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舒俊瑜
将蜀地滋味寓情于一菜一格,以七百年浓香回溯温暖时光。12月21日下午,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指导,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四川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泸州老窖特曲60版特约支持的“与时代共振——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蜀地人文主题展”文化沙龙迎来最后一场。中国烹饪大师张元富与著名川菜文化学者石光华以“川味江湖里的30年”为题,打捞川菜历史时光宝藏,论述川味产业发展之思,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极具烟火气的分享。
忆报纸
22年前“川菜王国”报道
从两个方面促进行业发展
“在川菜最困难的时候,它提出‘打造川菜王国’,触动、鼓舞了整个餐饮业。”这是蓝派川菜第三代传承人张元富对华西都市报最深刻的印象。
2000年前后,受其他菜系的冲击,川菜在低迷中徘徊。尽管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都已出现一批川菜品牌,但不足以影响整个市场。据石光华回忆,当时高收入群体要请客吃饭,首选高档粤菜餐厅。
2002年,华西都市报提出“打造川菜王国,为全世界人民做饭”的口号,推出4个整版报道,并刊发在头版位置,引发轰动。“作为一名厨师,我还是很感慨的,这组报道确实引起了业界讨论深思。”张元富说。
石光华认为,这组报道从产业和文化两个层面提出建议,一方面呈现川菜产业化趋势,呼吁政府出台政策给予扶持;另一方面梳理川菜历史脉络,使之成为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四川省统计局数据,2023年四川全省餐饮收入35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如今川菜产业成为四川经济的重要产业,可以说当年的报道是有远见的,这也体现了华西都市报作为一份大报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通过聚焦食饮行业品牌建设、三产融合、跨区域发展,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在策划报道上推陈出新,打造了C183四川美食盛典、成都面馆50强等IP,受到业界和用户广泛好评。
谈川菜
抢救川菜传统三大技艺
亟需理论构建,不能丢了烟火气
30年来,川菜产业蓬勃兴旺,川菜文化名扬四海。日前,在第七届世界川菜大会上,一组新鲜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川菜中式正餐门店超过15万家,而海外中餐门店约70万家,其中川菜是“排头兵”。
然而“川菜热”之下,传承与发展的“暗冰”也不少。“川菜的三大技艺,调味、制汤、煎炒煸烧技术,可以说都有流失。”石光华对此感到惋惜。
好在一批川菜名厨开始行动起来,从调辅料到烹饪器具,进行抢救性还原,在守正与创新中打造川菜的正统底蕴。
“一方面,我们努力还原传统技艺所需要的一些用具,重新设计锅碗瓢盆,包括急火短炒所要用到的炉灶。另一方面,恢复一些基础调料的制作工艺,因为它们对调味至关重要。”张元富以芽菜为例,表示芽菜的制作工艺会影响菜品的味型和技法的完整性、延续性。“如果芽菜的传统工艺都丢了,那可能干煸干烧的技法也会受到威胁。”
不久前,川菜立法工作引起关注,《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草案)》二审稿注重加强川菜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支持川菜老字号保护传承、加强川菜文化传播。对此,石光华认为,这有利于川菜历史脉络的梳理与理论体系的构建,为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提供有力支撑。
“蜀人好食,有2000多年的历史记载,但现代川菜的成型只有100多年,很多观念缺少系统化,也需要勘正。”石光华表示,近年来川菜界的一股“不麻不辣才高级”之风令他难受。“川菜有24种主流味型,但最大风味特点不是辛、甘、酸、苦、咸五味,而是作为触觉的麻辣。如果说五味征服的是味蕾,那么麻辣寻求的是在痛觉中带来的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增加,一吃就上瘾。所以说,不是麻辣多了重了,而是我们对麻辣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石光华进一步表示,从湖广填四川的历史来看,人间温暖、烟火气息是川菜真正的魅力所在。“老祖宗说民以食为天,我现在要说食以民为天。川菜讲究民气,如果把大众的喜好、人间的烟火丢失了,那就是把川菜最大的风格丢失了。”
聊川酒
川菜川酒就像两兄弟
齐心携手未来才更可期
“无酒不成席,无菜不饮酒。”古人所云,道出了酒与菜之间难舍难分的默契与和谐。川菜鲜香,川酒浓醇,二者的结合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表达与传承。
张元富表示,在烹调中的运用白酒有两大好处,一是码味时加速调料渗透进食材,二是增香去除异味。“比如小煎小炒,通过急火短炒,酒气很快就挥发了,只留下酒香,能丰富菜品的风味。”
石光华认为,川菜和川酒的关系如同兄弟,二者同为“王者”,应该携手发展开拓更广阔的未来。“这两兄弟很长一段时间各管各的,喝什么酒跟吃什么菜好像没有关系。我们常说下酒菜,反正能下酒就行。至于在香味、口感上,如何更好地呈现彼此,做菜的人和卖酒的人都不管。怎么就没想过,开发一些下菜酒呢?好在如今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进行一些深度研究。”
石光华进一步指出,川菜和川酒应该互相尊重、相互补足。“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制酒和烹调上,彼此互相配合,还体现在一桌宴席的仪式上,给菜和酒都留出足够的品尝时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川酒川菜如果能联起手来,未来一定可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