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贸网资讯,据外媒报道,有些企业联合是出于机遇,而有些则是迫不得已。本田(Honda)与日产(Nissan)的潜在合并更偏向于后一种。这场讨论中的联盟,其背景是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的迅猛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REUTERS/Maki Shiraki)

生死存亡之际

在日本看来,中国电动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对传统车企构成巨大挑战。而对于以汽车制造为经济支柱的日本来说,这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威胁。本田与日产这两大日本汽车巨头正在商谈深化合作,包括可能设立控股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甚至可能包括完全合并的选项。

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像比亚迪这样的本土品牌凭借电动车与混动车的创新软件,成功赢得消费者青睐。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日产和本田的市场份额则在持续萎缩。

上个月,本田公布季度利润同比下滑15%,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疲软,迫使其逐步缩减在华劳动力规模。而日产这家已长期挣扎的企业,计划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生产能力,以应对中国和美国市场销量下滑的双重压力。

东京伊藤忠研究所执行研究员深尾三四郎指出,中国电动车制造商的创新速度让日产和本田无法再按照传统路径“以规模经济实现利润,并用五年时间完成重组”。

关键产业

日本汽车供应链至今包含约6万家企业,总交易额在2023财年达到42万亿日元(约合2700亿美元),相当于名义GDP的7%。汽车行业直接或间接雇佣了500多万人,占日本全部就业人口的8%。

如果汽车行业受到冲击,日本制造业整体的竞争力也将受到影响。正如日本信金中央金库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角田拓美所言:“对于日本来说,汽车业是支柱产业。如果汽车业无法改善,日本的制造业也难以复苏。”

数字化转型

日本汽车制造业长期以来深受“制造工艺”(Monozukuri)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丰田(Toyota)的精益生产模式。这种追求逐步改进和高效生产线的传统让日本汽车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迅速崛起。然而,如今消费者的兴趣点已转向电池驱动的智能汽车及其依赖软件的自动驾驶功能和车内数字体验,而这些领域正是中国车企的强项。

丰田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Akio Toyoda)此前曾警告,向电动车的全面转型可能导致汽车供应链上的大量就业岗位流失,尤其是与发动机相关的职位。

全球化利润VS地方经济,保哪个?

丰田倡导的“多路径”战略提出,未来不仅要发展电动车,还需兼顾混动车和氢能汽车。本田与日产如果最终合并,也可能在这一框架下协同发展。然而,这种整合若导致本地制造业与就业受到影响,则与首相石破茂推动地方经济振兴的政策相悖。

一位日本执政党自民党议员表示,他希望本田与日产的整合能提升全球竞争力,但同时也希望这不会对地方就业造成冲击。他指出:“区域就业必须得到充分考量,这与国家的经济振兴目标息息相关。”

前路何在?

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本田与日产的潜在合并可能成为日本车企应对挑战的关键一步。然而,这场“防御性联盟”能否真正实现整合效益,还有待观察。对于日本而言,如何在保留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同时顺应数字化与新能源车的浪潮,仍是整个行业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编译:全球汽贸网 Ya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