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印度孟买附近海域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海难事故。一艘正在进行机械测试的印度海军快艇因机械故障失控,撞向了一艘满载游客的渡轮,造成至少14人遇难,其中包括快艇上的3名海军人员。这起事故再次将印度军工装备维修和安全管理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撞沉的渡轮

说起这次事故,最让人惊讶的不是事故本身,而是事发时的诸多细节。海军快艇刚完成发动机更换,就匆匆投入测试,结果因机械故障失去控制最终酿成大祸。而且渡轮原本核定载客量是84人加6名船员,但实际上却挤了超过100人。更不可思议的是,船上竟然没有一个人穿救生衣。这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冒险心态,在印度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一位在事发水域有18年驾驶经验的船长说,这是他见过"最悲惨、最恐怖"的事故。而另一位名叫苏巴什·摩尔的船长则透露了一个更令人担忧的细节:印度海军的舰艇经常在游船附近高速行驶,这种危险行为他们曾多次投诉,但海军方面总是以"例行检查"为由搪塞过去。

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其实是印度军工领域的一个缩影。在装备维修方面,印度一直秉持着"能用就行"的原则。这种做法短期看来似乎省时省力,但长期来看却埋下了无数安全隐患。就拿这次事故来说,秉持着“差不多能用就行”的心态,印度海军如果在测试前选择一个没有那么多渡轮的地方,或者选择先进行岸上测试再进行水上测试,或许就没有后来的事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P-17隐身护卫舰

这种"差不多能用就行"的心态在印度造船业尤为明显。根据印度媒体报道,仅2020年,维沙卡帕特南造船厂就因一起起重机倒塌事故造成11人死亡。2018年,加登·里奇造船厂的龙门吊突然垮塌,砸坏了一艘正在建造的P-17A型隐身护卫舰。更让人瞠目的是,2014年该厂在建造"歼敌者"号核潜艇时,一次简单的液压测试竟然导致工人伤亡。

为什么印度的军工装备维修和生产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印度人"花小钱办大事"的思维方式作祟。这种想法听起来很"聪明",但在现代化的军工生产中却往往适得其反。

举个简单的例子,印度从法国引进的"鲉鱼"级常规潜艇,从开工到下水整整用了6年时间;"加尔各答"号驱逐舰更是用了8年才完工。这种效率之低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过度节省成本导致的。不愿意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不愿意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结果反而造成工期延误、返工频繁等问题,最终付出的代价远超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船坞内侧翻的印度海军军舰

印度主审计长公署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印度海军在采购潜艇损管和消防演练模拟器方面存在严重延误。这意味着印度海军的潜艇部队甚至没有合适的训练设施。这种在安全设施上"省钱"的做法,无疑是在拿军人的生命开玩笑。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印度海军舰艇在设计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内部管线布设混乱,电线和易燃物经常被随意放置在一起。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日常维护的难度,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舰艇的生存能力。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意外,很容易造成连锁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故中冲向渡轮的印度海军快艇

这次孟买渡轮事故后,印度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总理莫迪承诺向每位遇难者家属补偿20万卢比,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也额外拨款50万卢比。但比起事后的补偿,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差不多就行"的心态。

正如一位印度评论员所说:"我们不能总是等到出事后才想起安全有多重要。"在现代化的军事装备建设中,安全就是效率,质量就是生命。想要真正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印度需要彻底改变目前这种投机取巧的思维方式,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安全标准。否则,类似的悲剧恐怕还会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