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538

阅读预计9分钟

作者|姚晓

本期编辑|单敏敏

本期审核|范家菀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最近给一位巴基斯坦朋友M庆贺乔迁,去了他在伊斯兰堡的新家。

说是在伊斯兰堡,其实是在一个周边的“卫星城”,从市区开过去要40分钟。M自己说,对他这样的本地中产家庭来说,现在想要在市区买房已经是不可企及的了。

为什么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伊斯兰堡整个城市的建设模式。跟大家熟知的美国首都华盛顿、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一样,这是一个新建的首都城市。

作为一个首都功能型城市,它的规划要求住宅区不得超过2层、商业区不超过4层,仅有一小片中心商务区允许建设高楼。

不仅如此,它的住宅区、商业区都是有严格划分的,每一个小方格为一片住宅区,里面是一排排二层小楼,每四个小方格为一个大方格,这个大方格中间有一片商业区。怎么说呢,有点像唐代的里坊制。

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这样苛刻的条件限制,注定了首都的房屋供给量非常有限,房价自然不会便宜。并且首都有大量外国机构,购买力相对于巴基斯坦国内又较高,因此更加推高了首都的房价

一、什么时候是买房的最好时机?

M说,在伊斯兰堡市区买房有两个时间节点,如果赶在这两个节点上车还好说,否则就很难上车了。

一是1967年前后伊斯兰堡初建时,那时到处是一片荒芜,买地是比较便宜的。

虽然便宜,你却不一定敢投资,因为说是有政策,可政策什么时候落地并不知道,甚至能不能落地都不知道。如果是急着住,那这种房子短期甚至中期内都没什么配套,毕竟还没开发好,甚至周边都是荒地,一点也不宜居。

不过在伊斯兰堡,这种等待是有回报的。我们去过另一位本地朋友家,位置非常核心,院子很大,两层的小洋楼也设计得别具匠心,像一座古朴结实的城堡。朋友说这是70年代他的父亲亲自设计建造的房子,院子里的树是他小时候亲手种下的。但这位朋友说,他小时候几乎没有在这栋房子里住过,因为那时候伊斯兰堡“啥都没有”,房子附近全是荒地。

想想看,迁都,新建一座城市并让它繁荣起来,要做成这件事得多么难、要等多么久!

有的人可能有闲钱不在乎,反正买块地放在那,自己设计个房子当作大玩具来玩,闲置三五十年不住也无所谓,以后留给孩子,增值了更好,贬值了三文不值两文卖掉也不心疼。但对于相对没那么有钱的人来说,要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非常艰难的。

说回买房,第一次机会是建城的时候,第二次机会就是90年代。那时候伊斯兰堡的房子对外国人来说是真便宜,不少中国人也在那个时段在巴基斯坦买了房。

便宜的主要原因是政局动荡。当时,巴基斯坦因为宣布拥核遭到美国制裁,私有化改革不成功,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军政府上台。这些动荡导致外汇短缺,本币大幅贬值。

但在跟朋友聊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对于巴基斯坦人来说,这个阶段房价不仅没有降,反而是大幅上涨的,因为普通人并不持有外汇。对巴基斯坦这样极度依赖进口的国家来说,本币贬值意味着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时候,房子反而是最抗通胀的资产。

至此,市中心的房价一路飙升,已经不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了。伊堡周围冒出很多个“卫星城”,开发商吹响号角,呼吁人们拿出毕生积蓄去买下图纸上画出的一个小方块。

二、在巴基斯坦,开发商不给盖房子?

你可能也发现了,上面我说是买房,实际上好像是买地。

是的,因为在巴基斯坦,大部分时候开发商并不负责给你盖房子,只负责给你卖地,当然也不只是卖地,还有三通一平。

也就是说,开发商买下一块地,按照规划把路和水电铺设到每块地门口,然后就不管了。

盖房子?那是你自己的事。

一般一块土地占地5marla或者10marla,marla是南亚次大陆自有的单位体系,1marla相当于25平米。也有豪宅按kanal算,20marla相当于1kanal。也有占地2kanal甚至4kanal的房子,简单类比一下,相当于在二环内拥有整整2000平米的土地,这在北京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很多人买下土地之后就放那不管,等待周边基础设施慢慢建起来。我们的朋友M也是这样。他在09年凑了一笔钱买地,最近几年慢慢还完款了,才开始盖房子。

事实上,这个卫星城也是刚刚开始全面建设,门口的路已经修好了,附近刚开了一所学校,配套的一个商场还在做内部装修,离家不远还有了一个遛弯的小花园。10%的房子盖好了,20%的房子还在盖,剩下的地方还是一片又一片荒地。

三、谁说只有开发商会烂尾?自己盖也一样…

有的时候,我会看到房子外墙的砖头或者水泥裸露着,没有做外墙,甚至一楼的门已经装上了,似乎有人住,但二楼的窗还裸露着,空空荡荡,或者飘着一块布,于是我问朋友,为什么这个房子长这样?

朋友就会告诉我,可能主人修完房子,没钱做外墙了,或者装完门,没钱装窗户了。也许再过一年,你就会看到窗户装上了……

我很惊讶,这都可以?

朋友一脸淡定,对啊,有一点钱就做一点,没钱了就放在那不动,慢慢来嘛。

我以为自己盖房子就不会烂尾了,原来自己盖也一样会烂尾?

朋友M的经历更惨。他虽然说是自己盖房子,但总得找个建筑队或者找个包工头吧?总不能自己去搬砖砌墙吧?

我们还真有朋友是自己慢慢砌墙盖的房子,花不多的钱请个小工帮忙,这次回家干一些,下次回家再干一些。他的房子有二楼,但我们是爬木梯上的二楼。恐高的我站在木梯上颤颤巍巍,问道:为啥你们家有二楼但没有楼梯啊?他说:楼梯还没修呢,我打算过两年再修。我:这样都可以?

扯远了,说回M的故事。他花了一笔钱,请一个公司盖房子。盖到一半,对方说没钱了,剩下的盖不了了。你把我杀了,我也没钱。

那怎么办呢?也不能真的把人家杀了。于是只好自己收了烂尾楼,又攒了一波钱,再重新找人继续盖。就这样费尽周折,才终于把房子盖好。

不仅他自己如此,他买地的开发商也是如此。

开发商买下一大片土地,可能过了四五年才修了条路,过几年慢慢通水通电,再过几年才开始考虑建一些配套。

你在这十年里的任何时候去看,都会觉得这里随时处在烂尾边缘。但M告诉我其实可以放宽心,因为经济有不好的时候就有好的时候。经济好了就有更多人要买地,开发商就会投一笔钱做开发,就这样慢慢开发起来。

四、货币贬值怎么办?两条路

在国内的时候,我对通胀其实没有特别明确的感觉。但刚来巴基斯坦的那段时间,发现谷歌上查到的卢比对人民币的汇率每天都在贬值,这是我第一次肉眼见证货币贬值。

举个更直观的例子,我常用的一款从中国进口的洗脸巾,第一次去买的时候上面标着700多卢比,等半年多后我再去买的时候,标价已经变成了1200多卢比,其实换算成人民币,大概都是30块钱,对于我来说差别不大,但对当地人可想而知,我的巴基斯坦朋友就告诉我,最近不要买进口的东西,太贵了!

当你的钱今天还买得起一个鸡蛋,明天就只能买半个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当然是想办法把它换成某种更保值的资产。什么资产呢?很简单,钱少就买辆车,多就买块地。关于买车,可以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不管是车还是地,总是越往后买越贵的,所以只要手里有闲钱(或者流水)、等得起,总是越早买越好。

五、只有房子,永不贬值

M说,南亚是一片古老的土地,5000年来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有几件事从来没变过。

首当其冲的就是,在历史周期的绝大多数时间段内,人口会越来越多,土地会越来越不够用。

其次就是,任何货币的走向都必然是贬值,对拥有铸币权的人来说,即使可以抵挡印钱带来短期财富的诱惑,至少不可能从自己口袋里掏钱让货币升值。

最后一点,我想了很久也没太明白:千万不要相信黄金可以保值,但土地可以保命。

M说,真到了乱世,一桶黄金也换不来一块面包,却更容易让你人头落地。而土地则不同,别人可以名义上占据你的土地,但土地并不能装进包里带走,最终他们需要有人懂得如何耕作,甚至如何管理别人耕作。

我是这么理解的,土地(房子)本身并不值钱,他们的真正价值在于成为税源。如果你在这个价值转换中不可或缺,那即使身逢乱世,只要乖乖听话,最后还有机会成为土地的管理者,甚至拥有土地。

当然土地并不等价于房子,土地起码可以耕种,房子的价值却没那么直接显著。

无论如何,作为新房子的主人,作为乔迁宴会的绝对主咖,M发言的主旨结论非常明确:在巴基斯坦,只有房子永不贬值。

对此,我表示将信将疑。你觉得对吗?

本文转载自“春野渡”微信公众号2023年12月27日文章,原标题为《在这个国家,只有房子永不贬值》

本期编辑:单敏敏

本期审核:范家菀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更多内容请见↓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