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了!”
临近午饭点
是广西贵港市港南区
八塘街道高岭村
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原因只有一个——
位于“村中心”的老年助餐点
万德厨老年助餐爱心食堂营业啦
可口的饭菜、舒适的环境
不需要太多精美的装修
简单的操作下
几分钟就可以享受到
安全、卫生的餐食
这里,像是老人们的第二个“家”
窗明几净的食堂里
没有后厨
出勤最多的“厨师”
是60岁管理员宋伟雄
唯一的“备菜”流程就是
熟练地从冰箱里拿出
8盒生鲜饺子、茄子肉沫盖饭等
依次放入智能烹饪设备中
五分钟后
“叮!”“叮!”“叮!”
烹饪结束声此起彼伏
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
“真方便!”他感叹
提前一个小时烹饪餐食
8台设备足够应对
即将到来的用餐高峰期
“他们来了
会排队登记领取
马上就能吃了!”
宋伟雄很乐意
为村里的邻居们提供服务
破解“舌尖”养老难题
在广袤的乡村中
子女外出务工
长辈留守家中成为一种常态
随之而来的是
老人“吃饭难”的问题
做多了吃不完
做少了缺乏营养
为图方便
他们常常一锅米粥
一碟小菜吃一天
因此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
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而在高岭村
一种新型助餐服务模式诞生了
两年前
为了照顾村里卧病在床
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
长期与高岭村保持联系的
当地爱心企业
在村里投放了一套
万得厨智能烹饪设备
并免费供应了生鲜食品
每天
村委的工作人员
烹饪好餐食后一家家送上门
随后两年
爱心企业看到了村里的需要
加大投入
受益面逐渐从最初的3人
发展到现在的460人
这成为
万德厨老年助餐爱心食堂的雏形
与普通食堂不同
“智能烹饪设备+
即烹生鲜速冻食品+
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
插电即用、扫码即享
当天投放就能实现当天运营
食堂备有粉、饭、面、粥、饺子等
生鲜食品
老人只需选餐、扫码(烹饪)
稍作等待即可吃上“热乎饭”
全程均可自主操作
“这一模式简单、方便
不仅有效节省人力与管理成本且
落地快、轻投入、易复制
更贴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万德厨老年助餐爱心食堂
有关负责人介绍
暖胃更“暖心” 方便还实惠
在各地党委、政府的支持
民政部门的牵头下
目前万德厨老年助餐爱心食堂模式
已逐步发展到
广西、广东、湖南、湖北
浙江、江苏、陕西、四川等地
成功落地运营160多家
有了爱心食堂 老人们吃饭有了丰富的选择 这些生鲜食品 是根据老年人营养与机能需求 定制膳食方案而设计 来源可溯源 健康安全有保障 鲜肉马蹄叮叮饺 肉末茄子盖饭 瘦肉汤粉、猪肉云吞等 陆续端上餐桌 老人们三五成群坐在一起 吃着热腾腾的午餐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里老人吃饭不仅方便 还很实惠 爱心食堂运营依托村两委开展 运营资金遵循“五个一点”原则 个人出一点 企业让一点 政府补一点 集体添一点 社会捐一点 在很多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帮助下 老人过来就餐 一顿饭大约只需要花费2-3元钱 每走进一家爱心食堂 都能看到一份捐赠名单 捐几十、几百、几千 捐烹饪设备、冰箱、食品 …… 无论多少 爱老助老的心意都是相通的 于社会之中汇聚成暖流 滋养老人们的乡村生活 吃得团圆、吃得热闹 如今 高岭村爱心食堂 一天能接待100多人用餐 如此受欢迎 奥秘不仅仅是“吃一口热饭” 享受暖胃的饭菜的同时 老人们还能和同桌的“饭搭子” 唠唠家常、解解闷 78岁爷爷向文忠 每天都骑着小三轮赶来“赴约” 高岭村党总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向文理 看到他总会问候: “叔,家里养的牛最近还好吧?” 向文忠吃着饺子笑着回: “很好,精神!” 温馨的交流更暖心 “自从有了爱心食堂 村子更团结了” 向文理说 过去 老人们除了干点农活 彼此很少走动 现在有了爱心食堂 老人们有了“聚会的契机” 遇上节庆 更是热闹不已 不仅如此 爱心食堂还成为了 助农增收的好帮手 高岭村把村里自产的 农产品供应给爱心企业 开发成马蹄猪肉饺子等新产品 还借助爱心食堂的场景和故事 开展线上带货 为村民带来更多收益 不到两年 村集体经济从6万增长到60万 村里有钱了 又反哺爱心食堂 高岭村的老人们 再次实现“免费约饭”的自由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事关亿万农村老年人幸福生活
民政部、农业农村部等
22个部门联合发布的
《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
要灵活多样开展助餐服务
如何开展好老年助餐服务?
“智能烹饪设备+
即烹生鲜速冻食品+
数字化服务平台”的
数字化助餐服务模式
或可为广袤农村提供
低成本、可持续、可借鉴的
“老年助餐服务”新模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