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想起来通俗易懂,真正领悟却要一辈子。
很多人小时候,就读《增广贤文》,学会持家和社交等。
事实上,古人的道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被淘汰了。
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算是真读书。
以下几句关于孝道的古训,当人老了,走不动了,就看透了。
01
“有子之人贫不久,有女无儿富不长”:孝道,是儿女共同的责任。
在农耕时代,封建社会,人人把儿子当传家人。一些没有儿子的家庭,要把侄儿接过来,作为继子,避免吃绝户。
家里有了男孩,就能耕地,也能够娶妻,让家庭延续香火。
女儿要外嫁,并且出嫁之后,就是婆家人。哪怕丈夫过世了,女人也任由婆家决定,是否改嫁。一些恶毒的婆家人,把女人卖了,也有可能。
女人的地位很低,男人的地位很高,这就让我们不得不“要一个儿子”。
在古代,父母不得不重男轻女。
今天,多数的家庭,不靠种地为生,靠打工,做生意。谋生手段越来越多,并且重体力活越来越少。
就算是种地,也是依靠机械化了。
如果中年父母总是重男轻女,把家庭致富的希望,全部放在儿子身上,那么女儿会寒心地远离娘家,儿子会有恃无恐。这孝道,就肯定不会均衡,甚至要落空。
事实上,很多家庭里,儿女的数量不多,也就一两个,顶多三个。女儿排除在外,孝老的力量就很单薄了。老人的晚年,注定不会好过。
02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孝道,要看儿女的能力。
“百善孝为先”,这是路人都知道的道理。
但是孝顺排在第一位了,那么人还要不要工作?一家人的吃喝,从哪里来?
没有了经济收入,也没有存款和房子,一家人都寄人篱下,有一顿没一顿。这孝顺,就根本不可能延续太久。
儿女靠外出打工,勉强吃饱饭。一旦 结束打工,就小家都活不了。要分一些钱财给父母,太为难了。
因而,聪明的父母,会想尽办法让儿女读书,谋业,成家。
在儿女成年之后,父母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儿女带娃,参与儿女的事业之中。
儿女过得好了,那么随时可以分一杯羹给父母,这孝顺就是“举手之劳”。
比方说,儿子是千万富翁,女儿是有地位的人。父母有难处,随时可以解决。就算儿女很忙,起码能掏钱请保姆。
孝顺,不是一句口头禅,不是从牙缝里节省一粒米,熬稀饭给父母吃。到底是要花钱的。
03
“一个女婿半个儿,一个儿媳半闺女”:孝道,要看“外人”的态度。
很多老人,习惯把“儿子和儿媳,女婿和女儿”,分得清清楚楚,一旦儿女和爱人有矛盾,老人马上站出来,指责外人,袒护自己人。
甚至有老人,在看不惯外人的时候,强求儿女闹离婚。
在宋代,陆游爱上了唐婉,有了幸福的婚姻。但是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唐婉没有生孩子为理由,强求让陆游休妻,留下了一个遗憾的故事。
儿女离婚了,对老人有什么好处?
儿女离婚后,找不到伴侣,那就变成了光棍。后半生,他一个人独行,到处混,哪有心思照顾老人?
儿女离婚后,孩子丢给老人带。这孝顺不见踪迹,但是老人的负担却重了几分。
我们在认定外人是半个儿女的时候,还应该看另一句话:“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也就是说,一个小家庭的钱财,感情,都是小夫妻各占一半的,是共同经营的。
老人是否被孝顺,是要看老人的儿媳和女婿,是什么态度的。儿媳女婿没有直接孝顺老人义务,但他们能够左右老人的儿女。
儿媳女婿持家的情况下,每一分钱的开销,都是要有交代的。若是儿女的收入,都被爱人管住了,同时儿女的爱人被老人薄待了,这孝顺估计是难题。
04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孝道,要看老人自己的德行。
看过一个五十岁的人,每天吐槽老父母多可恶,多偏心。
他的老母亲,八十多岁了,走不动了,他是不会去送饭的。
吐槽了老父母之后,他回头告诉儿子:“我以后养老,就指望你了。”
不觉着有问题吗?一个不孝顺的人,指望儿女孝顺自己,这是不太可能的。
孝顺,是一脉相承的。
父母孝顺老人的做法,直接会灌输到儿女的身上。不孝顺,也会。
我们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一个有德行的老人,才是大家的宝贝,一个缺德的老人,不是宝,是野草,是唾弃的对象。
儿女孝顺,不是老人道德绑架的结果,而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不管过去经历了什么,但父母很老的时候,仍旧承担起照顾的任务。等自己老了,这份回报,就来了。
05
老人在健康的时候,可以大大方方地说:“我不靠谁,就靠自己。”
走不动的时候,才发现,曾经的话,也是吹牛罢了,还得回到现实,看如何依靠儿女。
就是老人住养老院,有儿女关照,也会好很多,日常会被工作人员重视一些。
有人感慨:“老来食无缺,唯有情难寄。”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如何,父母的晚年就如何。
父母啊,千万不要在培养子女的时候,一意孤行;却在走不动的时候,索要什么“双向奔赴”。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