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2024年就要成为过去式了,如今也没剩下几天了,马上就是2025年的元旦了。

然而,今年的气候是真的奇怪,都已经冬至(冬月二十一日)了,可是现在的气温还是比较的暖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光是南方地区今年气温偏暖,就连北方地区也是如此。早些年早就是冰天雪地了,可是今年北方很多地方还不怎么冷,甚至很多地方本该冬天开的花,也提前到冬季开放了。

那为何今年的冬季如此的暖和,今年真的是大暖冬吗?老祖宗的谚语中早有说法,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不寒,暖冬将至?

冬至,作为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通常被视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寒冷的一个重要起点。

它在每年公历12月21 - 23 日交节,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在古代,冬至可是个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会进行祭祖、贺冬等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说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点,那是因为冬至节气后,寒冷也就加深了。古人发明了冬至节气开始数九的习俗,其中“一九二九不出手”,指的是这个期间冷的手都不敢拿出来。

而“三九四九冰上走”,就是说此时已经十分的寒冷了,河面都被冻住了,上面的冰很厚,就连人都可以在上面行走。但是到了五九、六九后天气就开始逐渐回暖了,特别是在七九、八九后就更暖和了。

然而,今年的天气却很特别,眼瞅着今年的冬至节气到了,天气却还是暖和得不像话,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其实,这和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大气环流异常都脱不了干系。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发明显,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冬季,这种影响就表现为气温的异常波动,有时候暖空气势力过强,冷空气就被压制,使得本该寒冷的冬至也暖和起来。特别是今年的冷空气比较弱,多数地方也持续是晴天,所以导致气温较往年高。

那今年会不会是暖冬呢?老祖宗的谚语早有说法。

对于今年这样的天气现象,古人也曾遇到过,并且还总结了一下农谚,它们就能给我们一些参考。

比如在民间就广泛路穿着“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的说法。

而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冬至节气的时候,天气还是比较的暖和,那么寒冷的天气来的可能比较迟,并且它回暖也迟,可能会推迟到次年三月中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如果在冬至节气的时候已经十分的寒冷了,那么来年春天暖和得就会比较早。

类似的农谚还有“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它则揭示了冬至与春节期间气温的关联。

冬至节气很冷的话,第二年春节期间就暖和了。而相反,冬至节气的时候比较暖和,到了春节的时候就会很冷,换言之就是当年的寒冷也推迟了。

从这些农谚来看,冬至的冷暖确实与后期的天气变化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不过,我们也不能仅仅依据农谚就判定整个冬季的冷暖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谚更多的是基于古人长期的生活经验总结,虽然蕴含一定的智慧,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的系统性和精确性。

所以现在虽然暖和,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后面也暖和。尤其是在冬至节气后,如果出现大的降温,持续的低温天气,这样还是可能会导致当年是冷冬的。毕竟冷冬和暖冬,不是看一段时间,而是整个冬季的平均温度。

但无论如何,冬至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是暖冬,可能会使农作物生长周期紊乱,病虫害滋生;像今年南北方很多地方本该春季开的话,却提前到冬季开放了,这就是气候反常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在冬季寒冷一些,这反而对农业有利,正所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因为寒冷的冬季则有助于冻死害虫,积雪覆盖还能为土壤保湿保温,为来年春耕春种创造良好条件。

所以,现在说今年是暖冬,还是有点为时尚早哦!你们说呢?今冬偏冷,还是偏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