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一种不成文的职业犹如猫头鹰一样昼伏夜出,他们深入山野湖泊、溪流,在万籁俱寂的水面投入威慑力十足的电流。直到天明拂晓,一条条原本活泼的鱼静止不动,一家老小整整齐齐地浮现在水面上,他们就是电鱼人。

然而现在,电鱼人几乎绝迹。如果现在还有人顶风电鱼,那么极有可能“喜提”罚款、坐牢两件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人的百万罚款

听说过买彩票中奖百万是事迹,却没听过罚款也能上百万的奇闻。2019年,江苏特大电鱼案的审判,久久令人震惊。原因是10名被告人在禁渔期非法电鱼13000多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后8次的非法电鱼已经构成了主观故意、知法犯法的情节。这伙有预谋、有组织、牟利性的电鱼团伙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更有甚者,这个非法电鱼团伙最终被处以高达157万的罚款。如此巨额的罚款简直是闻所未闻,令人惊掉下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是这桩经典的电鱼案件让人们认识到非法电鱼的危害性,以及国家处置非法电鱼行为,保护生态以及鱼群繁衍的决心。其实,吃鱼自古以来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传统,逢年过节、喜宴祭奠,必备的经典菜品之一就是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悠久的鱼文化源于广袤的淡水面积以及规模巨大的渔业养殖。据了解,在我国淡水水域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在优越的水文条件下,草鱼、青鱼、鲫鱼等家常鱼类长势凶猛,成为重要经济鱼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人爱吃鱼的另外原因是一鱼多效。坐月子的妇人常喝鲫鱼汤有助于恢复身体从事脑力工作的人经常吃鱼肉也能够缓解精神疲劳。这主要是鱼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核黄素、钙质以及DHA,肉质十分鲜美滑嫩,因此很多人对鱼肉趋之若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的市场需求,使得鱼类养殖几乎可以称之为“日不落”产业但奈何鱼类养殖门槛高、风险大,回本周期较长等,使得一些急欲牟利的人剑走偏锋,搞起了电鱼的非法营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熙熙攘攘皆为利”

野外电鱼,在一些人眼里是低成本、低风险的收入来源。

在2001年以前,乡间的电鱼人比比皆是。然而,肆虐的电鱼行为,已经给野外鱼群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害。电鱼人使用各种专业的电鱼器材进行电鱼,不仅会直接减少一方水域内鱼群的数量,还会对幼小的鱼苗产生失去觅食、繁殖能力等严重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似构造简单的电鱼棒、电鱼机、电鱼网等,所产生的强度大的电流甚至可以将水牛电晕。此前就曾经发生过酒醉的路人误坠电鱼网密布的池塘,时值深夜,无人救援,路人就这样被活活电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就人类胳膊般大小的鱼,它们一旦被电中,身体机能就会极速下降,尤其是孕鱼,一旦被击中,不仅自己没有活路,一肚子的鱼卵更是危在旦夕除了个别极为强健的大型鱼类走运挣脱之外,其余鱼群尽入人类口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鱼之所以屡见不鲜的原因,诚如前文所言,即低成本、高回报。除了前期需要投入价值仅为数百元的电鱼设备中后期几乎是“空手套白狼”。据了解,每次电鱼的收入基本能够维持在数百元至数千元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雨季的时候,平时深藏不露的鱼群更会“踊跃献身”获利只增不减。说来说去都是为了利益,殊不知这世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空手套白狼”的好事。

这些以非法电鱼为生的人,看似付出了自己的成本和劳动,实际上却是一次又一次地掠夺大自然的资源,国人共有的生态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在2001年已经明令禁止非法电鱼,时至今日,仍旧有人顶风作案。2023年3月26日,鲁甸县公安局查处一起非法电鱼行为,冯某金和冯某艳非法电鱼鲤鱼6条、鲫鱼21条、麦穗鱼1条,遂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令其恢复破坏的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为什么恢复生态如此重要?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这就意味着电鱼这种非法侵夺鱼群资源的行为,首先从鱼群数量锐减上具有明显的表现。

有些人认为反正放着那么多的鱼实在浪费,不如将其变现,还能给电鱼人增加收入,是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鱼群作为局部水生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当地食物链的良好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鱼群少了,不仅减少食物链上方种群的食物来源,还会导致食物链下方种群的肆虐,比如藻类等,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深层的因素表现在影响人类,鱼群起着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源,经年累月电鱼所致使的鱼群缺口,将会助长更多湖泊、溪流水体污染的态势。

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处理这些水体问题。所以说,非法电鱼就是一个整体生态的导火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所要遭受的损失会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渔业雷霆行动

非法电鱼的危害如前文所述,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商家售卖安全性不明、肉质不新鲜的鱼,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法电鱼所捕获的鱼,大多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在口感上也不如纯天然的鱼。但有商家会采用“狸猫换太子”的招数,用所电得的鱼充当优质鱼肉,以牟取暴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减少以上的安全隐患以及市场乱象,2018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就展开了专项雷霆行动。加强执法与监管,大力打击非法电鱼活动。据了解,当年共查处电鱼案件1.1万余件,没收电鱼器具2.3万台,在一定程度上扑灭了非法电鱼的“歪门邪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令五申之后,电鱼违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尽管现在仍旧存在一些非法电鱼的风气,但相较于之前肆虐的电鱼活动、被摧毁的水生生态,目前的结果已算是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从长远来看,仍旧任重道远,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