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百度网曾联合主办过一次二十世纪“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活动,王国维、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等人入选。
对于这次评选结果,武警北京指挥学院语言教研主任李京波教授给出这样的评价:“有句话说一个人——教授中的教授;还有另一句话说另一个人——大师中的大师。前者,叫陈寅恪;后者,叫毛泽东。”
此语信然。如去认为毛主席不仅是一位政治大家,也是国学大家、文章大家。世人公认:在《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三篇文章中(并称“老三篇”),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语言艺术,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国学造诣。
不过,对于主席自己而言,这三篇文章,还不是他最满意的作品。1965年1月23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时,时任国家计委秘书长的余秋里在汇报计划工作革命问题和长期计划的一些设想时,汇报了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
此事,主席说:“我的那些东西还有用?那些是历史资料了,只能参考参考。”“我只有一篇好的——《实践论》,还有点用。”
主席说的《实践论》是他在1937年7月写的。当时,主席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间遭受的极大损失。
在《实践论》这篇文章中,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问题。由此,也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理论准备。
在《实践论》中,主席这样写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如去认为:主席的《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认识。
如去同时认为:《实践论》是主席学贯中西的明证。主席开创了将西方进步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先河。
如去还认为:自“新文化运动”开始萌芽的“新国学”,到主席的“实践论”问世、标志着“新国学”逐渐走向了成熟。主席的“新国学”的深度和宽度,都远远不是传统国学所能覆盖的。
主席开创的新国学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其《实践论》和另一篇《矛盾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共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且还指导中共在各种复杂的国内国际情况下、带领全国人民不断获取胜利。
时值今日,的价值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认可,被中共认为是“看家本领”“制胜法宝”和“传家宝”。
热门跟贴