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自卑,宁愿自己付出也不愿开口求助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本身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但是他们只要认定某人是朋友,几乎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可是他们内心又是自卑的,在维系关系过程中,宁愿自己付出也不会开口求助朋友。他们本身内心比较敏感,害怕遭到拒绝,他们更希望别人主动的理解他们、主动地帮助他们。他们的自尊心比较低,在社交中的需求也不大,仅仅是有朋友的陪伴和关注就够了。给予型人格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类人呢?
给予者的内心世界
社交逻辑
给予者的社交逻辑是非常现实的,也就是只有此刻站在面前的人才能算是朋友。他们不善于维系人际关系,每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适应。一旦适应之后,就会产生依赖。他们情感细腻,但是不善表达。对某人或者某个集体的依赖,不会表现在言语上。他们愿意对别人好,不是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只是纯粹地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他们的需求特别低,如果身边没有朋友,他们依然可以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们渴望社交,但是从来不会执着于社交。
人格特质
给予者的人格特质包括敏感、内向、拘谨、低自尊、胆小、慢热、自卑等。这些人格特质的形成,很显然来自于童年时期的匮乏感。追溯到他们童年时期,父母的关系可能不是很和谐,经常会吵架。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是忽冷忽热,缺少父母的爱和陪伴。父母过于刻板的教育方式,使得他们变得拘谨,内向。父母自身条件的匮乏,使得他们形成低自尊人格。因为他们想要父母提供某些需求,但是父母没有能力来实现。他们犯了错误会受到严厉指责,导致他们变得胆小、自卑。
过于要强
给予型人格尽管有许多负向的人格特质,但是他们本身特别的要强,有着很好的独立能力。由于童年时期缺少关爱,他们必须独自适应生活。长期以这种方式成长,内心要比同龄人更要强。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嫌弃自己,所以自己一定要靠自己。在成年之后,他们与人相处也是如此。由于过于要强,在社交中总是默默付出,但是从来不愿开口求助他人。他们内心也会希望别人帮助自己,但是更希望别人能够主动理解自己。因为他们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主动理解,所以才会产生成长的退行现象。
为什么从不求助他人?
害怕受到拒绝
他们从不求助别人的原因,就是害怕受到拒绝。如果一个人足够自信、足够外向,也有适度的自尊心,哪怕遭到别人拒绝也不碍事。可是给予型人格由于自身的人格特质,使得他们在遭到拒绝时感受到强大的压力和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由于家庭条件的匮乏,他们也从来不向父母寻求帮助。长大之后他们也不会向其他同学、同伴求助,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跟他们的关系不够,不愿麻烦别人,也害怕遭到拒绝连普通朋友都做不成。
觉得会很没面子
由于内心过分要强,他们总是想要表现出一副并不输给别人的样子。他们觉得如果求助别人,长期建立的某种形象就会破裂。他们自尊心特别低,对关系的评价总是负面的,认为别人会嘲笑自己、抛弃自己、伤害自己。用大白话讲就是“拉不下脸来求别人”,一味地逞强。也正是因为太过于逞强,导致自己总是在关系中受伤,所以才不愿发展长久的关系。他们总是想要从关系中摆脱出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拥有安全感。
如何改变这些现状?
社交的本质就是满足需求,人与人交往就是要互相帮助,共同渡过难关。不愿意求助别人,是因为你对自己的价值评价太低。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试着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这样当你求助别人的时候就会觉得理所当然。因为你平时没有亏待过别人,关键时刻需要帮助,自然应该跟他们开口。如果他们拒绝了你也不要觉得没面子或者受挫,这至少可以证明你这个朋友交错了,以后大不了不来往,对你至少没有损失。如果他们看在你平常对他们不错的份上,愿意出手帮你,那么你的问题就解决了。
不愿求助别人关键还是内心的自卑,自卑情结来自于童年时期的匮乏。你要意识到你已经长大了,可以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拼搏。哪怕你现在的条件有限,害怕别人瞧不上你,你也无需感到自卑。因为自卑其实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别人看不上你是别人的问题,与你没有关系。尽可能地消除自卑,实现自我的超越,你就会更加灵活地处理人际关系了。人的成长过程,归根结底就是克服自卑的过程。
总而言之,不要只是一味地付出,不愿意求助别人。只要你认为付出的到位了,你求助别人是理所当然的。
作者:九霄云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