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记忆
沈周:隐在相城的明代画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这样的田园归隐生活
是沈周在28岁时的选择
作为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他出身书画世家,一生从未参加过科考。在注重功名利禄、倡导入仕为官的时代,沈周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把“隐逸”在家乡相城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漫步阳澄湖畔,耳边是轻柔的波涛声,眼前是无边的湖光潋滟……这些现代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是沈周最寻常的自得其乐。不曾眷恋京师的繁华,他在自己的乡野小天地里,用笔墨描绘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画卷。
“与其说沈周的一生是隐在苏州、隐在相城,不如说他是隐在每一幅画里,隐在他内心的艺术世界里。”90后当代作家金哲为在《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中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这位画坛巨擘作品背后隐逸生活的细节。
有趣的灵魂能在平凡的生活里发现不平凡的美好。只有真正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把生活的细枝末节表现出来。在沈周的画笔中,吃剩的蛤蜊、家旁的青蛙、夏天的荷叶,这些日常生活中目能所及的景物和事物,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在金哲为看来,沈周的笔触之中处处是入世的温情,“拨开这层隐逸的外衣,里面的内核其实就是我们视为很普通很平常的生活,但他能够去发现当中的趣味,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不慕“长安”、不向“长安”
沈周选择了看似“躺平”的生活
而这样的选择也成就了沈周
沈周的一生都在江南田园中漫步,用精湛的笔墨,更以超拔的志趣,将它们幻化成纸上风光。同时,沈周在花鸟画方面的造诣也极为深厚,在宋元画法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开启了写意花鸟画的大门。
“沈周的审美就是强调自然,通过绘画的艺术形式把自然的生命状态表现出来,让笔墨自由流动,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戴云亮介绍,沈周本乎自然的美学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在当代吴门画派代表、中国花鸟画领军人物张继馨的笔下尤为鲜明。
今年6月,伴随着张继馨艺术馆落户相城,一个全新的“新吴门书画”交流研究阵地正式向市民开放。在此刻,历经五百年的艺术传承与创新,开创者与继承者之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话”。
墨香润千年,风骨传世长。沈周在中国书画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家乡相城留下了很多印记。
建成启用沈周书房,开展沈周文化交流;以沈周墓为轴心建成沈周故里公园;命名一批如沈周路、启南路、沈周村等与沈周有关的路名和地名……近年来,相城区掀起了一股“沈周文化”热,传承和弘扬好这一本土特色文化。
微风轻拂,叶影摇曳
湖波细浪轻拍岸堤
喧嚣纷扰被隔绝在外
这一刻
沈周和他的书画作品在相城是一种记忆
同时又不只是一种记忆
据《沈周年谱》
今天(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
正是沈周的生辰
今天也是冬至
祝相城人沈周生日快乐!
祝大家冬至快乐!
欢迎关注今日相城视频号
(①进入视频②点击账号头像③加关注)
相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度假区(阳澄湖镇)、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沈周年谱》
撰稿:杨洋
设计:叶方超
编辑:杨心悦
分享给更多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