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南京金川门。正在城楼上的当朝皇帝朱允炆十九叔:谷王朱橞,举目望见黑压压遮天蔽日而来的叛军,大手一挥。
谷王护卫指挥佥事张兴、仪卫正张成等人,率领精锐冲下城门,解除守城官军的武装,然后打开城门,将叛军放进城内。
乙丑,上至金川门。时诸王分守京城门,谷王橞守金川门。橞登城望上,遂按兵而入。—《明太宗实录卷九上》
这里的“上”,就是叛军头子:谷王的四哥燕王朱棣。燕军入城之后,直奔皇宫而去。没过多久,在燕王和谷王的注视之下,皇宫方向冒出浓烟,很快有人回报称皇帝陛下在奉天殿自焚而死。
四天之后,朱棣登基称帝,改今年年号为洪武三十五年,明年年号为永乐元年。谷王作为四哥篡位的大功臣,他的结局会是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从宣府到长沙
朱橞,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生母惠妃郭氏,昵称为“如意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谷王。郭惠妃,濠州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的女儿,而宫中的正牌皇后马氏,不过是郭子兴的养女。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三月,谷王朱橞正式之国宣德府(今河北张家口)。到了四月份,谷王府兴州中护卫改名宣府中护卫,宣府左、右二卫则改为宣府左、右二护卫。至此,谷王府三护卫齐装满员。
宣府城位于故元上都和大都的交通线上,再向北便是茫茫草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于朱橞的封号为何会是谷王,史书中也给出了解释:
谷王橞,太祖第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三月就籓宣府。宣府,上谷地,故曰谷王。—《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 宣府谷王府
早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时候,朱元璋便下旨在宣德府修建谷王府,由开国功臣诚意伯刘伯温次子谷王府长史刘璟负责督建。
据考证,其位置在今张家口市宣化区皇城桥北十字路口的西北角,钟楼大街与小柳树巷的交叉口处,当地百姓将其称为“皇城”。日后明武宗朱厚照驻跸宣府之时,曾在谷王府边上修建了一座“镇国公府”,作为自己的行宫,这条街也就此被称为皇城街。
谷王之国后,除了大规模修造宣府城外,还曾在四哥燕王的统帅下,多次率军出塞。比如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四月,朱元璋命左军都督杨文前往北平,出任总兵官,协调燕、宁、谷三王护卫军北上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朕子燕王在北平。北平,中国之门户。今以尔为总兵,往北平参赞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选拣精锐马步军士,随燕王往开平堤备。一切号令皆出自王,尔奉而行之。—《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七》
朱元璋驾崩后,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这位新天子在即位伊始,便急不可耐地开始了暴力削藩。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
七月十二日,号称“北方锁钥”的怀来失陷,从北平到宣府之间,再无关隘可守。朱橞思虑再三,觉得自己既没有对抗四哥的实力,又不想被裹挟着一起造反,所以他最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率领王府护卫精锐一路逃回了京师南京。
燕兵起,橞走还京师。—《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未曾想三年之后的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军居然渡过长江,兵锋直指京师。朱允炆一面下发罪己诏,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一面让谷王朱橞代表宗室,前往燕军大营求和,以拖延时间。
事实证明这是一步臭棋,因为朱橞被四哥策反,随即利用手中掌握的兵力,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入城。近年来有人为这位谷王殿下洗白,称他是奉旨放人,目的是掩护建文帝出逃,属实有些可笑。
燕军当年攻打济南半年而不克,南京的城防远强于济南,城内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淮安、凤阳还有数量不少的援军。这种局面下,朱允炆选择偷偷溜走?这样的脑子还想东山再起?
战后论功行赏,朱橞以“金川门迎驾之功”,获赐卫士三百人,黄金三百两、白银三千两,岁增禄米三千石。指挥佥事张兴进封都督佥事,仪卫正张成则升任都指挥使,其余获赏的谷王护卫官军足足有近六百人之多。
当年十月,朱橞正式改迁长沙府。长沙原本是朱元璋第八子潭王朱梓朱梓的封国,但他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自焚而死,因无嗣而除国。不过据史书记载,谷王府是使用长沙卫府的廨舍改建而成,和以长沙玄玅观为基础修建的潭王府并非一处,旧址在今长沙市三王街一带。
戊子,谷王橞请营宫殿于长沙府。上以天下初定,虑劳民费财,令择卫府廨舍修理居之。—《明太宗实录卷十二上》
此后朱橞被废黜后,谷王府曾短暂被改造为襄王府,供其侄孙、仁宗第五子襄王朱瞻墡居住。
人心不足蛇吞象
从史书记载来看,朱橞手下的宣府三护卫,并没有都跟着他去了京师。所以在改迁长沙后,有金川门迎驾之功的那些护卫官军,被改编为长沙护卫,而留在宣府的那些护卫官军则改编为宣府左卫和右卫。
如果没有谷王打开城门,燕军能否尽快攻下南京城,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他们的攻坚能力实在不怎么样。换句话说,朱橞算是朱棣的恩人,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谷王的地位都相当高。
比如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朱橞赴京朝觐,回国之际,朱棣竟然亲自将其送到三山门登船。三山门又称水西门,是水路进出南京城的主要通道,其独特的船形内瓮城同样非常罕见。
辛亥,谷王橞辞归。宴如初至,赐赉视诸王特厚。上亲送之三山门,其从官赐钞有差。—《明太宗实录卷四十六》
又比如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的时候,朝廷重臣、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忠诚伯茹常赐告还乡。道经长沙之际,因为没有按规矩去拜见谷王,被朱橞一纸诉状直接打入锦衣卫大牢,最终不明不白地死在狱中。
在四哥的纵容之下,朱橞越来越飘,竟然对皇位起了觊觎的念头,甚至捏造了一个“十八子得天下”的谶语,暗示自己才是天命之人。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朱橞不是太祖第十九子吗,十八子和他有什么关系?其实因为朱元璋第九子赵王朱杞早夭不计入伦序,所以朱橞理论上就是第十八子。
伪引谶书,云: “我高皇帝十八子,与谶合。”橞行次十九,以赵王杞早卒,故云。—《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橞不但“藏匿亡叛,造作舟舰、弓弩、器械,教习兵法战斗”,还把躲在自己王府内的侄子崇宁王朱悦燇,称为建文帝本帝。
由于蜀王朱椿和谷王朱橞都是郭惠妃的儿子,所以朱椿第三子朱悦燇,就是朱橞的亲侄子。他因为和老爹有矛盾,从成都顺江而下来到长沙避难,又因为和堂兄朱允炆容貌相似,被叔父假称为建文帝。朱橞就此给亲哥写信,隐晦地表示“德苍时不可言桓文之事,桓文时不可言德苍之施”,意思就是能以霸道争天下的话就不能谈仁德,劝朱椿跟他一起造反。
然而当年老岳父凉国公蓝玉,以及老师方孝孺之死,早已在朱椿的头脑中打上了思想钢印,他如何敢造反?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七月,朱椿派他的女婿、靖难功臣镇远侯顾成的侄子顾瞻赶往北京,举报弟弟朱橞谋反。更为可怕的是,朱棣对朱椿的告密非常淡定,因为谷王府的内线早已上报了此事。换句话说,若是朱椿不走这一步,他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去年谷府随侍都督张兴来,言橞潜萌异图,言之至再,兄未之信。今得贤弟书,具有实事。人之无良,一至于此!贤弟此心,周公忠存王室之心也。—《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八》
当年八月,朱棣一面派人敕符金牌召朱橞进京,一面从北京赶回南京,亲自对弟弟进行审问。对于兄长的指控,朱橞的反应是“惭惧栗栗,无一言自辩”,只是希望四哥能饶他一命。
当时以楚王朱桢为首的宗室亲王,和以成国公朱勇为首的文武群臣,纷纷请求将朱橞“按法诛之”。但是朱棣看在金川门迎驾之功的份上,最终只是将其削去王爵,废为庶人,发直隶新安卫囚禁。据史书的推断,朱橞应该死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终年五十七岁。
乙巳,直隶新安卫奏: “永乐十五年以本卫公署居谷庶人,臣等暂于徽州府廊房治事。今庶人死,家属取赴京,臣等宜复旧治。其妻妾、子女殡埋屋旁者,请迁葬城外。”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十四》
结语:朱橞共七子,长子朱赋灼封谷世子,次子朱赋熻封醴陵王,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的时候一起被废黜。另外五子尚未来得及封爵,名字分别为:赋焞、赋焴、赋炯、赋焮和赋焜。
朱橞死后,其家眷迁居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后,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改迁南京安置。但是谷庶人这一支的生育能力实在太差,当其最后一个健在的儿子朱赋焮去世且无嗣后,这一脉正式绝嗣,在南京的府第也都归了齐王后裔。
景泰五年徙齐庶人、谷庶人置南京,敕守臣慎防。后谷庶人绝,齐庶人请得谷庶人第。—《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谷王一脉的字辈是“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可惜却仅仅使用了一个赋字。这样一个只想着投机的亲王,想把他粉饰成卧薪尝胆的建文忠臣,是不是有些过于勉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