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鸡鸭等家禽家畜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对于爱煲汤的广东人来说,一道鲜美的老鸭汤是必不可少的。
在广东中山有三大名禽,也都是煲汤的不二之选,石歧鸽、沙栏鸡和中山麻鸭,对于外地人来说,它们三个可能都不怎么熟悉,但是广东人却能将其中的鲜美滋味一一道明。
前两种在广东的名气都很大,但是要说起中山麻鸭,可能很多广东人也都没见,不了解,但是这却是当地的特色品种。
这个本地物种在当地少说也有600年的历史,中山麻鸭也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本地鸭,几百年前就已经颇具规模,品种成熟。
但是为何到了现在,它非但没有继续发展壮大,反而还被宣布灭绝了呢?
«—【·10年“寻鸭”·】—»
2006年,全国开启了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但是结果令人相当震惊,很多中国本土特有的特色品种不是濒临灭绝就是压根找不到了。
很不幸的是,一直被煲汤的广东中山麻鸭竟然也消失了。
虽然希望渺茫,但是人们还是在尽力寻找,指不定就在哪个偏僻的犄角旮旯里找到了。
2014年,广东中山的相关部门开始组织项目组寻找中山麻鸭,这是场没有时间限制的寻找。
当时人们带上了中山麻鸭的所有资料,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寻找,前后去了很多的地方,凡是有意思可能都没有放过。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了,但中山麻鸭还是没有消息它们难道真的消失了吗?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千辛万苦的寻找之后,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当时项目组来到了南朗街道的合里树坑村,密林深处隐藏着一条小溪,而在溪水之上,是一群鸭子正在嬉戏秘密。
项目组的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它们的外貌特征与中山麻鸭高度相似。
为了谨慎起见,项目组的工作人员调取了很多资料,进行细致地比对,确定这就是人们找了将近10年的中山麻鸭。
于是当即从此地引种育苗,壮大中山麻鸭种群。
2021年,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开始,而曾被宣布灭绝的中山麻鸭也是寻找的重点对象。
2023年,广东省的有关部门立即将在南朗街道发现的麻鸭上报,最终认定这就是中山麻鸭,这个曾经被宣布灭绝的物种被找回来了,重新回到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的名录当中。
专家经过对中山麻鸭的保护和不断繁殖,现在它们已经有了第八世代,也已经脱离了濒危的陷阱,也开始重回人们的餐桌。
中山麻鸭再次被发现固然可喜可贺,但是当初它是为何“消失”的呢,以至于都到了被宣布灭绝的地步。
«【·广东特色的麻鸭·】»
中山麻鸭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鸭种,原产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历史悠久,曾是中山一带的传统养殖品种。
中山麻鸭体型较为结实,羽毛呈麻色,毛发比较粗,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它的肉质鲜美、蛋白含量较高,并且相较于其他鸭种,产蛋量较为稳定,适应性也较强,因此曾经在广东及周边地区广泛饲养。
它们体形较大,肉质紧实、细腻,且含有较多的肌肉和较少的脂肪,该鸭种因其独特的麻色羽毛而得名。
与其他鸭种相比,中山麻鸭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并且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养殖环境,特别是在潮湿、高温的南方地区表现优越。
但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外来鸭种的引进,冲击到了本土鸭种的养殖规模,中山麻鸭的养殖数量大大下降,几乎失传,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灭绝的地方品种。
在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包括中山麻鸭等10个曾经被宣布灭绝的地方品种被重新找回,除此之外,我国原有的畜禽地方品种也一个都没有丢失。
这些地方品种在我国都有很悠久的历史,它们都是经过了一层层的筛选,最后留下来的优良品种。
它们都是我国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地方品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养中,已经适应了特定的地域环境、气候和生态条件,具备独特的优势。
保留和延续这些地方品种不仅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还具有保护生态多样性、促进农业文化传承和增强生物遗传资源库等重要意义。
中国原有畜禽地方品种相较于后来引进的品种,适应性强,抗逆性突出,使它们能在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生存繁衍,具备较强的生命力。
地方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它们经年累月地生活在原生地,积累了丰富的基因资源,并且已经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抗病性方面也表现得更加优秀,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就比如中山麻鸭,它在抗病性上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免疫力相较于引进的品种更强。
通过资源调查,可以发现一些濒危的地方品种,了解各个品种的分布情况、资源状况、遗传多样性等信息,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中国的原有畜禽地方品种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先天独特优势,还承载着丰富的遗传、文化和生态价值。
保护和延续这些地方品种,不仅是在丰富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极其重要,并且这些流传了几百年的品种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
参考:
北青网《“灭绝品种”如何重回公众视野》,2024-12-13
中山发布《中山这道食材,为何在新闻发布会上被“点名”?》,2024-12-16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