纪老人周有光先生是现代汉字学的重要奠基人。我关注现代汉字应用问题很晚,周老的著作有许多还来不及阅读或细读,但就读过的部分论著而言,我已被周老的宏观文字学思想和深厚的比较文字学功力所打动,尤其为周老对于汉字改革和简化字问题上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所感动。我的《心智的误区———巫术与中国巫术文化》一书有幸获得第五届吴玉章奖,在中国人民大学颁奖仪式上得睹周老百岁风采,并跟周老合影留念。时年一百有二岁的周老在接受特等奖时作了一个简短的发言。他说:“我的孙女对我说:‘爷爷,您起初是学经济学的,半途而废,画了半个圆;后来又转学语言文字学,半路出家,又画了半个圆。两个半圆加起来,就是一个零,您这一辈子的成绩是零。’我说,我要从零做起。”(仅凭记忆,大意如此)周老的话幽默风趣而寓有深意,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周老作为现代汉字学的重要奠基人,他的现代汉字学研究成果具有经典的意义。

除上述几位大家,本书还重点介绍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体现他们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方法。他们在汉字学或相关的跨学科领域长期耕耘,或古或今,或论或考,各有专长,著述丰硕。他们各具独特的研究视野和深厚的考据或调查功力,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尤其是陆锡兴、杨宝忠还分别获得过王力语言学奖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堪称典范。当然,由于笔者领会能力所限,相关介绍未必能很准确地揭示他们研究的精髓,甚至还可能有理解不周到或不深刻之处,希望能获得各位专家和读者的谅解。至于我与同事徐莉莉教授共同承担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汉时期用字调查”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东汉文字调查与研究”,这两个课题相辅相成,起初是裘锡圭老师提出来的。在研究方法上,我们既继承了出土古文献的语料整理的传统方法,又借鉴了现代汉字的计量研究方法,并开发了专门进行古代实物文字数据库制作和统计的软件,自以为在选题和研究方法上应该也具有明显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我们共同带领着一批硕博研究生,为此付出了多年的汗水和心血。作为一种创新尝试,当然会有不理想之处,虽曰敝帚自珍,但也不无所长,期望能获得批评和指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主要不是谈基础知识,而是谈汉字学相关问题的来由和研究解决的现状、值得继续关注的问题,并专门谈及研究方法。谈方法非我所长,本书只能就个人长期研究以及阅读诸家作品时产生的零散感想谈几点体会而已。即使这样,这种写法跟我在三十年前写《汉字说略》大不一样,可谓困难十倍。尝试这样的写作,更不知对于读者是否具有不同于一般通论性作品的启发作用。写成之后还有两点担心:一是本来属于汉字学基础知识的内容也许并不完整。凡本书尚未阐释和定义的概念术语希望读者能从相关通论性著作中获得弥补。二是某些问题的阐述可能由于延伸而显得较为专深。但我想引导读者关注一些相对较偏狭的问题,也不算违背“入门”精神吧。写作目的本来就是希望能多少扩大一点视野,对汉字学相关研究方向的认识有点启发意义。由于“旁敲侧击”,这本书涉及的内容也许并不限于对初学的研究生的要求,有些问题大概也值得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关注。

在内容方面,跟我在三十年前所著《汉字说略》比较,本书的一个显著不同点就是在关注传统汉字学问题的基础上还比较重视汉字应用方面的问题,比较关注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状况,比较关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心得体会。面广带来的问题一定是难免说外行话,有许多方面本来很重要,但对我而言也许正是短处或外行,恐怕难以写得很地道。还有一些属于边缘或跨学科的领域,很可能因个人认识的限制,偏偏舍其重而取其轻,乃至阙如而未论。而且,文字学涉及面多且广,成果分布很散,本书中提到的问题及参考文献只是举例性的,希望读者不会当作地道的学术史来看待。而且,所涉及的研究成果显然受到个人阅读和关注面的限制,未必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也一定会有重要的遗漏。评述错误难免,幸乞方家指正。

学术界历来讲究师承。可以说,没有老师的引导,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但我理解,导师引入门,思考靠自己。正如刘又辛先生所说的,“讲师承并不是谨守师说,而且也不是只守某一位老师的说法。我对于好多位老师,往往是择善而从。凡是对我的研究有益的议论,虽片言只字,也常常受到启发,加以吸取;反之,即使对于十分尊敬的老师,也往往对其某些论点持存疑的态度。这就是古人说的温故而知新的态度”(刘又辛《汉字发展史纲要·自序》)。刘先生的话也同样表达我的想法。当然,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未必就能出新。如果书中出现与老师不一致的观点,或者评价欠周到之处,尤其希望获得老师和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本文选自《汉字学综论》后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文字学手册》

臧克和 等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760-4208-5

168.00元

本书内容涉及文字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其中汇集了众多文字学家的观点、理论、研究方法等,针对不同分支领域从专业角度进行多学科群系统分析,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全面反映中国文字学专业领域前沿研究成果。手册的出版,将主导面向世界构建中国文字学知识体系、术语体系,为多语种译介提供基础文本,有效改变中国文字学学术术语体系在西方词典里一直阙如的现状。

制作:孙洁

关注并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