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夜或有小雨夹雪

数九寒天开启

今天早间气温较低,市区徐家汇站3.5℃,郊区有一半在零上,一半零下,其中,金山最冷,仅零下1.3℃。北方较强冷空气上午开始影响本市,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大多在7~9℃之间。随着冷空气的到来,风力增大,有些地方出现了7级左右的阵风,气温也稳步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高和最低气温

今天夜里云系增多,转为多云到阴的天气。偏东的冷空气带来海上潮湿空气,今天夜里东部和北部地区可能会出现短时小雨或小雨夹雪,范围很小,时间很短。

明天早晨气温继续下探,市区最低气温在2℃左右,郊区零下3℃到0℃,有薄冰或冰冻。明天白天以多云到阴为主,东部有短时小雨。下午偏北风逐渐减小至4~5级,最高气温仅有7℃上下,体感寒冷。大家继续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三天,全国大部地区天气晴好,北方地区以晴为主,南方地区以晴间多云为主。25-27日,受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大部将有4~6℃降温,部分地区伴有4~6级偏北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周初,西南暖湿气流变得活跃,上海云系增多,并伴有弱降水。气温有所回升,最高气温重回“两位数”,周三的最高气温可达13℃左右,但由于湿度大,体感上还是偏潮湿阴冷。下周中后期,冷空气迅速“补位”,风力增大,气温下降,气温的“低谷“又出现在双休日,周六最冷,全天在3~8℃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季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天气渐冷,尤其要注意

上海一老人深夜心脏骤停

据“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64岁的李老伯在深夜突感胸闷、胸痛,随即陷入心跳骤停。在生死边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医院(江桥医院)急诊团队紧急救治,经过长达70分钟的高质量心肺复苏,成功抢救患者生命。

12月15日23时,64岁的李老伯因突发胸闷胸痛被家人紧急送到江桥医院。发病后,李老伯出现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情况,心电图上显示典型的“墓碑样”改变。“这一心电图变化,通常预示着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当冠状动脉某一支突然完全堵塞时,大片心肌会急性缺血、坏死,死亡风险极高,抢救时间窗口也非常有限。”江桥医院急诊与危重病科执行副主任佘小银表示,“患者在发病几分钟内就迅速发生了心脏骤停,抢救室的医护团队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展开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急诊科、心内科、ICU(重症监护室)和麻醉科等多个科室紧密合作,展开了长达70分钟的高质量心肺复苏。医护团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胸外按压的深度与频率,精准控制气道,及时进行电除颤恢复心律。在此过程中,团队始终维持患者大脑和重要脏器的血供,保障患者大脑功能不受明显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抢救成功后,医院迅速启动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心内科团队成功为患者植入冠脉支架,开通堵塞血管。术后,患者被转入ICU接受全面的监护治疗,确保平稳过渡并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

“当时我只觉得胸口特别闷,喘不过气来,突然就晕过去了。醒来时,我已经在病房里,没想到医生们居然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李老伯恢复意识后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提醒,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定期体检,及时关注身体的异常信号。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气温持续走低

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气象局提醒,人们要慎重对待冬季降温。寒冷天气带来的血压波动大大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更是相比夏季暴增41%。

冬日室内虽然温暖舒适,但是室内外温差也给心脑血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室内外温差大于20℃~30℃,从室内来到室外的人的脑梗发病率会增加大约41.3%。尽管在上海这样的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没有北方地区大,但是并不能够放松警惕。因为,寒冷的天气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推手。冷暴露的时间过长,便会引起血压的变化。当室外气温大于5℃时,气温每下降10℃,血压平均上升6.2mmHg,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也随之大大增加。近期申城持续降温,今天也迎来了“冬至”,更需多加注意。

寒潮中,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措施,积极应对降温,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我们要尽量减少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的几率和时间。出门前,需记得添加帽子、围巾、口罩等衣物。南方地区在室内也要做好保暖。同时,我们也要坚持锻炼来提高自身免疫力,但是要记得将运动场所由户外转入室内。最后,我们要尽可能提醒或帮助身边的老人、儿童、孕产妇、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减少外出,将低温对身体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上海天气发布、上海嘉定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cp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